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效率更高的繡花機機頭,屬于繡花機配件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繡花機已經成為繡花行業的主要機械設備,而繡花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便是繡花機的機頭部分。
繡花機機頭,基本包括針桿架、針桿、壓腳,針桿和壓腳均可相對于針桿架作縱向的往復直線運動,針桿的整個運動行程,主要分為初次下降階段、縫紉階段、完全回位階段。而傳統的繡花機機頭,這幾個階段中,針桿和壓腳通常是一起運動的,尤其是縫紉階段內,針桿在下降時帶動壓腳下降以壓緊布面,而針桿回升時同時帶動壓腳進行回升,實際在縫紉工作時,壓腳的回升只是起到松開布料的作用,其真正的回升量可能不用達到針桿的回升量,這使得很多時候壓腳的回升量都是過量的,而壓腳過多的回升往往對繡花機機頭造成振動過大、對針桿負載更大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繡花機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效率更高的繡花機機頭,能夠有效提高繡花機機頭的工作效率。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效率更高的繡花機機頭,包括針桿架、針桿和壓腳,所述針桿和壓腳相對于所述針桿架作往復運動,所述繡花機機頭還包括設在壓腳側方的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上轉動安裝有用于限位所述壓腳抬升的鎖定塊,所述鎖定塊連接有第三驅動器,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所述鎖定塊沿所述固定軸軸向往復移動。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在壓腳側方設置了一個鎖定塊,且該鎖定塊是可沿固定軸周向轉動的,利用鎖定塊可以周向轉動的特性,當鎖定塊轉動到壓腳的擋塊上方時,實現對壓腳的軸向鎖定,使得壓腳不能繼續上升,當鎖定塊轉動一定角度后,從擋塊上方脫離后,便不會對擋塊實現限位作用,壓腳可以回升到初始位置。在壓腳被限位不能上升的過程中,針桿的往復運動不受壓腳的影響,從而能讓針桿的運動速度得以提升,同時,壓腳被限位后,回升量減少,從而使得繡花機機頭震動很少,運作時更平穩。
而且由于大部分繡花機在工作時,布料都是需要移動的,只有小部分繡花機在工作時,布料不需要移動,這就需要壓腳即便在被鎖定時,也需要進行軸向往復移動,從而使得壓腳對布料的壓力減小或者甚至沒有壓力,才能讓布料輕松移動,故本實用新型中定塊連接有第三驅動器,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所述鎖定塊沿所述固定軸軸向往復移動,這樣使得針桿在回升時,鎖定塊也相應回升,從而讓壓腳對布料的壓力減少甚至沒有壓力,當針桿下降時,鎖定塊也相應下降,從而讓壓腳對布料的壓力增加。
作為優選,所述鎖定塊包括固定體和浮動體,所述固定體被軸向限位在所述固定軸上,所述浮動體與固定體之間設有短彈簧,所述浮動體與所述第三驅動器連接。這樣的結構設計相對較為緊湊,即鎖定塊的軸向移動是集中在浮動體與固定體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浮動體中間設有U形槽,固定體容置在U形槽內,固定體的一端面與所述U形槽的壁面之間設有所述短彈簧。U形槽的設計,使得浮動體相對于固定體而言,兩端都被U形槽的兩個壁面所限位,不會從U形槽中脫離,結構更緊湊。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驅動器包括第二凸輪和搖桿,所述浮動體的側壁上凸設有浮動抵塊,所述搖桿一端被所述第二凸輪驅動,另一端與所述浮動抵塊相抵。利用凸輪配合搖桿的結構來實現定時驅動浮動體,結構簡單。
