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體育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攀巖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攀巖是體育運動的一種,攀巖運動有“巖壁芭蕾”、“峭壁上的藝術體操”等美稱,由登山運動衍生而來,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
隨著攀巖運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攀巖愛好者參與到該項運動中,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攀巖比賽,也誕生了一些職業攀巖運動員,職業攀巖運動員為了保證競技水平和狀態,需要常年的練習攀巖技巧。目前運動員都是在固定的攀巖壁上進行訓練的,在訓練時運動員在爬到攀巖壁的頂部時需要回到地面才能繼續練習,在此過程中即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體能,導致攀巖技巧的訓練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攀巖訓練裝置,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使得運動員不間斷的持續進行攀爬練習。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攀巖訓練裝置,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兩個直角三腳架和連接兩個直角三腳架的三根連接桿,三根所述連接桿分別連接兩個直角三腳架的三個邊角,每個所述連接桿上均轉動連接有轉動軸,三個所述轉動軸之間通過傳送帶連接,所述傳送帶上等間距設有攀巖板,位于所述傳送帶的豎直段上的若干攀巖板組成巖壁,所述支架上設有能帶動傳送帶轉動的驅動結構,所述基座和底座之間設有能帶動底座擺動使得傳送帶的豎直段傾斜的擺動結構。
采用直角三腳架能穩定的支撐住傳送帶,保證傳送帶的穩定運行;傳送帶通過驅動結構帶動傳送帶轉動,因此位于傳送帶上的攀巖板能隨著傳送帶轉動,位于傳送帶的豎直段向下移動,因此位于傳送帶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向下移動,運動員沿著位于傳送帶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向上攀爬,傳送帶的移動會抵消運動員的攀爬位移,因此運動員雖然在攀爬,但是其高度是不變的,同時隨著傳送帶的轉動不斷的有攀巖板移動至巖壁位置,因此攀爬是沒有盡頭的,能使得運動員不間斷的持續進行攀爬練習,提高練習效率;擺動結構能調節傳送帶的豎直段傾斜,對于初學者可使得傳送帶的豎直段向上傾斜,使得巖壁與地面成鈍角,減小攀爬的難度,對于需要挑戰難度的,可使得傳送帶的豎直段向下傾斜,使得巖壁與地面成銳角,增加攀爬難度,使得本訓練裝置能適用于不同階段的運動員。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底座上位于傳送帶的豎直段正下方固定有導向塊,所述導向塊朝向傳送帶的側面為內凹的導向圓弧面。通過導向塊使得移動至傳送帶的豎直段下端的攀巖板能順暢的轉彎,避免與底座抵靠發生卡死的情況。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底座上位于巖壁的前部放置有緩沖墊。緩沖墊能在運動員摔下時保護運動員的安全。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傳送帶采用鋼絲橡膠帶制成。鋼絲橡膠帶強度大且不易被拉伸形變,因此能避免傳送帶出現松弛的情況,同時使得傳送帶能穩定的定位攀巖板。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傳送帶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若干固定槽,若干所述固定槽沿著傳送帶等間距分布,每個所述固定槽上均嵌設有固定塊,所述攀巖板的背面均開有卡槽,所述固定塊能卡入卡槽內,所述攀巖板和固定塊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通過該結構使得攀巖板能固定在傳送帶上,同時在傳送帶運行到拐角處是攀巖板能隨著傳送帶轉彎,使得攀巖板能隨著傳送帶順暢移動。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攀巖板的背面還具有插接桿,所述傳送帶上位于固定槽的兩側均開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桿與插接孔對應并能插接至插接孔內。在傳送帶位于豎直段時插接桿插接在插接孔內,使得攀巖板在豎直方向上的承受力更大,能承受運動員的重量,提高攀巖板與傳送帶的連接強度;在傳送帶運行至拐角處時插接桿能從插接孔處脫離,保證攀巖板能隨著傳送帶順暢的通過拐角處。