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單面圓編針織機的推針山角結構。
背景技術:
在針織領域應用中最普遍的一種設備當屬針織機,而山角結構為針織機的關鍵部件之一。然而現有針織機結構較為復雜,目前以活動式推針山角取代固定式推針山角,使得針織機制造者在生產及組裝上更加容易,相對的制造成本也隨之降低。
然而現有的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若需要編織出鏤空狀的織物時,只能應用計算機軟件程序操控方式,而無法以機械方式進行操作,相對的制造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可讓配合于該山角結構的織針不勾紗,從而可編織出鏤空狀的織物,且以機械方式進行操作,可使制造成本降低。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包括:山角本體,所述山角本體相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山角本體另外相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三角路徑,所述三角路徑凹設于所述山角本體的第一面,所述三角路徑包含一平移段、一第一傾斜段及一第二傾斜段,所述平移段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傾斜段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平移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傾斜段呈傾斜狀,所述第一傾斜段由所述平移段的另一端往所述第二傾斜段的方向遞升,所述第二傾斜段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傾斜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傾斜段呈傾斜狀,所述第二傾斜段由所述第一傾斜段的另一端往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遞降,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傾斜段與所述第一傾斜段呈不對稱狀,所述第二傾斜段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傾斜段的長度,且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低于所述第一傾斜段的一端;以及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設在所述山角本體上,所述固定孔貫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
優選地,所述第一傾斜段與水平面的夾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二傾斜段與水平面的夾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間。
優選地,所述平移段的一端鄰接所述第二端處形成一第一路徑開口,所述第一路徑開口貫穿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路徑開口呈傾斜狀,所述第一路徑開口由所述平移段的一端往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遞降。
優選地,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鄰接所述第一端處形成一第二路徑開口,所述第二路徑開口貫穿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路徑開口呈傾斜狀,所述第二路徑開口由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往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遞升。
優選地,所述平移段延伸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
優選地,所述第一傾斜段的一端形成低點,所述第一傾斜段的另一端形成高點。
優選地,所述第二傾斜段的一端形成高點,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形成低點。
優選地,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皆呈長方形,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均呈長方形,所述山角本體的所述第一端設有一凸部,所述山角本體的所述第二端設有一凹部。
優選地,所述山角本體的所述第二面設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固定孔設置在所述平移段的下方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山角結構的三角路徑可用以推動織針升降,該三角路徑包含平移段、第一傾斜段及第二傾斜段,本實用新型三角路徑的第二傾斜段與第一傾斜段呈不對稱狀,第二傾斜段的長度大于第一傾斜段的長度,且第二傾斜段的另一端低于第一傾斜段的一端,借此設計,可讓配合于該山角結構的織針不勾紗,從而可編織出鏤空狀的織物。本實用新型以機械方式進行操作,可使制造成本降低。
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的平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設置于安裝座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面圓編針織機山角結構,其為一種活動式推針山角結構,可依需要活動組裝于單面圓編針織機上。