作為優選,所述繡花機機頭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針桿往復運動的第一驅動器,所述第一驅動器包括第一凸輪,所述第一凸輪和所述第二凸輪同軸固定。讓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同軸,使得第一驅動器和第三驅動器可共用一個驅動源,節省空間,減少成本,同時還能增加聯動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搖桿中靠近鎖定塊的一端設有調節螺釘,通過調節螺釘來調節搖桿的端部與浮動抵塊之間的距離。利用調節螺釘的調節作用,可以用來調節鎖定塊在固定軸上的初始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驅動器包括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通過第三連桿機構驅動所述鎖定塊往復運動。鎖定塊的往復運動,也可以單獨用第三電機來實現驅動,這種設計方式更自由,不受限于其他結構的影響。
作為優選,所述繡花機機頭還包括復位彈簧,所述針桿下降時,所述復位彈簧被壓縮,所述壓腳回升時依靠所述復位彈簧的彈力實現回升。復位彈簧進行復位,結構相對較為簡單,同時也容易被鎖定塊鎖定,非常適用在本實用新型中。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的針桿架的底部視角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針桿、壓腳的裝配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壓板和針夾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驅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驅動器的側向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鎖定塊驅動機構的工作原理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一中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的錯位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二中壓板處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三中壓板和針夾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四中壓板和針夾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五中驅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繡花機機頭實施例六中驅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在下文描述中,出現諸如術語“內”、“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關系的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方便描述實施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者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為繡花機機頭,其包括針桿架1,針桿架1安裝有針桿組件,針桿組件包括針桿10、壓腳2,針桿10的底部設有針夾103,壓腳2包括壓板20、桿體21和復位器,本實施例中復位器優選為復位彈簧22,針夾103和壓板20在圖1至3中未示出,可參見圖5中,針桿10和壓腳2均可以相對于針桿架作往復運動,此外繡花機機頭還包括驅動箱30和設在驅動箱30內的第一驅動器,第一驅動器包括第一凸輪31,第一凸輪31在第一電機的驅動下實現轉動,從而帶動針桿10作直線往復運動,第一電機在圖1至3中未示出,需要說明的是,圖1至圖3中,為了簡化表示,在針桿架1上只示意出一根針桿10和一套壓腳2,實際產品中,針桿架1上并列排布有若干桿針桿10和若干套壓腳2。
