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功能性纖維及其制品
技術領域:
,具體說是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以及用該方法制作的調溫纖維,還涉及用該調溫纖維制作的調溫被。
背景技術:
:科學研究表明,32℃的被子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在此溫度下人最容易入睡。因為人的皮膚溫度比體溫低5℃,大約是32℃左右,被子溫度低,需要長時間用體溫焐熱,不僅耗費人體的熱能,而且體表經受一段時間的寒冷刺激后,會使大腦皮層興奮,從而推遲人入睡時間,如果被子溫度高于32℃,人體同樣因為感覺太熱需要排汗降溫,從而降低睡眠質量。智能調溫被基于上述現象,利用調溫蓄熱相變材料調節控制被子的溫度,使其恒定在32℃左右,從而有助于保持涼爽、舒適的健康睡眠環境。智能調溫被一般是由具有調溫功能材料制成,起到調溫功能的是添加在被子中的相變材料(PCM)。智能調溫布里的PCM材料可以吸收、儲存和釋放熱量,溫度高時可以吸熱降溫,溫度低時可以放熱變暖,從而起到溫度調節作用。例如公開號為CN105411301A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調溫被子,包括被子表面和被子表面中填充的填充物,被子表面是粘膠纖維和含有相變材料的Outlast腈綸纖維混紡成的面料,填充物材料是聚酯長絲和含有相變材料的Outlast腈綸纖維混紡而成的,填充物纖維采用凹凸結構。此外,公開號為CN201248559Y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智能調溫床上用品,由外罩或外罩內套有絮件組成,所述外罩由普通紡織面料與帶相變材料的調溫紡織面料對接縫制成雙層而成;所述絮件由帶相變材料的調溫纖維制成或由普通絮件層與帶相變材料的調溫纖維層復合或混合而成。在床上用品上使用帶相變材料的面料或絮件,使帶相變材料的面料或絮件部分貼近人體,通過相變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固態液態的轉化過程中吸熱或放熱的現象,來實現對人體溫度的舒適度進行調節。雖然上述專利具有了一定的調溫效果,但是相變材料的添加方式和在被子中的形態決定了產品的調溫功能好壞。由于無紡布中添加相變材料難度大、相變材料在產品中的附著穩定性差,添加量較低,因而造成成品調溫被調溫效果差,人體感受不明顯,此外相變材料的潛熱很多情況下無法滿足床上用品的熱交換需求。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80-120份的相變材料、20-40份的苯乙烯、15-2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7份的丙烯酸、0.5-1.5份的硅烷偶聯劑、0.4-0.6份的偶氮二異丁腈、3-7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500-700份的水,所述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為30-35℃;(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相變材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45℃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45℃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45℃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12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2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10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本發明基于相變微膠囊技術,將高潛熱、納米顆粒和穩定性好的相變微膠囊通過特殊工藝處理到纖維上,制得的調溫纖維具有調溫均勻、潛熱高和體感舒適的優點。需要說明的是,獨特的原料配比和加工工藝制得的相變微膠囊顆粒的粒徑明顯低于現有技術的同類產品,達到了納米級別,顆粒的比表面積很大,從而使得微膠囊顆粒與纖維之間的物理吸附作用很強,在使用過程中,相變微膠囊顆粒不會從調溫纖維的表面脫附。另外,本方案中的制作工藝將微膠囊制備與調溫纖維的制備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再不用得到微膠囊干粉的前提下,直接通過微膠囊顆粒乳液進行制備,節省了工藝步驟和能源消耗,并且相變微膠囊分布均勻,不存在局部集聚造成冷熱不均現象。進一步地,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相變材料、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優化的原料配比,可以得到潛熱更高,顆粒更加細小的相變微膠囊。進一步地,所述的相變材料為癸酸,癸酸的相變溫度介于30-35℃之間,是人體較易進入睡眠狀態的環境溫度區間,并且二者的化學穩定性較強,在制作過程中不易發生化學變化,影響產品質量。進一步地,水相組分、油相組分制備及原料乳化的溫度均為37℃,此溫度高于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保證有機相變材料處于液態,以便順利進行乳化,同時又低于引發劑的引發溫度,以免在形成穩定的乳液之前即發生聚合反應。進一步地,在原料乳化過程中攪拌的轉速為7500r/min,能夠保證使油相在水相中均勻分散形成直徑適宜的乳滴。進一步地,在單體過程中加熱的時間為10小時,能夠充分保證自由基聚合反應完成。進一步地,步驟二中的烘干溫度為90℃,保證膠囊表層的活性基團與纖維表面充分鍵合,增強與纖維附著力,從而改進調溫纖維的穩定性。此外,本發明還相應的保護采用上述的制作方法制備而成的調溫纖維。進一步地,所述調溫纖維上附著的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分數為10%~30%,其潛熱值在15-50J/g之間,具有明顯的調溫效果。。此外,本發明還保護一種調溫被,包含被芯和背面,所述被芯由以上所述的調溫纖維制作而成。本發明有益效果具體地表現在以下幾點:基于相變微膠囊技術,將高潛熱、小顆粒和穩定性好的相變微膠囊通過特殊工藝處理到纖維上,制得的調溫纖維具有調溫均勻、潛熱高和體感舒適的優點。相變微膠囊能均勻的附著在纖維表面,膠囊添加量可控制在質量比10%-30%,纖維潛熱可達潛熱可達15-50J/g。該相變微膠囊具有納米級粒度,高親水性,能與纖維牢固結合,耐摩擦洗滌。附圖說明圖1: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相變微膠囊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照片圖。圖2: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調溫纖維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照片圖。具體實施方式相變材料具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改變其物理狀態的能力。以固-液相變為例,在加熱到熔化溫度時,就產生從固態到液態的相變,熔化的過程中,相變材料吸收并儲存大量的潛熱;當相變材料冷卻時,儲存的熱量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要散發到環境中去,進行從液態到固態的逆相變。在這兩種相變過程中,所儲存或釋放的能量稱為相變潛熱。物理狀態發生變化時,材料自身的溫度在相變完成前幾乎維持不變,形成一個寬的溫度平臺,雖然溫度不變,但吸收或釋放的潛熱卻相當大。利用相變材料的此種優越性質,在床上用品領域,使用相變材料,將相變材料植入纖維中,可以極大的改變人們的生活質量,不使用任何能源,可以讓被子變成微空調。