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印染行業,特別涉及一種立體印刷方法。
背景技術:
立體印刷為一種在面料上印刷色彩鮮艷的圖案,同時增加圖案的立體感,從而提高整體的美觀性的印刷方法。由于噴印時噴頭與介質面是非接觸性,不會因熱量和壓力發生變形等現象,因此也可以在容易變形柔軟的原材料(如皮革及紡織品)上印刷。
近年來,立體印刷在紡織行業,特別是在服裝和鞋業面料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該領域的立體印刷工序為在面料表面印刷圖案,接著烘干,然后在根據需要在圖案上面再次印刷,再次烘干。但現有的立體印刷工藝中,立體標識和織物的結合較弱,使用中容易發生標識脫落的情況。同時,標識的印刷顏料會滲入面料的內層中,影響面料的柔軟度和穿著舒適性。在穿著過程中,印刷顏料甚至會和人體直接接觸,對人體存在這一定的危害風險。在面料的洗滌過程中,印刷顏料也會和水和洗滌劑接觸,印刷面逐漸發生暈染或褪色的情況,影響穿著的美感,減低紡織品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使立體標識和織物可以牢固結合,同時不影響織物柔軟度,使印刷染料和人體不發生接觸,在使用過程中也可長期保持印刷面清晰的立體標識印刷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人提供了一種織物上立體標識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標識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標識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覆蓋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光線在透明立體層的弧形界面中發生反射、折射,到達圖案面,使得立體標識的亮度高于織物,加強了標識的顯著性。
所述水性聚氨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進一步地,還包括制作防溢線步驟,制作防溢線步驟位于制作圖案面步驟之后;
制作防溢線: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沿圖案面的邊緣進行打印,制作防溢線,所述防溢線的厚度高于圖案面。防溢線可防止外層的水性聚氨酯材料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發生外溢。
優選地,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標識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標識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圖案面厚度為0.1~0.3mm;
制作防溢線: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沿圖案面的邊緣進行打印,制作防溢線,所述防溢線的厚度為0.3~1mm;防溢線可防止外層的水性聚氨酯材料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外溢,當外層的水性聚氨酯材料超過0.5mm,易發生外溢。
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填充于由防溢線封閉的圖案面上,所述外層的厚度為0.5~2mm,形成透明立體層;光線在透明立體層的弧形界面中發生反射、折射,到達圖案面,使得立體標識的亮度高于織物,加強了標識的顯著性。
所述水性聚氨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優選地,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標識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標識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厚度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所述外層的厚度為0.1~0.5mm,形成透明立體層;光線在透明立體層的弧形界面中發生反射、折射,到達圖案面,使得立體標識的亮度高于織物,加強了標識的顯著性。
所述水性聚氨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優選地,所述硬化劑為水性聚異氰酸酯交聯劑。
優選地,所述補強劑為碳酸鈣或高嶺土中的一種。
優選地,所述增稠劑為氣相二氧化硅或締合型聚氨酯中的一種。
區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用水性聚氨酯材料在織物上制作標識的底面,水性聚氨酯材料在織物的外表層和織物的纖維發生交聯,形成薄而牢固的膜底面,使得標識不易掉落,標識和織物之間的結合更加牢固。同時印刷所使用的染料不會滲入織物的內層,影響面料的柔軟度和穿著舒適性,也降低了標識圖案印刷中使用的染料和人體直接接觸,引起皮膚敏感反應和人體不適的風險。織物在洗滌過程中,標識的印刷圖案由于被底面和外層包裹,也不會和水、洗滌劑發生接觸,發生標識圖案暈染或褪色,影響穿著美感,增加產品的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技術方案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詳予說明。
本實施方式中,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機溶劑作為分散介質的新型聚氨酯體系,也稱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按粒徑和外觀分可分為聚氨酯水溶液(粒徑<0.001微米,外觀透明)、聚氨酯水分散體(粒徑:0.001-0.1微米,外觀半透明)、聚氨酯乳液(粒徑>0.1微米,外觀白濁);根據聚氨酯分子側鏈或主鏈上是否含有離子基團,即是否屬離子鍵聚合物(離聚物),水性聚氨酯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含陰、陽離子的水性聚氨酯又稱為離聚物型水性聚氨酯。
本實施方式中,聚氨酯水分散體(粒徑:0.001-0.1微米,外觀半透明),采用帶有成鹽親水基團的物質與預聚體的--NCO基團反應生成親水的聚氨酯鹽,這種聚氨酯鹽不用加入乳化劑,經攪拌可直接分散于水中得到半透明分散體。在成膜過程中水分逐漸被排除,其分子鏈間及離子基團間呈有規律的排布,不但存在靜電作用和氫鍵力,而且分子之間還發生交聯反應,形成網絡結構。由于沒有乳化劑的存在,這些粒子對機械攪拌、加熱或稀釋的敏感性不大,耐電解質;膠膜牢固且富有彈性,粘附力強。本實施方式中,聚氨酯水分散體選用的是科思創的Impranil DL 1380。
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硬化劑為科思創的Bayhydur 305。
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增稠劑為卡博特公司的氣相二氧化硅M5或德國明凌PUR-42。
本實施方式中流平潤濕劑用于改善聚氨酯涂層材料和織物之間的潤濕性同時賦予聚氨酯合成革表面平整性。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流平潤濕劑為德國畢克公司的BYK-346。
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消泡劑為德國迪高公司的Foamex 810。