傳統的繡花機機頭中,針桿10和壓腳2的運動都是聯動的,不相互分離,在縫紉階段也是如此,針桿10下降帶動壓腳2下降,針桿10回升帶動壓腳2回升。所以,為了減少針桿10的負載,理論上應該將針桿10的直線往復和壓腳2的往復運動實現相互分離,即針桿10的往復運動與壓腳2的往復運動相互獨立運行,相互不干涉,這樣兩者在運動時,所受的負載也相互獨立,這樣設計后,第一驅動器在驅動針桿10在運動時不用全部承擔壓腳2的負載,從而有效減少了針桿10運動時所受到的負載,在同一驅動力的前提下,可以保證針桿10的運動速度更快,從而讓繡花機機頭在單位時間內的下針次數更多,大大提高了繡花機機頭的工作效率。但是針桿10組件和壓腳2如果完全獨立運行,則需要兩套驅動系統來驅動,這樣會使得驅動箱30內零件增多,增加繡花機機頭的體積,也相應增加了繡花機機頭的成本。
而本實施例中針桿10和壓腳2在實際運動并非是完全獨立,也存在聯動的關系,該聯動關系主要在針桿10下降過程中,針桿10在下降過程中,會帶動壓腳2下降,實現聯動的效果,而在回升過程中,針桿10是依靠繡花機機頭內的第一驅動器進行回升,而壓腳2則是依靠壓腳2中的復位器進行回升,所以針桿10和壓腳2兩者在回升過程中是獨立運行的。
這樣設計,對于第一驅動器而言,第一驅動器只需要提供針桿10的驅動力,不需要承擔回復壓腳2的驅動力,即相對于傳統的繡花機而言,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器只承擔了部分的負載;
對于壓腳2的復位器而言,只需要提供給壓腳2復位的作用力即可,而不需要對壓腳2提供下壓力,故對壓腳2而言,可以采用更簡單的機構來實現,比如可采用線徑較細的彈簧就可以實現。本實施例中的復位器就是采用線徑較細的彈簧,例如可選擇線徑0.2mm~0.4mm的彈簧鋼,而傳統的要保證較強復位力,基本要選擇線徑0.6mm以上的彈簧鋼。
另外,如圖5所示,繡花機在運行中有一段為縫紉階段,縫紉階段是指針桿10在被初次下壓之后、完全回位之前的階段,針桿10在該階段內高速往復運動,本實施例中,在縫紉階段內,壓腳的壓板20與針桿的針夾103之間始終保持有一個避讓間隙H,該避讓間隙H在本實施例中是壓板20與針夾103之間的縱向間隙,也可以是壓板與針夾之間的橫向間隙,本實施例展示的是縱向間隙,橫向間隙的實施方式具體可參見實施例2,設置避讓間隙H是目的是為了在縫紉階段,針夾103與壓板20之間不發生碰撞或撞擊。而傳統的繡花機中都需要針桿帶動壓腳回位,故通常都要靠針夾103碰撞壓板20來帶動壓板20回升,這樣的設計,壓板20勢必會對針夾103產生負載,相當于對針桿10產生負載,不利于針桿10高速運動。而本實施例中,針夾103一直活動在壓板20的上方,針夾103與壓板20之間不發生作用力,完全分離,運動時不會發生碰撞之類的干涉,也沒有其他連接件拉動,從而減少壓板對針桿10的負載力。
最后一點,傳統繡花機機頭,針桿10在回升過程中需要帶動壓腳2回升,要實現針桿10和壓腳2同步回升的效果,一旦同步效果不好,針桿10在下次下壓時,會碰撞到還在回升過程中的壓腳2,這樣的反向撞擊顯然加劇了對針桿10的負載,故傳統的繡花機機頭中對壓腳2中的復位器要求比較高,如果復位器采用是的彈簧,則需要采用線徑較粗的彈簧來提供較大的回復力,讓壓腳2快速復位,而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針桿10與壓腳2是獨立回升,針桿10在回升時不需要帶動壓腳2回升,兩者不需要實現精確的同步回升,對壓腳2的復位器要求很低,本實施例中就是采用線徑較細的復位彈簧22,針桿10在下壓時即便受到反向撞擊,受到復位器的反作用力也很小,不會對針桿10產生過大負載。
具體的結構:
針桿架、針桿、壓腳部分:針桿架1包括上擋板11、下擋板12、背板13,上擋板11和下擋板12上并列設置有多個針桿孔14,針桿10從上擋板11的針桿孔14內穿入并從下擋板12的針桿孔14內伸出,且可軸向活動,針桿10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針夾103,下擋板12上設置有壓腳孔15,壓腳2包括壓板20、桿體21和復位彈簧22,壓板20設在桿體21的底部,用于壓緊布料,本實施例中展示的壓板20是一平面板,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結構,復位彈簧22套設在桿體21上,桿體21插裝在壓腳孔15內,桿體21的下面部分伸出下擋板12,上面部分則伸出在下擋板12上方,桿體21的頂部設有上限位塊211,組裝完成后,復位彈簧22則被限位在上限位塊211的底面和下擋板12的頂面之間,為防止桿體21從下擋板12中脫離,桿體21靠近底部位置設置有下限位套212,可參見圖2中所示。本實施例中上限位塊211可以是與桿體21一體成型,也可以是單獨固接在桿體21上。