該山角結構包括山角本體1、三角路徑2及固定孔3,其中該山角本體1能以金屬材質制成,然而山角本體1的材質并不限制。該山角本體1可呈一長方體,該山角本體1相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面11及一第二面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分別位于山角本體1的前側及后側,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可均呈長方形。
該山角本體1另外相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13及一第二端1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13及一第二端14分別位于山角本體1的左側及右側,第一端13及第二端14可均呈長方形。
該山角本體1的第一端13可設有一凸部15,該山角本體1的第二端14可設有一凹部16,凸部15及凹部16分別位于第一端13及第二端14上相對應的位置,凸部15及凹部16可用以與相鄰接的山角結構的凹部及凸部相互卡接。
該山角本體1的第二面12設有至少一凹槽17,在本實施例中,山角本體1的第二面12設有兩個凹槽17,該兩個凹槽17相互平行。該山角結構組裝于單面圓編針織機的安裝座上時,凹槽17可用以與安裝座上的凸軌對應配合。
該三角路徑2凹設于山角本體1的第一面11,該三角路徑2包含一平移段21、一第一傾斜段22及一第二傾斜段23。平移段21設置于第一面11靠近第二端14的位置,亦即平移段21可設置于第一面11的右部,平移段21可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平移段21延伸的方向可垂直于第一端13及第二端14,亦即平移段21延伸的方向可平行于水平面6。
該平移段21的一端(右端)靠近第二端14,且于平移段21的一端鄰接第二端14處可形成一第一路徑開口211,第一路徑開口211貫穿第二端14,第一路徑開口211可呈傾斜狀,亦即第一路徑開口211可由平移段21的一端往第二端14的方向遞降。第一路徑開口211的寬度,也可由平移段21的一端往第二端14的方向呈漸擴狀,使第一路徑開口211呈喇叭口狀。
該第一傾斜段22可設置于第一面11中間的位置,第一傾斜段22的一端(右端)連接于平移段21的另一端(左端),使第一傾斜段22與平移段21相連通。第一傾斜段22呈傾斜狀,亦即第一傾斜段22可由平移段21的另一端往第二傾斜段23的方向遞升,使得第一傾斜段22的一端形成低點,第一傾斜段22的另一端(左端)則形成高點,第一傾斜段22的兩端分別以低點及高點連接于平移段21及第二傾斜段23,且該第一傾斜段22連接于平移段21及第二傾斜段23之間。
該第二傾斜段23可設置于第一面11靠近第一端13的位置,亦即第二傾斜段23可設置于第一面11的左部,第二傾斜段23的一端(右端)連接于第一傾斜段22的另一端,使第二傾斜段23與第一傾斜段22相連通。第二傾斜段23呈傾斜狀,亦即第二傾斜段23可由第一傾斜段22的另一端往第一端13的方向遞降,使得第二傾斜段23的一端形成高點,第二傾斜段23的另一端(左端)則形成低點且靠近第一端13。
第二傾斜段23與第一傾斜段22呈不對稱狀,亦即第二傾斜段23與第一傾斜段22并非呈左、右對稱狀。第二傾斜段23的長度L2大于第一傾斜段22的長度L1,且第二傾斜段23的另一端低于第一傾斜段22的一端,亦即第二傾斜段23的低點低于第一傾斜段22的低點。
第一傾斜段22與水平面6的夾角θ1為40度至50度之間,夾角θ1可為40度、41度、42度、43度、44度、45度、46度、47度、48度、49度或50度。第二傾斜段23與水平面6的夾角θ2為40度至50度之間,夾角θ2可為40度、41度、42度、43度、44度、45度、46度、47度、48度、49度或50度。第一傾斜段22與水平面6的夾角θ1以及第二傾斜段23與水平面6的夾角θ2均為40度至50度之間,其斜度變化較為平緩。
該第二傾斜段23的另一端鄰接第一端13處可形成一第二路徑開口231,第二路徑開口231貫穿第一端13,第二路徑開口231可呈傾斜狀,亦即第二路徑開口231可由第二傾斜段23的另一端往第一端13的方向遞升。
固定孔3設置的數量并不限制,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孔3設有一個,固定孔3設于山角本體1上,且固定孔3貫穿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固定孔3可供螺絲穿設,以便將該山角結構鎖定于單面圓編針織機的安裝座上。固定孔3較佳是設置于平移段21的下方位置。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的山角結構可鎖定于單面圓編針織機的安裝座5上,該安裝座5設有凸軌51,使得山角本體1的凹槽17可與安裝座5的凸軌51配合,再利用螺絲52穿設于固定孔3,將該山角結構鎖定于單面圓編針織機的安裝座5上。
本實用新型山角結構的三角路徑2可用以推動織針7(如圖5所示)升降,該三角路徑2包含平移段21、第一傾斜段22及第二傾斜段23,織針7可由第一路徑開口211導入,依序由平移段21、第一傾斜段22及第二傾斜段23導引,再由第二路徑開口231導出。本實用新型三角路徑2的第二傾斜段23與第一傾斜段22呈不對稱狀,第二傾斜段23的長度L2大于第一傾斜段22的長度L1,且第二傾斜段23的另一端低于第一傾斜段22的一端,借此設計,織針7在還沒勾到紗線(圖略)時就已下降,可讓配合于該山角結構的織針7不勾紗,從而可編織出鏤空狀的織物。本實用新型以機械方式進行操作,可使制造成本降低。
但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用來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因此,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內,合予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