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席編織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與涼席研制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涼席編織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市面上一般涼席的結構非常簡單,是以串線串接竹片成矩陣狀(或其他特殊形狀)而成,公知涼席供使用者于鋪墊于一般坐椅之上,涼席的觸感涼爽,且串接型的結構,可隨意折迭彎曲,利于收納。
[0003]然而,一般涼席是由人工編織,通過線材將復數個設有穿線孔的待編織物(如竹片或塑料片)串連而成,費力耗時。市面上雖然有一種竹制無線涼席是將竹片經一組上、下輥輪而黏貼于一不織布上,不需要系線的制程,雖然可增加生產效率,但黏貼在竹片上的不織布降低涼席的通風與撓曲性,失去傳統涼席的優點,所以消費者一般偏好選擇人力編織的傳統涼席,然,傳統涼席的制造時間與制造成本仍高出該竹制無線涼席許多。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種涼席編織方法,具有自動化且快速將復數個設有穿孔的待編織物串接成一涼席的效果。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涼席編織方法用以將排列成數行的待編織物串接成涼席,每一待編織物具有至少一穿線孔,該些排列成數行的待編織物定義有一第一外側與一第二外側,其中該第一外側與該第二外側位于相對位置,一線材設置于該第一外側,該編織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06]A、拉動位于該第一外側的該線材,使其部分線段依序穿過一行的待編織物的各個穿線孔,該線材并于該第二外側形成有一線圈;
[0007]B、拉動位于該第一外側的該線材,使其部分線段依序穿過次一行的待編織物的各個穿線孔,該線材并于該第二外側形成有一次線圈,該次線圈穿過前一步驟所形成的該線圈,以串聯相鄰兩行的待編織物;
[0008]C、重復步驟B,直至完成所有排列成行的待編織物的串聯。
[0009]本發明的效果在于將該第一外側的線材穿過各行待編織物的穿線孔,并來到該第二外側形成一線圈,其次,該次線圈穿過次一行穿線孔后與各該線圈串接,重復以上步驟,使復數行待編織物串連成一涼席。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涼席編織方法所應用的涼席編織機構立體圖。
[0011]圖2是一立體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定位座。
[0012]圖3是圖1的俯視圖,揭示定位座的兩側定義為第一外側與第二外側。
[0013]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給線裝置。
[0014]圖5是一簡易視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第二給線裝置。
[0015]圖6是一側視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帶線裝置帶動導線部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
[0016]圖7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穿線裝置位于脫線位置。
[0017]圖8類同圖7,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穿線裝置位于勾線位置。
[0018]圖9是本發明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穿針局部放大圖。
[0019]圖10是一立體圖,揭示帶線裝置將線材穿入勾部。
[0020]圖11是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俯視圖,揭示該穿針位于該勾線位置時,該拉線器位于該終端。
[0021]圖12類同圖11,揭示該穿針位于該脫線位置時,該拉線器位于該始端。
[0022]圖13是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剖視圖,揭示該定位輪位于該第三位置。
[0023]圖14類同圖13,揭示該定位輪位于該第四位置。
[0024]圖15是一簡易視圖,揭示上述涼席編織機構的偵測模塊。
[0025]圖16是本發明上述較佳實施例涼席編織方法的流程圖。
[0026]圖17是一簡易視圖,揭示該些竹片與該些膠條的相對位置。
[0027]圖18是一俯視圖,揭示穿針位于脫線位置。
[0028]圖19A類同圖18,揭示該穿針由脫線位置穿過同一行竹片第一穿線孔向前移至勾線位置。