僅以上述結構來看,針桿10的往復運動和桿體21的往復運動是獨立運行的,互不干涉,而為了讓針桿10下壓時與桿體21實現聯動,在針桿10上設置了壓腳驅動塊,壓腳驅動塊隨針桿10上下升降,當針桿10下降時,壓腳驅動塊也相應下降,從而與桿體21上的上限位塊211相抵并下壓所述桿體21的上限位塊211,以實現針桿10在下降過程中帶動桿體21也下降。
對于壓腳驅動塊,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最簡單的是直接利用針桿10上固有的第一固定環101,因為傳統的繡花機機頭,針桿10上本身就自帶第一固定環101,該第一固定環101是用來被第一驅動器所驅動的,該第一固定環101會跟隨針桿10上下運動,可以實現下壓桿體21的作用。
而本實施例壓腳驅動塊采用另一種優選方案,采用一個額外的固定環來實現,即第二固定環102,第二固定環102位于第一固定環101的下方,第二固定環102采用抱箍的結構,通過螺栓或螺絲緊固的方式固定在針桿10上,當需要調節時,可以松開螺栓或螺絲,讓第二固定環102在針桿10上滑動,可以實現軸向位置調節,這樣可以調節桿體21下壓的起始時間,根據不同的工況來自行調節。設置了可調節的第二固定環102后,就可以不用調節第一固定環101的軸向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在初始狀態下,第二固定環102和上限位塊211之間是存在初始間隙的,該初始間隙是預留給第二固定環102做空行程的,第二固定環102從初始位置下滑到接觸上限位塊211這段行程內,針桿10是獨立運行的,不受復位彈簧22的作用力,即針桿10在這段行程內不受壓腳2的負載作用,這樣可以減少針桿10在下降過程中的負載。
為了讓壓腳2在往復運動過程中更穩定,本實施例中的上限位塊211是套設在針桿10上的,具體而言,是在上限位塊211上設置穿孔,穿孔的直徑大小與針桿10的直徑大小匹配,上限位塊211通過穿孔套設在針桿10上,這樣桿體21在升降時,上端與針桿10配合,靠近下面部分與下擋板12上的壓腳孔15配合,實現兩端定位,穩定性更好。
由于針桿10是圓柱形,上限位塊211上的穿孔、下擋板12上的壓腳孔15是圓孔,故桿體21在升降中會發生轉動,為了防止上限位塊211發生轉動,本實施例還包括用于防止所述上限位塊211與所述針桿10發生相對轉動的導向結構,本實施例中針桿架1的背板13上設有若干根導向槽131,導向槽131是傳統的繡花機機頭都有的,其作用主要起到對第一固定環101的導向作用,防止其轉動,第一固定環101在側面凸設有側凸塊1011,側凸塊1011在導向槽131內滑動,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向槽131也同樣可以用來導向上限位塊211,參見圖3和圖4,上限位塊211的外形呈“凸”字狀,寬度較小端2111伸入在導向槽131內,寬度較大端2112則貼合在背板13的側面上,這樣設計,上限位塊211只在導向槽131內實現上下滑動,而不能實現轉動或左右晃動,“凸”字形的設計還能滿足不前后晃動。當然本領域通過本實施例的構思也容易想到,上限位塊211的形狀并不局限于設置成“凸”字形,還可以是在上限位塊211的側壁上設置滑槽,讓導向槽131嵌入在滑槽內。
第一驅動器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驅動器包括設在驅動箱30內的固定軸32,固定軸32的軸向方向和針桿10的軸向方向平行,固定軸32上設置驅動滑塊33,驅動箱30內轉動連接有第一凸輪31,第一凸輪31通過第二連桿機構來驅動所述驅動滑塊33上下往復運動,第二連桿機構即傳統繡花機中的針桿連桿機構,不作過多闡述,驅動滑塊33的側面凸設有凸柱331,通過凸柱331和第一固定環101上的側凸塊1011配合來實現驅動針桿10上下運動,由于第一驅動器部分,是現有繡花機機頭上常用的技術方案,不作過多闡述。