本發明具體提供了一種利用了相變材料的潛熱值進行溫度調節的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80-120份的相變材料、20-40份的苯乙烯、15-2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7份的丙烯酸、0.5-1.5份的硅烷偶聯劑、0.4-0.6份的偶氮二異丁腈、3-7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500-700份的水,所述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為30-35℃。其中,相變材料做為相變微膠囊的囊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做為相變微膠囊的囊壁的反應原材料,通過發生聚合反應,形成囊壁,最終通過囊壁包覆囊芯,形成微膠囊形狀。其中硅烷偶聯劑做為聚合反應的交聯劑,偶氮二異丁腈做為聚合反應的引發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做為乳化劑來使用。需要說明的是,其中的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最好在30-35℃之間,制作出的調溫纖維加工成的被子可以方便人們入睡,優選采用癸酸;囊壁的反應原材料也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三種材料,還可以為其他的單體,比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異辛酯、二乙烯基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引發劑還可以為偶氮二異庚腈或偶氮二異丁酸二甲酯;乳化劑還可以為吐溫-80或司盤-80。(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相變材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45℃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45℃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45℃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12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2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氮氣保護可以防止氧氣對聚合反應的影響,氧氣太活躍了,會影響引發效率,聚合過程中也會增加較多的副反應。當然,保護氣還可以采用其他惰性氣體,如氦氣或氬氣等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10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其中,所述的纖維可以是動植物纖維,如棉、麻、蠶絲、羊毛、羊絨等;可以是人造纖維,如粘膠纖維、銅氨纖維、醋酸纖維等;還可以是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聚丙烯腈纖維、聚酰胺纖維等中的任意一種或其任意組合的纖維材料。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相變微膠囊以及調溫纖維的表面形貌和性能的表征除特別標明的以外,均使用下面的設備:采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SM-561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測干燥、噴金后的相變微膠囊的表面形貌。采用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2000E型激光粒度儀測試相變微膠囊的粒度。采用美國鉑金埃爾默儀器有限公司PyrisDimondC型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在氮氣保護下,測試10℃/min升溫過程和-10℃/min降溫過程的DSC掃描曲線,得到相變材料微膠囊的相變潛熱。采用溫州市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YG-606E型織物保溫性能測試儀在國家標準方法AATCC標準條件下測試調溫纖維的保溫率。本發明未述及之處適用于現有技術。下面給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具體實施例僅是為了進一步詳細敘述本說明,并不限制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實施例1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80份的癸酸、20份的苯乙烯、1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的丙烯酸、0.5份的硅烷偶聯劑、0.4份的偶氮二異丁腈、3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5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500nm,相變溫度為31.5℃,相變潛熱為136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1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13.6J/g,保溫率為81%。上述實施例得到的相變微膠囊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照片如圖1所示,所得到的調溫纖維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照片如圖2所示。實施例2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20份的癸酸、40份的苯乙烯、2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7份的丙烯酸、1.5份的硅烷偶聯劑、0.6份的偶氮二異丁腈、7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7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650nm,相變溫度為32.3℃,相變潛熱為143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2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28.6J/g,保溫率為84%。實施例3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800nm,相變溫度為32.1℃,相變潛熱為148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4.4J/g,保溫率為85%。實施例4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10份的癸酸、35份的苯乙烯、2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6份的丙烯酸、1.3份的硅烷偶聯劑、0.6份的偶氮二異丁腈、6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5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0℃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0℃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700nm,相變溫度為31.9℃,相變潛熱為129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38.7J/g,保溫率為82%。