衣物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衣物處理裝置
[0001]本申請要求于2014年3月6日向韓國專利局提交申請號為10-2014-0026455的韓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衣物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3]衣物處理裝置作為能夠實施衣物(洗滌對象物)的洗滌、烘干或能夠一同實施洗滌和烘干功能的裝置的統稱,是包括烘干機及烘干兼用洗衣機的概念。
[0004]能夠使衣物烘干的衣物處理裝置向衣物供給高溫的空氣(熱風),根據空氣的流動方式,可分為排氣式烘干系統和循環式(冷凝式)烘干系統。
[0005]循環式烘干系統為在從衣物收容部排出的空氣中去除水分(除濕)來進行加熱后重新向衣物收容部供給的結構,排氣式烘干系統為向衣物收容部供給加熱的空氣,但并不向衣物收容部重新供給從衣物收容部排出的空氣,而是向衣物處理裝置的外部排出的方式。
[0006]另一方面,以往的循環式烘干系統需單獨設置用于對從衣物收容部排出的空氣進行冷卻來去除空氣中所包含的水分的除濕裝置和用于對去除水分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
目.ο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烘干效率高的衣物處理裝置。
[0008]并且,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一體的方式設有用于去除空氣中所包含的水分的裝置和對空氣進行加熱的裝置的衣物處理裝置。
[0009]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目的通過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來實現,上述衣物處理裝置包括:衣物收容部,提供用于收容衣物的空間,管道,用于向上述衣物收容部供給空氣,第一熱交換部,與向上述管道的內部流入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第二熱交換部,設置于上述管道的內部,用于與經過了上述第一熱交換部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及傳熱部;上述傳熱部包括:第一導電體,與上述第一熱交換部相接觸,并與直流電源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相連接,第二導電體,與上述第一熱交換部相接觸,與上述第一導電體相分離,并與上述直流電源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相連接,第三導電體,與上述第二熱交換部相接觸,P型半導電體,用于連接上述第一導電體與上述第三導電體,以及N型半導電體,用于連接上述第二導電體與上述第三導電體。
[0010]上述管道可包括:排氣管道,用于向上述衣物收容部的外部排出上述衣物收容部的內部的空氣,以及供給管道,用于向上述衣物收容部引導外氣;上述第一熱交換部、上述第二熱交換部及上述傳熱部設置于上述供給管道的內部。
[0011]上述衣物收容部還可包括:外桶,設置于上述殼體的內部,并具有與外部相連通的排出口和流入口,以及滾筒,設置于上述外桶的內部,提供用于收容衣物的空間;上述管道以連接上述排出口與上述流入口的方式設置。
[0012]上述第一熱交換部可包括:吸熱體,位于上述管道的內部,上述第一導電體和上述第二導電體固定于上述吸熱體,以及吸熱翅片,從上述吸熱體突出;上述第二熱交換部可包括:放熱體,上述第三導電體固定于上述放熱體,上述放熱體向上述管道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第一熱交換部隔開規定距離,放熱翅片,從上述放熱體突出。
[0013]上述吸熱翅片和上述放熱翅片能夠與朝向上述流入口移動的空氣的移動方向并排。
[0014]在本發明中,可由互相隔開規定距離的多個導電體板形成上述吸熱翅片,由互相隔開規定距離的多個導電體板形成上述放熱翅片,一個放熱翅片與形成在一個吸熱翅片和另一個吸熱翅片之間的空間并排。
[0015]上述吸熱翅片能夠從上述吸熱體朝向上述管道剖面的下部面突出,上述放熱翅片能夠從上述放熱體朝向上述管道剖面的下部面突出。
[0016]上述第一熱交換部可包括:吸熱體,位于上述管道的內部,吸熱翅片,從上述吸熱體朝向上述管道剖面的下部面突出,以及延伸體,在上述吸熱體朝向上述管道的長度方向延伸,上述第一導電體和上述第二導電體固定于上述延伸體;上述第二熱交換部可包括:放熱體,第三導電體固定于上述放熱體,上述放熱體位于上述延伸體的下部,以及放熱翅片,從上述放熱體朝向上述管道剖面的下部面突出。
[0017]本發明還可包括加熱器,上述加熱器設置于上述管道的內部,用于對經過了上述第二熱交換部的空氣進行加熱。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的一例的圖。
[0019]圖2A、圖2B為示出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的熱交換模塊的一例的圖。
[0020]圖3A、圖3B為示出設置于本發明的熱交換模塊的另一實施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將要記述的裝置的結構或控制方法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說明書全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結構要素。