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擺動結構包括輥軸和兩個油缸,所述基座的中部開有下凹口,所述底座的底面的中部開有與下凹口對齊的上凹口,所述輥軸設置在下凹口和上凹口之間,兩個所述油缸分別固定在基座的前后上端,所述油缸的伸縮桿與底座的底面抵靠。通過兩個油缸的伸縮實現底座繞著輥軸轉動,在需要前傾時前部的油缸的伸縮桿縮回,后部的油缸的伸縮桿伸長;在需要后仰時前部的油缸的伸縮桿伸長,后部的油缸的伸縮桿縮回;兩個油缸不僅起到調節底座的傾斜角度,同時也能起到支撐底座的作用。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底座的底面的后部開有讓位凹肩,與讓位凹肩對應的油缸的伸縮桿與讓位凹肩抵靠,所述底座的底面的前部開有讓位斜面,所述讓位斜面的前端開設有抵靠平面,與讓位斜面對應的油缸的伸縮桿與抵靠平面抵靠。上述結構能在底座傾斜時起到讓位作用,使得底座的傾斜角度可調范圍更大。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所述驅動結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遠離傳送帶的豎直段的轉動軸包括位于兩端的連接段和位于連接段之間的驅動段,所述驅動段的直徑小于連接段的直徑,所述傳送帶與連接段貼靠,所述從動齒輪固定在驅動段上,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其中一個直角三腳架上,所述驅動齒輪固定在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所述驅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通過從動齒輪帶動驅動齒輪轉動從而帶動轉動軸轉動,實現帶動傳送帶轉動;帶動遠離傳送帶的豎直段的轉動軸能減小驅動電機運行時對傳送帶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的影響,保證運動員在練習是巖壁的穩定性,提高訓練效果。
在上述的攀巖訓練裝置中,兩個所述直角三腳架的斜邊之間固定有若干支撐滾輪,所述傳送帶的傾斜段與若干支撐滾輪貼靠。支撐滾輪能避免傳送帶因自身重量下凹,避免傳送帶出現拉伸松弛的情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攀巖訓練裝置具有攀巖訓練效率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攀巖訓練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支架與傳送帶裝配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遠離傳送帶的豎直段的轉動軸裝配在支架上時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座;2、底座;21、導向塊;211、導向圓弧面;22、緩沖墊;23、讓位凹肩;24、讓位斜面;241、抵靠平面;3、支架;31、直角三腳架;32、連接桿;4、轉動軸;41、連接段;42、驅動段;43、限位環槽;5、傳送帶;51、固定槽;52、固定塊;53、插接孔;54、限位凸環;55、定位塊;6、攀巖板;61、卡槽;62、插接桿;7、輥軸;71、油缸;8、驅動電機;81、驅動齒輪;82、從動齒輪;9、導向條;91、定位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攀巖訓練裝置包括基座1、設置在基座1上的底座2和固定在底座2上的支架3,支架3包括兩個直角三腳架31和連接兩個直角三腳架31的三根連接桿32,三根連接桿32分別連接兩個直角三腳架31的三個邊角,每個連接桿32上均轉動連接有轉動軸4,三個轉動軸4之間通過傳送帶5連接,兩個直角三腳架31的斜邊之間固定有若干支撐滾輪,傳送帶5的傾斜段與若干支撐滾輪貼靠,支撐滾輪能避免傳送帶5因自身重量下凹,避免傳送帶5出現拉伸松弛的情況。傳送帶5上等間距設有攀巖板6,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上的若干攀巖板6組成巖壁,支架3上設有能帶動傳送帶5轉動的驅動結構,基座1和底座2之間設有能帶動底座2擺動使得傳送帶5的豎直段傾斜的擺動結構。
底座2上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正下方固定有導向塊21,導向塊21朝向傳送帶5的側面為內凹的導向圓弧面211。通過導向塊21使得移動至傳送帶5的豎直段下端的攀巖板6能順暢的轉彎,避免與底座2抵靠發生卡死的情況。底座2上位于巖壁的前部放置有緩沖墊22。緩沖墊22能在運動員摔下時保護運動員的安全。傳送帶5采用鋼絲橡膠帶制成。鋼絲橡膠帶強度大且不易被拉伸形變,因此能避免傳送帶5出現松弛的情況,同時使得傳送帶5能穩定的定位攀巖板6。