實施例5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900nm,相變溫度為32.1℃,相變潛熱為152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5.6J/g,保溫率為86%。實施例6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45℃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45℃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45℃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5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620nm,相變溫度為32.4℃,相變潛熱為146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3.8J/g,保溫率為84%。實施例7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75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400nm,相變溫度為31.8℃,相變潛熱為159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7.7J/g,保溫率為84%。實施例8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0℃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220nm,相變溫度為32.0℃,相變潛熱為162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8.6J/g,保溫率為86%。實施例9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2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190nm,相變溫度為32.2℃,相變潛熱為168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50.4J/g,保溫率為87%。實施例10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1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200nm,相變溫度為32.3℃,相變潛熱為153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5.9J/g,保溫率為84%。實施例11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15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310nm,相變溫度為31.8℃,相變潛熱為149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4.7J/g,保溫率為86%。實施例12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2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260nm,相變溫度為32.1℃,相變潛熱為157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7.1J/g,保溫率為87%。實施例13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1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9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340nm,相變溫度為32.4℃,相變潛熱為139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1.7J/g,保溫率為88%。實施例14一種調溫纖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相變微膠囊乳液的制備(1)原料準備:所述相變微膠囊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材料,100份的癸酸、30份的苯乙烯、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丙烯酸、1份的硅烷偶聯劑、0.5份的偶氮二異丁腈、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600份的水;(2)油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癸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硅烷偶聯劑和偶氮二異丁腈在37℃下攪拌混勻成油相組分;(3)水相組分制備:將上述比例的十二烷基磺酸鈉和去離子水在37℃下攪拌活化,制得水相組分;(4)原料乳化:在37℃的溫度下,將所述油相組分加入到水相組分中,并且以1000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乳化,制得均勻乳液;(5)單體聚合:將上述的均勻乳液在氮氣保護下,在80℃下加熱10小時,發生聚合反應,制得相變微膠囊乳液。步驟二:制備調溫纖維在80℃的條件下,將纖維在步驟一得到的相變微膠囊乳液中浸軋10-30min,然后在100℃下烘干,制得調溫纖維。經檢測,所得相變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230nm,相變溫度為31.9℃,相變潛熱為143J/g。所得調溫纖維中相變微膠囊的質量占比為30%,調溫纖維的潛熱為42.9J/g,保溫率為87%。試驗例:調溫纖維表面相變微膠囊附著均勻度試驗試驗材料:實施例10、實施例13和實施例14制得的調溫纖維,公開號為CN104562258A的發明專利申請中記載的實施例3所采用的方案制得的調溫纖維,以下簡稱對照例。試驗方法:隨機選取實施例10、實施例13、實施例14及對照例所制備的調溫纖維適量,分別切割為3mm的小段,每個實施例隨機選取10段調溫纖維,采用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在氮氣保護下,繪制DSC掃描曲線,得到每段調溫纖維的相變潛熱。并將試驗結果記錄在表1中。通過表1可知,本發明的實施例10、實施例13和實施例14所制備的調溫纖維的各部分潛熱值的測試結果的極值和標準差都明顯低于現有技術中的對照例,并且前者的測試均值明顯高于后者,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得到的調溫纖維上的相變微膠囊顆粒分別非常均勻,沒有明顯的聚集或附著盲區,并且潛熱值明顯高于現有技術中的同類產品。表1調溫纖維表面相變微膠囊附著均勻度試驗結果(J/g)測試次數實施例10實施例13實施例14對照例146.240.943.318.3246.141.543.619.4345.243.042.720.8446.842.742.622.6546.441.442.823.7644.840.841.718.5746.541.943.517.9844.942.342.622.8946.241.641.824.61045.340.441.615.7均值45.8441.6542.6220.43極值22.628.9標準差0.7198770.8396430.7299922.91816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