[0022]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100包括:殼體1,用于形成外觀;衣物收容部,設在殼體的內部,提供用于收容衣物(洗滌對象物、烘干對象物)的空間;以及空氣供給部6,向衣物收容部供給空氣來對衣物進行烘干。
[0023]在殼體I設置有用于使衣物出入的投入口 11,投入口 11借助設置于殼體I的門13來開閉。
[0024]在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100被設置成能夠全部執行衣物的洗滌及烘干的情況下,衣物收容部應包括:外桶2,設置于殼體I的內部,提供用于儲存水的空間,以及滾筒3,設置于外桶的內部,提供用于收容衣物的空間;空氣供給部6應被設置成向外桶2供給空氣。
[0025]外桶2可設置成具有與投入口 11相對應的外桶投入口 21的圓筒形狀,上述外桶2借助外桶支撐部15來固定于殼體I的內部。
[0026]可在外桶投入口 21與投入口 11之間設有密封圈23,上述密封圈23用于防止儲存于外桶2的內部的水泄漏,且用于防止向殼體I傳遞在外桶產生的振動。
[0027]滾筒3可設置成具有與外桶投入口 21相連通的滾筒投入口 31的圓筒形狀,在包括圓柱面在內的上述滾筒3的外周面設有用于使滾筒3的內部與外桶2的內部連通的貫通孔33。
[0028]在滾筒3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于外桶2的內部的情況下,在滾筒3的后方面(設置有滾筒投入口的面的相反面)設置有旋轉軸35,上述旋轉軸35以貫通外桶2的后方面的方式設置。
[0029]旋轉軸35借助設置于外桶2的后方面的驅動部4來旋轉,驅動部2可包括:定子41,固定于外桶2的后方面,并從外部電源接收電流來形成旋轉磁場;轉子43,借助由定子41產生的旋轉磁場來旋轉,旋轉軸35固定于上述轉子43。
[0030]洗滌衣物所需的水通過用于連接外桶2和供水源(未圖示)的供水部(未圖示)來向外桶2供給,通過排水部5從外桶2向殼體I的外部排出儲存于外桶2的水。
[0031]另一方面,在以循環式烘干系統設置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100的情況下,在外桶2還設有用于使外桶的內部與外桶的外部相連通的排出口 25及流入口 27,空氣供給部6被設置成在對從排出口 25排出的空氣進行除濕后進行加熱,并通過流入口 27向外桶供給。
[0032]SP,空氣供給部6包括:管道61,用于連接排出口 25與流入口 27 ;風扇63,設置于管道的內部,用于使外桶2的內部的空氣循環;熱交換模塊F,位于風扇63與流入口 27之間,來依次對向管道61的內部移動的空氣進行除濕和加熱。
[0033]另一方面,若以排氣式烘干系統設置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則上述管道61應被分為排氣管道(未圖示)和供給管道(未圖示),上述排氣管道(未圖示)與排出口 25相連接,上述供給管道(未圖示)與流入口 27相連接。
[0034]排氣管道可被設置成使外桶2的內部與殼體I的外部相連通,供給管道(未圖示)應被設置成使外桶2的內部與殼體I的內部或殼體I的外部相連通。在這種情況下,風扇63可設置于排氣管道,熱交換模塊F可設置于供給管道。
[0035]不管本發明的衣物處理裝置設置成循環式烘干系統還是排氣式烘干系統,上述熱交換模塊F可包括:第一熱交換部67,與通過風扇63供給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第二熱交換部65,與經過了上述第一熱交換部67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及傳熱部69,設置于上述第一熱交換部67與上述第二熱交換部65之間。
[0036]如圖2A、圖2B所不,設置于本發明的傳熱部69包括:第一導電體691,與第一熱交換部67相接觸;第二導電體693,與第一熱交換部67相接觸,并與第一導電體691隔開規定距離;第三導電體695,與第二熱交換部65相接觸;P型半導電體697,用于連接第一導電體691與第三導電體695 ;以及N型半導電體699,用于連接第二導電體693與第三導電體695。
[0037]P型半導電體697意味著具有陽電荷(+電荷)的空穴(hole)的數量多于自由電子的數量的物質,N型半導電體699意味著空穴的數量數量多于自由電子的數量的物質。
[0038]另一方面,第一導電體691與直流電源S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相連接,第二導電體693與直流電源S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相連接。
[0039]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熱交換模塊F中,若直流電源S向第一導電體691和第二導電體693供給直流電流,則第一導電體691和第二導電體693被冷卻,第三導電體695被加熱。
[0040]因此,若以導電體的方式設置第一熱交換部67和第二熱交換部65,則固定有第一導電體691和第二導電體693的第一熱交換部67將起到從外部吸收熱的吸熱部的作用,而固定有第三導電體695的第二熱交換部65起到向外部放出熱的發熱部的作用。
[0041]另一方面,為了使上述的第一熱交換部67及第二熱交換部65分別起到對流入于管道61的空氣進行除濕和加熱的功能,優選地,從風扇63的位置向流入口 27的位置依次設置第一熱交換部67和第二熱交換部65。
[0042]S卩,優選地,通過排出口 25向通道61流入的空氣經風扇63向第一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