傳送帶5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若干固定槽51,若干固定槽51沿著傳送帶5等間距分布,每個固定槽51上均嵌設有固定有固定塊52,固定塊52相對傳動帶凸出,攀巖板6的背面均開有卡槽61,固定塊52能卡入卡槽61內,攀巖板6和固定塊52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通過該結構使得攀巖板6能固定在傳送帶5上,同時在傳送帶5運行到拐角處是攀巖板6能隨著傳送帶5轉彎。攀巖板6的背面還具有插接桿62,傳送帶5上位于固定槽51的兩側均開有插接孔53,插接桿62與插接孔53對應并能插接至插接孔53內。在傳送帶5位于豎直段時插接桿62插接在插接孔53內,使得攀巖板6在豎直方向上的承受力更大,能承受運動員的重量,提高攀巖板6與傳送帶5的連接強度;在傳送帶5運行至拐角處時插接桿62能從插接孔53處脫離,保證攀巖板6能隨著傳送帶5順暢的通過拐角處。
擺動結構包括輥軸7和兩個油缸71,基座1的中部開有下凹口,底座2的底面的中部開有與下凹口對齊的上凹口,輥軸7設置在下凹口和上凹口之間,兩個油缸71分別固定在基座1的前后上端,油缸71的伸縮桿與底座2的底面抵靠。通過兩個油缸71的伸縮實現底座2繞著輥軸7轉動,在需要前傾時前部的油缸71的伸縮桿縮回,后部的油缸71的伸縮桿伸長;在需要后仰時前部的油缸71的伸縮桿伸長,后部的油缸71的伸縮桿縮回;兩個油缸71不僅起到調節底座2的傾斜角度,同時也能起到支撐底座2的作用。底座2的底面的后部開有讓位凹肩23,與讓位凹肩23對應的油缸71的伸縮桿與讓位凹肩23抵靠,底座2的底面的前部開有讓位斜面24,讓位斜面24的前端開設有抵靠平面241,與讓位斜面24對應的油缸71的伸縮桿與抵靠平面241抵靠。上述結構能在底座2傾斜時起到讓位作用,使得底座2的傾斜角度可調范圍更大。
驅動結構包括驅動電機8、驅動齒輪81和從動齒輪82,遠離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轉動軸4包括位于兩端的連接段41和位于連接段41之間的驅動段42,驅動段42的直徑小于連接段41的直徑,傳送帶5與連接段41貼靠,從動齒輪82固定在驅動段42上,驅動電機8固定其中一個直角三腳架31上,驅動齒輪81固定在驅動電機8的電機軸上,驅動齒輪81與從動齒輪82嚙合。通過從動齒輪82帶動驅動齒輪81轉動從而帶動轉動軸4轉動,實現帶動傳送帶5轉動;帶動遠離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轉動軸4能減小驅動電機8運行時對傳送帶5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6的影響,保證運動員在練習是巖壁的穩定性,提高訓練效果。
轉動軸4上靠近兩端處均開有限位環槽43,遠離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轉動軸4上的限位環槽43分別開設在兩個連接段41上,傳送帶5的內側面上分別固定有兩根限位凸環54,兩根限位凸環54分別與轉動軸4上的兩個限位環槽43對應且限位凸環54能嵌入限位環槽43內。限位凸環54為限位環槽43的配合使得傳送帶5與轉動軸4之間在轉動軸4上的軸向方向上定位,因此能避免傳送帶5出現扭轉的情況,保證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穩定,從而保證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攀巖板6平整,保證巖壁的平穩,保證運動員訓練安全。
直角三腳架31的豎直段上固定有導向條9,導向條9豎直設置且與傳送帶5的豎直段的內側面貼靠,導向條9上開有定位通槽91,定位通槽91為燕尾槽,傳送帶5的內側面的中部固定有若干定位塊55,若干定位塊55沿著傳送帶5等間距分布,定位塊55截面的形狀大小與定位通槽91截面的形狀大小相匹配,傳送帶5的豎直段上的定位塊55嵌入定位通槽91且能沿定位通槽91滑動。在傳送帶5運行至豎直段時通過定位塊55嵌入導向條9的定位通槽91,使得傳送帶5的豎直段始終與導向條9貼靠,在運動員在巖壁上攀爬時會將傳送帶5往外拉,通過上述結構能鉤住傳送帶5的豎直段,避免傳送帶5向外形變,使得巖壁保持平整,同時能避免傳送帶5被拉伸變形,在運動員攀爬練習時能支撐住運動的重量,保證攀巖練習更接近實際的攀巖。
采用直角三腳架31能穩定的支撐住傳送帶5,保證傳送帶5的穩定運行;傳送帶5通過驅動結構帶動傳送帶5轉動,因此位于傳送帶5上的攀巖板6能隨著傳送帶5轉動,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向下移動,因此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6向下移動,運動員沿著位于傳送帶5的豎直段上的攀巖板6向上攀爬,傳送帶5的移動會抵消運動員的攀爬位移,因此運動員雖然在攀爬,但是其高度是不變的,同時隨著傳送帶5的轉動不斷的有攀巖板6移動至巖壁位置,因此攀爬是沒有盡頭的,能使得運動員不間斷的持續進行攀爬練習,提高練習效率;擺動結構能調節傳送帶5的豎直段傾斜,對于初學者可使得傳送帶5的豎直段向上傾斜,使得巖壁與地面成鈍角,減小攀爬的難度,對于需要挑戰難度的,可使得傳送帶5的豎直段向下傾斜,使得巖壁與地面成銳角,增加攀爬難度,使得本訓練裝置能適用于不同階段的運動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