本實施例在驅動箱30內增設了一個在縫紉階段內保持所述桿體21處于下壓狀態的鎖定器。這里所指的桿體21的下壓狀態,是指桿體21在下壓后不回到初始位置的狀態,桿體21在下壓狀態下時,復位彈簧22是處于壓縮狀態的。鎖定器鎖定桿體21后,可以讓桿體21處于被下壓的狀態,不跟隨針桿10回升,從而讓針桿10下次下降時,第二固定環102不用再次下壓上限位塊211。當鎖定器鎖定壓腳2后,針桿10的運動就完全處于獨立運行,與壓腳2完全分離,無論是下降過程,還是回升過程,全程都是獨立運行,從而讓針桿10的負載力更小,能讓針桿10更高速地運行。
鎖定器:如圖6和圖7所示,在固定軸32上轉動安裝了鎖定塊4,鎖定塊4可沿固定軸32的軸線中心周向轉動,在桿體21上設置擋塊,所述桿體21下降到預設位置時,所述鎖定塊4轉動至擋塊上方以限制擋塊上升,當鎖定塊4轉動一定角度后,鎖定塊4從擋塊上方轉離,便不會對擋塊實現限位作用,桿體21可以回到初始狀態位置。利用鎖定塊4的轉動特性來實現對桿體21的限位和放行,結構緊湊,體積小,也不影響其他零部件的運動。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結構的緊湊性,桿體21上的擋塊就是上限位塊211,上限位塊211伸出導向槽131的那部分,可作為擋塊來使用,而鎖定塊4的側面則凸設有鎖定凸起40,鎖定凸起40轉動到上限位塊211上方,以實現限位。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擋塊可以是單獨固定在桿體21上的零部件。
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二驅動器來驅動鎖定塊4轉動,第二驅動器包括第一連桿機構,鎖定塊4的側壁上側向延伸有撥動片44,當有作用力垂直作用在撥動片44上時,撥動片44會帶動鎖定塊4整體轉動,所述第一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51、第二連桿52、第三連桿53,第一連桿51一端鉸接在驅動箱30,驅動滑塊33側壁上設有推柱332,驅動滑塊33在向上移動時,推柱332的斜面會推動第一連桿51,第一連桿51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52的一端鉸接,第二連桿52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桿53鉸接,第三連桿53的另一端連接有撥桿54,本實施例中撥桿54為轉動連接在第三連桿53端部的滾輪,第三連桿53在兩個端部的中間位置設有轉動柱531,轉動柱531與驅動箱30鉸接,轉動柱531可作為一個轉動的支點。
當第一連桿51被推柱332推動時,第一連桿51轉動,拉動第二連桿52,第二連桿52在被拉動時,拉動第三連桿53,第三連桿53被拉動時,會以轉動柱531為支點發生轉動,從而讓撥桿54接觸到撥動片44,從而實現驅動鎖定塊4轉動。
由于第一連桿機構中,第一連桿51、第三連桿53都需要轉動安裝在驅動箱30上,位置是固定的,而驅動箱30上的裝配孔在加工時可能存在誤差,或者第一連桿51自身在加工時產生變形等因素,很多時候第一連桿機構安裝到驅動箱30內容易產生卡死等現象,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第二連桿52在與第一連桿51的連接處設置了腰形孔521,利用腰形孔521,可以調整第一連桿51和第二連桿52的連接位置,即便是存在加工誤差或裝配誤差,也可以利用腰形孔521來彌補這些誤差帶來的影響。
在繡花機整機工作時,大部分情況下布料是要經常移動的,只有很少情況下布料是不需要移動的,故實際運行時,當針桿10在工作狀態下回升時,桿體21也要相應實現微量回升,以讓布料實現平移,為了讓桿體21在下壓狀態下實現上下浮動,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鎖定塊4上下浮動的鎖定塊驅動機構,鎖定塊驅動機構可以驅動鎖定塊4在沿固定軸32的軸向方向進行短距離移動,限定了鎖定塊4的軸向位置,也就是限定了桿體21在下壓狀態下的浮動上限位置。
