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絲繩保養設備,尤其是一種鋼絲繩表面浸油保養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力線路工作中牽引用的鋼絲繩被廣泛應用,但該類鋼絲繩結構相對松散,使用環境較為惡劣,表面極易粘結泥沙等雜物。并且,隨著受力使用,雜物逐步滲入鋼絲繩內部,形成帶有酸性或堿性物質的附著物,對鋼絲繩內部造成腐蝕。同時,鋼絲繩表面油脂在風吹日曬雨淋過程中逐漸流失或者失效,失去了對鋼絲繩的潤滑與表面防護,導致鋼絲繩表面極易生銹。由于上述因素的影響,使鋼絲繩產生了磨損、銹蝕、疲勞甚至斷絲現象,降低了鋼絲繩的強度,縮短了鋼絲繩的使用壽命。因此需要對鋼絲繩進行定期的檢驗和維護,維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對鋼絲繩進行浸油保養,延長鋼絲繩的使用壽命。
保養鋼絲繩的方法一般采用對鋼絲繩進行上油處理,具體過程是先將鋼絲繩進行表面除塵,將表面脂放入一個大槽內,加熱溶化,然后使鋼絲繩在溶化的表面脂里通過,將油滲入到繩股里,以便達到防腐作和延長鋼絲繩的使用壽命。目前用此方法保養鋼絲繩的設備,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由于鋼絲繩在浸油處理后,溫度較高,粘在鋼絲繩上的油脂會散落在地面上,造成油脂的大量浪費,并且還存在著浸油不均勻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鋼絲繩表面浸油保養裝置,該裝置可實現均勻浸油,并可節約油脂。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鋼絲繩表面浸油保養裝置,包括帶電機的放線裝置和收線裝置以及安裝在收線裝置旁邊的第一導向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線裝置和收線裝置之間設帶加熱元件的浸油罐和除塵器,放線裝置放出的鋼繩通過除塵器和浸油罐經第一導向輪卷繞到收線裝置上;所述浸油罐為上端開口的圓柱形,在浸油罐的側壁外對稱設有傾斜向上的進線管和出線管,且進線管和出線管的下端均與浸油罐底部連通,進線管的上端通過傾斜向下的支管與浸油罐上部區域連通,出線管的上端內交替設有刮油環和刮油毛,在浸油罐底部內進線管和出線管的下端與浸油罐底部連通處附近設有四個第二導向 輪,在浸油罐的底部內還設有攪拌器。
進一步地,所述除塵器包括傾斜向下的除塵管,除塵管上端和下端附近設有第三導向輪和第四導向輪,在除塵管內設有刷毛,進線管上端與除塵管的上端靠近,利用刷毛除去鋼絲繩表面的灰塵,減小油脂污染。
進一步地,在所述除塵管的兩端附近設有分別設有一個吹氣口,利用空氣吹掃加快除塵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吹氣口出氣方向豎直向下。
進一步地,在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葉片上方設有一個喇叭形的擋板且與浸油罐內部固定連接,擋板開口向下,鋼繩從擋板上方開口處通過,擋板下方的攪拌器攪拌過程中的離心作用形成一個負壓區域,使得擋板上方的油脂從其上方開口處被快速吸入攪拌區域內,鋼繩從擋板上方開口處通過時,快速流動的油脂會沖擊鋼繩,使得油脂進入到鋼繩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由收線裝置提供牽引動力,鋼繩先經過除塵處理后在進行浸油處理,延長了油脂的使用壽命。在浸油過程中,鋼繩與定向流動的油脂充分接觸,均勻浸油浸油完成后在出線管內受到交替設置的刮油環和刮油毛的作用,將其表面附著的多余油脂進行刮除,節省了油脂。相比于人工刷油的方式,效率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技術方案的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附圖1所示,一種鋼絲繩表面浸油保養裝置,包括帶電機的放線裝置17和收線裝置1以及安裝在收線裝置1旁邊的第一導向輪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線裝置17和收線裝置1之間設帶加熱元件的浸油罐6和除塵器,放線裝置17放出的鋼繩18通過除塵器和浸油罐6經第一導向輪2卷繞到收線裝置1上;所述浸油罐6為上端開口的圓柱形,在浸油罐6的側壁外對稱設有傾斜向上的進線管11和出線管3,且進線管11和出線管3的下端均與浸油罐6底部連通,進線 管11的上端通過傾斜向下的支管10與浸油罐6上部區域連通,出線管3的上端內交替設有刮油環4和刮油毛5,在浸油罐6底部內進線管11和出線管3的下端與浸油罐6底部連通處附近設有四個第二導向輪7,在浸油罐6的底部內還設有攪拌器8。
所述除塵器包括傾斜向下的除塵管13,除塵管13上端和下端附近設有第三導向輪12和第四導向輪16,在除塵管13內設有刷毛15,進線管11上端與除塵管13的上端靠近。
在所述除塵管13的兩端附近設有分別設有一個吹氣口14。
所述吹氣口14出氣方向豎直向下。
在所述攪拌器8的攪拌葉片上方設有一個喇叭形的擋板9且與浸油罐6內部固定連接,擋板9開口向下,鋼繩18從擋板9上方開口處通過。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收線裝置1的電機工作,為鋼繩18浸油提供牽引動力。放線裝置17上的鋼繩18放出后,由第四導向輪16進入除塵管13內,受刷毛15和吹氣口14豎直吹入的高速氣流作用,鋼繩表面的灰塵被除去,然后從除塵管13上端放出,經第三導向輪12進入進線管11內。浸油罐6上部的油脂從支管10流入到進線管11內。鋼繩18與油脂接觸,并進入鋼繩18繩股內。鋼繩18進入到浸油罐6底部時,與受攪拌器8攪拌而快速旋轉流動的油脂接觸,加快了油脂浸潤過程。鋼繩18經第三導向輪7導向從擋板9上方開口處通過時,再次受到油脂高速沖擊,使得鋼繩18內外油脂浸潤均勻。鋼繩從出線管3通過時,收到交替設置的刮油環4和刮油毛5的作用,表面的多余的油脂被刮出。浸油保養完成后的鋼繩18卷繞到收線裝置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