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
背景技術:
織帶是服裝常用的配件,如用于服裝的衣領、角叉和前筒等。織帶是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根據現有織帶機原理,其投緯和卷取機構都是由主軸通過齒輪傳動,機器運行過程中的傳動比是固定的,由此導致織成的帶子緯密是固定的,即一款帶子從頭至尾緯紗的密度是一致的,外觀平實單調,缺乏變化,不利于個性化設計。
然而,當織造精細花紋或使用強度較大的位置時需要采用較大的緯密,但緯密大了,織帶偏硬導致舒適度差,且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所述織帶包括相互交織的經紗和緯紗,所述緯紗和所述經紗交織的緯密是變化的,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3~50根/CM。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8~40根/CM。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紋路結構為“松--緊--”結構、“松--”結構、和“緊--”結構的任意組合結構。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織帶強度為“大--小--”、“大--”、和“小--”的任意組合效果。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織帶顏色為“深--淺--”、“深--”、和“淺--”的任意組合效果。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緯紗條數為1條或多條。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的交織結構為平紋、斜紋和緞紋中的一種或幾種。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天然纖維和/或合成纖維。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原色坯紗或色紗。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還包括鎖邊紗,所述鎖邊紗為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還包括鎖邊紗,所述鎖邊紗為原色坯紗或色紗。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組織結構為2/2斜紋,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20~200根/cm,所述織帶的緯紗密度為3~50根/cm。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組織結構為1/1平紋,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20~200根/cm,所述織帶的緯紗密度為3~50根/cm。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為大提花織帶,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20~200根/cm,所述織帶的緯紗密度為3~50根/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可以增大織帶的各物理指標變化范圍,改善織帶的使用性能,變化緯密織帶能產生隱條、隱格及波浪狀織紋效果,能表現出不同的手感、緊度、強度、透氣透光性和懸垂性;
2、在復雜花紋織帶中,織造花紋時,增大緯密可以提高花紋的精密度,不織花紋時,適當減小緯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2所示2/2斜紋變緯密織帶的效果圖;
圖2為實施例1、2織帶編織時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的緯密數據;
圖3為實施例3所示1/1平紋變緯密織帶的效果圖;
圖4為實施例3織帶編織時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的緯密數據;
圖5為實施例4所示的面組織組織結構為五枚二飛的經面緞紋,地組織組織結構為五枚二飛的緯面緞紋的織帶的示意圖;以及實施例4織帶編織時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的緯密數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敘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未述及之處適用于現有技術。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實施例僅是為了進一步詳細敘述本說明,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
實施例1緯密變化的織帶
請參閱圖1,為本實施例2/2斜紋變緯密織帶的效果圖;本實施例是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經緯紗相互交織,組織結構是2/2斜紋。所述緯紗和所述經紗交織的緯密是變化的,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10~30根/CM。在該實施例中,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紋路為“疏--密--”、織帶強度為“小--大--”、織帶顏色為“淺--深--”。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緯紗條數為1條,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100D 滌綸紗,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色紗,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76根/cm。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是通過織造裝置織造而得的,織造裝置包括經紗裝置、緯紗裝置和電子卷取機構,所述電子卷取機構由SC步進電機驅動,將事先定好的緯密數據(如圖2、表1)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緯密數據變化時,控制系統將會按照所錄的數據信息將相應的緯密數據轉化為對應的電機轉速。生產過程中,織帶依次通過SC步進電機的轉向軸、卷取輥、壓緊輥,通過調節緯密參數,控制SC步進電機驅動卷取輥轉動,緯密參數的變化使卷取輥的轉速變化,從而實現緯密的變化。通過電子卷取機構的卷取作用將已經完成的織物引離織物形成區,從而實現要求的織物緯密。