所以,本實施例中的桿體21的運行包括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限位塊211在未被第二固定環102撞擊時,桿體21處于初始位置;
第二階段:上限位塊211被下壓到預定位置后,被鎖定塊4鎖定,桿體21保持在下壓狀態,即復位彈簧22是處于被壓縮狀態;
第三階段:在桿體21保持下壓狀態的前提下,鎖定塊4自身在鎖定塊驅動機構的驅動下上下浮動,鎖定塊4上下浮動,桿體21在復位彈簧22的作用下,跟隨鎖定塊4上下浮動,但是不會回升到初始位置,該階段即繡花機機頭的縫紉階段;
第四階段:縫紉階段結束后,針桿10完全回升時,鎖定塊4轉動一定角度后失去對桿體21的限位,桿體21在復位彈簧22的作用下,回到第一階段的初始位置。
鎖定塊驅動機構的具體結構,鎖定塊驅動機構在本實施例中也叫第三驅動器,包括第二凸輪61、搖桿62,第二凸輪61是與第一凸輪31同軸轉動的,搖桿62包括第一搖桿621和第二搖桿622,第一搖桿621和第二搖桿622相交呈“V”形,第一搖桿621和第一搖桿621相交處轉動連接在驅動箱30上,第一搖桿621由第二凸輪61驅動,鎖定塊4包括浮動體41和固定體42,所述鎖定凸柱331設置在浮動體41上,固定體42被軸向限位在固定軸32上,只能沿固定軸32周向轉動,而不能軸向移動,而浮動體41則可以相對于固定體42發生軸向浮動,本實施例中浮動體41中間設有U形槽,固定體42容置在U形槽內,固定體42的一端面與U形槽的壁面之間設有短彈簧43,浮動體41的側壁上凸設有浮動抵塊411,搖桿62整體擺動時,第二搖桿622的端部抵住浮動抵塊411,使得浮動體41相對于固定體42發生相對位移,從而實現浮動體41的軸向移動,即實現了上文所指的鎖定塊4上下浮動。工作原理可參見圖8,圖8中的距離L就是鎖定塊4的浮動行程,虛線部分為第二凸輪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后,搖桿62、第二凸輪61的示意圖。
由于針桿10從最低位置回升時,會施加給布料向上的作用力,理想的情況應該是針桿10在回升的瞬間,讓壓腳2仍壓在布料上,延時回升,等到針桿10回升一段行程后,壓腳2再實現回升,即所述鎖定塊4向上浮動的起始時間晚于所述針桿10向上回升的起始時間。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是讓針桿10在回升的瞬間,壓腳2還處于壓緊布料狀態,可以讓針桿10在拉起瞬間不至于把布料帶起,可以讓線縫地更緊密,同時繡完后的布料也更平整。
延時設計:如圖9中所示,圖中Q1為第一凸輪31的驅動凸點,本實施例中驅動凸點是指凸輪的周側面中相對凸出的那部分,用來實現偏心驅動,Q2為第二凸輪61的驅動凸點,在本實施例中,Q1和Q2相互錯位設置,Q1到圓心O的連線和Q2到圓心O的連線之間存在角度差,當第一凸輪31和第二凸輪61都是逆時針轉動時,Q2始終要延遲于Q1轉動到同一位置,這樣就能實現當Q1已經驅動驅動滑塊33開始上升時,Q2還未驅動到搖桿62,即鎖定塊4還未上浮。即用兩個驅動凸點的角度差來完成延時的效果。
另外,本實施例中第二搖桿622的端部設有調節螺釘63,通過調節螺釘63來調節第二搖桿622的端部與鎖定塊4之間的距離。調節搖桿62的端部與鎖定塊4之間的距離,目的在于調節鎖定塊4的初始軸向位置,這種調節的目的在于,布料的厚度有差別,調節鎖定塊4的初始軸向位置,有助于調節壓腳2與布料的壓緊程度。
整個繡花機機頭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針桿10、壓腳2都處于初始位置;
第二步,第一電機啟動,使第一凸輪31轉動,針桿10開始在第一驅動器的作用下進行初次下降,針桿10上的第二固定環102撞擊到桿體21上的上限位塊211;
第三步,針桿10、桿體21一起下降,下降過程中,驅動滑塊33上的推柱332撞到第一連桿51,撥動鎖定塊4轉動,避讓桿體21,讓壓腳2壓到布料上,針桿10的初次下降階段基本結束;
第四步,鎖定塊4回位,鎖死桿體21,使其保持下壓狀態,不回升到初始位置,繡花機機頭進入縫紉階段;