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設計圖案為15mm×15mm的黑白格子圖案,外層采用相同的透明聚氨酯。
對比實施例1:
1、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2、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0.3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對比實施例1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23N/cm。
對比實施例2:
1、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2、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1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對比實施例2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27N/cm。
對比實施例3:
1、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2、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2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對比實施例3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25N/cm。
第1實施例:
1、配制水性聚氨酯材料:
按以上重量份稱取組分,混合均勻后,經分散和研磨工藝,制成水性聚氨酯材料。(增稠劑為卡博特公司的氣相二氧化硅M5)
2、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設計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3、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圖案面厚度為0.2mm。
4、制作防溢線: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沿圖案面的邊緣進行打印,制作防溢線,防溢線的厚度為0.5mm;
5、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1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第1實施例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33N/cm。
在其他實施例中,對本方法在一定范圍內改變了不同原料成分、配比、工藝參數,均可實現發明目的。所調整的范圍亦為發明人通過深入研究所確定的,例如對聚氨酯水分散體含量的改變,首先確保水性聚氨酯材料份量能達到性能所要求,使得水性聚氨酯材料在織物的外表層和織物的纖維能充分發生交聯,可牢固的結合。
第2實施例:
1、配制水性聚氨酯材料:
按以上重量份稱取組分,混合均勻后,經分散和研磨工藝,制成水性聚氨酯材料。(增稠劑為德國明凌PUR-42)
2、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設計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3、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圖案面厚度為0.2mm。
4、制作防溢線: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沿設計圖案的邊緣進行打印,制作防溢線,防溢線的厚度為1mm
5、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2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第2實施例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31N/cm。
第3實施例:
1、配制水性聚氨酯材料:
按以上重量份稱取組分,混合均勻后,經分散和研磨工藝,制成水性聚氨酯材料。(增稠劑為卡博特公司的氣相二氧化硅M5);
2、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設計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3、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圖案面厚度為0.2mm。
4、制作防溢線: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沿設計圖案的邊緣進行打印,制作防溢線,防溢線的厚度為0.3mm
5、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0.5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第3實施例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牢固度檢測,檢測結果為:39N/cm。
第4實施例:
1、配制水性聚氨酯材料:
按以上重量份稱取組分,混合均勻后,經分散和研磨工藝,制成水性聚氨酯材料。(增稠劑為德國明凌PUR-42);
2、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設計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3、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4、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0.3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第4實施例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32N/cm。
第5實施例:
1、調制水性聚氨酯材料:
按以上重量份稱取組分,混合均勻后,經分散和研磨工藝,制成水性聚氨酯材料。(增稠劑為卡博特公司的氣相二氧化硅M5);
2、制作底面:將水性聚氨酯材料按設計的位置大小打印或涂覆于編織物的表面,形成底面;
3、制作圖案面:將染料按設計圖案印刷于所述底面上,形成圖案面。
4、制作外層:將透明聚氨酯按照設計的厚度0.5mm滴加于所述圖案面上,形成透明立體層;
第5實施例用拉力試驗,進行標識的附著剝離強度檢測,檢測結果為:35N/cm。
綜合以上實施例和對比實施例的拉力試驗檢測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立體標識中覆蓋圖案面的聚氨酯的厚度相同的情況下,本制備方法生產的立體標識的可承受拉力為普通制備方法的1.2~1.4倍。普通方法進行立體標識制備的可承受拉力為23~27N/cm,實施例中立體標識可承受拉力的范圍為31~39N/cm。本實施方式所制備的立體標識和織物之間的結合比較傳統方式更加牢固。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
盡管已經對上述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