表1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可以增大織帶的各物理指標變化范圍,改善織帶的使用性能。變化緯密織帶能產生隱條及波浪狀織紋效果,能表現出不同的手感、緊度、強度、透氣透光性和懸垂性。
實施例2緯密變化的織帶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2/2斜紋變緯密織帶的效果圖,本實施例的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經緯紗相互交織,組織結構是2/2斜紋,所述緯紗和所述經紗交織的緯密是變化的,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10~30根/CM。在該實施例中,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紋路結構為“疏--密--”、織帶強度為“小--大--”、織帶顏色為“淺--深--”。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緯紗條數為1條,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分別為60S/2棉紗和100S/2棉紗,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色紗,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46根/cm。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是通過織造裝置織造而得的,織造裝置包括經紗裝置、緯紗裝置和電子卷取機構,所述電子卷取機構由SC步進電機驅動,將事先定好的緯密數據(如圖2、表1)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緯密數據變化時,控制系統將會按照所錄的數據信息將相應的緯密數據轉化為對應的電機轉速。生產過程中,織帶依次通過SC步進電機的轉向軸、卷取輥、壓緊輥,通過調節緯密參數,控制SC步進電機驅動卷取輥轉動,緯密參數的變化使卷取輥的轉速變化,從而實現緯密的變化。通過電子卷取機構的卷取作用將已經完成的織物引離織物形成區,從而實現要求的織物緯密。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可以增大織帶的各物理指標變化范圍,改善織帶的使用性能。變化緯密織帶能產生隱條及波浪狀織紋效果,能表現出不同的手感、緊度、強度、透氣透光性和懸垂性。
實施例3緯密變化的織帶
請參閱圖3,為本實施例為1/1平紋變緯密織帶的效果圖;本實施例是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經緯紗相互交織,組織結構是1/1平紋。所述緯紗和所述經紗 交織的緯密是變化的,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10~30根/CM。在該實施例中,緯密變化所呈現的紋路為“密--疏--密”、織帶強度為“大--小--大”、織帶顏色為“深--淺--深”。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緯紗條數為1條,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100D滌綸紗,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色紗,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70根/cm。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是通過織造裝置織造而得的,織造裝置包括經紗裝置、緯紗裝置和電子卷取機構,所述電子卷取機構由SC步進電機驅動,將事先定好的緯密數據(如圖4、表2)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緯密數據變化時,控制系統將會按照所錄的數據信息將相應的緯密數據轉化為對應的電機轉速。生產過程中,織帶依次通過SC步進電機的轉向軸、卷取輥、壓緊輥,通過調節緯密參數,控制SC步進電機驅動卷取輥轉動,緯密參數的變化使卷取輥的轉速變化,從而實現緯密的變化。通過電子卷取機構的卷取作用將已經完成的織物引離織物形成區,從而實現要求的織物緯密。
表2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可以增大織帶的各物理指標變化范圍,改善織帶的使用性能。變化緯密織帶能產生隱條效果,能表現出不同的手感、緊度、強度、透氣透光性和懸垂性。緯密小的區段織物柔軟,懸垂性好,透氣性增強;緯密大的區段反之。
實施例4緯密變化的織帶
請參閱圖5,為本實施例的面組織組織結構為五枚二飛的經面緞紋,地組織組織結構為五枚二飛的緯面緞紋的織帶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一種緯密變化的織帶,面經、地經與緯紗相互交織,所述緯紗和所述經紗交織的緯密是變化的,所述緯密變化的范圍是10~30根/CM。在該實施例中,在織復雜花紋時提高緯密,不織花紋時減小緯密。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織帶的緯紗條數為1條,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100D/1滌綸紗,所述經紗和所述緯紗為色紗,所述織帶的經紗密度為146根/cm。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是通過織造裝置織造而得的,織造裝置包括經紗裝置、緯紗裝置和電子卷取機構,所述電子卷取機構由SC步進電機驅動,將事先定好的緯密數據(如圖5、表3)錄入到SC步進電機的控制系統,緯密數據變化時,控制系統將會按照所錄的數據信息將相應的緯密數據轉化為對應的電機轉速。生產過程中,織帶依次通過SC步進電機的轉向軸、卷取輥、壓緊輥,通過調節緯密參數,控制SC步進電機驅動卷取輥轉動,緯密參數的變化使卷取輥的轉速變化,從而實現緯密的變化。通過電子卷取機構的卷取作用將已經完成的織物引離織物形成區,從而實現要求的織物緯密。
本實施例的緯密變化的織帶可以改善織帶的使用性能,提高織帶的生產產能。在織復雜花紋時提高緯密可以提高花紋的精密度,不織花紋時適當減小緯 密可以提高織帶的生產效率。
表3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