第五步,在縫紉階段內針桿10回升,這一步驟中的回升是指工作狀態下的回升,不是指回升到初始位置,且這段內,由于針桿10的往復行程較短,驅動滑塊33的推柱332不會撞擊到第一連桿51,在這工作期間內,第二凸輪61也同時驅動鎖定塊4上下浮動,并存在延時效應;
第六步,縫紉階段結束后,針桿10完全回升,此時驅動滑塊33上的推柱332會撞擊第一連桿51,從而讓鎖定塊4再次轉動,失去對桿體21的限位,讓桿體21回復到初始狀態。
實施例2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避讓間隙是指壓板20與針夾103之間的橫向間隙,圖10是壓板20的橫截剖視圖,本實施例中壓板20設置有供針桿10穿過的過孔201,該過孔201的孔徑大于針夾103的外徑,使得針夾103在上下升降過程中不會與壓板20產生碰撞,從而不會對針桿10產生作用力。
實施例3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壓板20的結構有所區別,本實施例中的壓板20包括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之間用連接板連接,實際生產制造時上壓板202、連接板、下壓板203是一體結構,可用連續折彎來實現,形成一個整體的壓板20,在本實施例中,針夾103處于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之間,而實施例中的所說的避讓間隙H,在本實施例中也包括上縱向間隙H1和下縱向間隙H2。在整個縫紉階段,針夾103在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之間活動,始終與上壓板202、下壓板203之間存在間隙,從而保證壓板20整體在回升時,不會與針夾103發生負載作用,本實施例這種壓板20結構,抗彎強度更好。
實施例4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比較類似,也是采用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的壓板結構,而本實施例中的避讓間隙H則包括橫向間隙和縱向間隙,即在上壓板202設置了過孔201,該過孔201的口徑大于針夾103的外徑,針夾103可以從上壓板202上穿過,同時在針夾103與下壓板203也設置了縱向間隙H2,以保證針夾103與下壓板203之間發生作用力。這樣設計可以讓針夾103的運動行程更長,不局限在上壓板202和下壓板203之間,可擴展到針桿架與下壓板203之間。
實施例5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鎖定器有所區別,本實施例中驅動第一連桿51的不是驅動滑塊,而是單獨設置了一個第二電機35,第一連桿51的轉動由第二電機35來驅動,從而將鎖定塊4的轉動通過電機驅動來實現,第二電機35的驅動則由控制電路進行控制。
實施例6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鎖定器有所區別,本實施例中驅動第一連桿51的不是驅動滑塊,而是單獨設置了一個電磁鐵36,電磁鐵36連接有第四連桿55,第四連桿55的另一端連接撥桿54,第四連桿55的中間位置鉸接在驅動箱30上,電磁鐵36通電、斷電時會產生收縮,從而拉動第四連桿55,第四連桿55在被拉動時,會撥動鎖定塊4轉動,從而將鎖定塊4的轉動通過電磁鐵36來驅動,電磁鐵36的通電、斷電則由控制電路進行控制。
實施例7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鎖定塊驅動器有所不同,本實施例中鎖定塊驅動器包括第三電機和第三連桿機構,第三連桿機構與所述鎖定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由第三電機通過第三連桿機構來驅動鎖定塊上下浮動,即與針桿驅動器相互分離,由第三電機單獨驅動,而延時的效果,可以采用控制電路來實現,即控制電路連接第一電機和第三電機,用控制電路控制第一電機和第三電機的啟動時間差,來實現延時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發明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