[0029]圖19B是圖19A的側視圖,揭示該穿針的勾部缺口朝上。
[0030]圖20類同圖18,揭示該穿針將線材拉至脫線位置,且該勾部的缺口朝向左方。
[0031]圖21類同圖20,揭示該穿針轉動致其勾部的缺口朝向右方。
[0032]圖22類同圖21,揭示該穿針將該線圈帶至同一行竹片的第二穿線孔的第二外側。
[0033]圖23類同圖22,揭示該穿針穿過該行第二穿線孔。
[0034]圖24類同圖23,揭示該線材其部分線段穿過該行第二穿線孔,并在該第二外側形成一次線圈。
[0035]圖25類同圖24,揭示該勾部的該缺口朝向右方。
[0036]圖26類同圖25,揭示該穿針向右橫移并對齊另一行竹片的第一穿線孔。
[0037]附圖中各組件符號說明:
[0038]I竹片,Ia穿線孔,Ib穿線孔,2線材,2a線圈,2b次線圈,3膠條,3a第一穿孔,3b第二穿孔,100涼席編織機構,10定位座,12平臺,122承載面,14壓板,142抵壓面,20給線裝置,22滑軌,222始端,224終端,24移動滑軌,26拉線器,28滾筒,20a第二給線裝置,22a滑軌,26a拉線器,30帶線裝置,32氣壓缸,34導線部,36固線部,40穿線裝置,42夾具,44穿針,442勾部,444缺口,46移動單元,462滑動平臺,464固定平臺,466第一滑軌,468第二滑軌,50導引機構,52固定輪,54定位輪,56氣壓缸,60偵測模塊,62感應線圈,SI第一外側,S2第二外側,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P4第四位置,P5第五位置,P6第六位置,LI第一軸,L2第二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0040]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涼席編織方法,是運用于一涼席編織機構100(請參圖1至圖15所示),該涼席編織機構100具有自動化編織效果而可將復數個以竹片I為例的待編織物穿接成一涼席(圖中未示),以下先就該涼席編織機構100敘述,再說明編織方法于后。
[0041]該涼席編織機構100包括有一定位座10、一給線裝置20、一帶線裝置30、一穿線裝置40、一導引機構50以及一偵測模塊60。
[0042]請參照圖2所示,該定位座10包含有一平臺12與一壓板14,該平臺12包含有一承載面122,用以放置該些竹片1,該壓板14 一端樞設于該平臺12的端緣,該壓板14具有一抵壓面142,該抵壓面142貼抵該些竹片I頂面,使該些竹片I穩定地被定位于該平臺12與該壓板14之間。
[0043]如圖3至圖5所示,該定位座10相對應的兩側定義為一第一外側SI與一第二外側S2,該給線裝置20與該帶線裝置30設置在該第一外側SI ;其中該給線裝置20用于輸出一線材2,該線材2收納于一滾筒28上,該給線裝置20包含有一滑軌22、一移動滑軌24與一拉線器26,該滑軌22沿著該移動滑軌24在一水平面上左右位移,該滑軌22與該移動滑軌24呈垂直向交設。該拉線器26可拉動該線材2于該滑軌22的一始端222與一終端224之間往復移動。另在該給線器裝置20與該滾筒28之間還選擇性地設置有一第二給線裝置20a,其包括有一滑軌22a與一拉線器26a,該第二給線裝置20a與該給線裝置20的設置目的在于提供該線材2更長的預拉距離,以便后續在編織過程中能輕易地拉動該線材2。
[0044]如圖6所示,該帶線裝置30固設于該滑軌22,且該帶線裝置30隨該滑軌22于該移動滑軌24上左右位移。該帶線裝置30包括有一氣壓缸32、一導線部34與一固線部36,其中該導線部34為一圓環且裝設于該氣壓缸32下方,該導線部34受該氣壓缸32控制而于一第一位置Pl與一第二位置P2之間上下往復移動。該線材2 —端通過該導線部34后,再固設于一固線部36上,該固線部36固定于該定位座10 —側。其中當該導線部34位于該第一位置Pl時,該導線部34將該線材2拉至高于該固線部36的位置,以使該線材2具有一傾斜段,而當該導線部34由該第一位置Pl向下移動至該第二位置P2,該導線部34移動到低于該固線部36的高度,此時的線材2則呈拉伸狀。
[0045]如圖3與圖7所示,該穿線裝置40、該導引機構50與該偵測模塊60設置于該第二外側S2。其中該穿線裝置40包含有一夾具42、一穿針44與一移動單元46,該移動單元46包含有一滑動平臺462、一固定平臺464、一第一滑軌466與一第二滑軌468,該夾具42設于該滑動平臺462上,該滑動平臺462可沿該第一滑軌466于一第三位置P3 (參照圖7)與一第四位置P4 (參照圖8)之間前后往復移動,其中,前述該第三位置P3即為本發明所定義的脫線位置,該第四位置P4即為本發明所定義的勾線位置。該固定平臺464設置于該第一滑軌466上,該第一滑軌466與該第二滑軌468呈垂直向交設,且該第一滑軌466沿著該第二滑軌468在水平向上左右位移,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