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器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戰機器人。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對戰機器人可以模擬實際戰斗情景,可用于戰斗演練或趣味游戲。傳統的對戰機器人包括車身和驅動車身行走的滾輪,以及固定于車身上的炮塔。傳統的對戰機器人射擊方式是在炮塔內設置紅外線發射器,利用紅外線發射器發射紅外線,從而模擬對戰機器人的發射炮彈,利用紅外線具有穿透性強易接收的優點,在車身設置紅外線傳感器接收紅外線,進而紅外線傳感器可以接收到其他對戰機器人發射紅外線,模擬對戰機器人受到炮彈攻擊,進而實現模擬對戰,然而傳統的對戰機器人采用此種射擊方式不能觀察到紅外線,模擬直觀性不強,而且由于紅外線穿透性強,可以穿過障礙物進行射擊,因而模擬真實性不佳,故傳統的對戰機器人存在模擬性能不佳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模擬對戰性能的對戰機器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戰機器人,其中,所述對戰機器人包括本體、驅動機構、發射機構、反饋機構和控制組件,所述本體包括機身和設置于機身的滾輪,所述驅動機構固定于所述機身并驅動所述滾輪轉動,以帶動所述機身行走,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驅動機構運行,所述發射機構包括發射器,所述發射器固定于所述機身頂端,并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通過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發射器發射可見光束,所述反饋機構包括可見光傳感器,所述可見光傳感器固定于所述機身上,并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通過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可見光傳感器接收可見光束。
其中,所述機身包括設置于底端的底盤,所述底盤包括相對設置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滾輪包括轉動連接于所述前端的萬向滾輪和轉動連接于所述后端的單向滾輪,所述單向滾輪的轉動方向平行于所述底盤的長度方向。
其中,所述單向滾輪包括位于所述機身兩側的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的轉動軸向和所述第二滾輪的轉動軸軸向同向設置,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滾輪和所述第二滾輪轉動。
其中,所述機身包括相對所述底板設置的機罩,所述機罩蓋合于所述底盤上,所述控制組件和所述驅動機構均固定于所述機罩內,所述機罩呈楔形,所述機罩的小端對應于所述底盤的前端,所述機罩的大端對應于所述底盤的后端。
其中,所述對戰機器人還包括炮塔,所述炮塔包括炮身和炮筒,所述炮身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機罩的大端,所述炮筒固定于所述炮身,所述發射器固定于所述炮筒內,所述發射器的可見光束沿所述炮筒內側射出。
其中,所述機罩包括對應于所述前端的前蓋和對應于所述后端的后蓋,所述后蓋可拆卸連接于所述前蓋,所述后蓋外側設置炮塔平臺,所述炮身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炮塔平臺上。
其中,所述炮塔平臺設有卡槽,所述炮身設有卡板,所述卡板卡合于所述卡槽。
其中,所述后端設有支撐所述炮塔平臺的凸臺,所述凸臺設有垂直所述卡槽的滑槽,所述炮身對應所述滑槽設有定位孔,所述對戰機器人還包括鎖緊組件,所述鎖緊組件包括滑動連接于所述滑槽的卡銷和彈性連接于所述卡銷和所述凸臺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用以向所述卡銷提供卡入所述定位孔的回復力。
其中,所述可見光傳感器包括一感光面,所述感光面平行于所述底盤,所述感光面的朝向背離所述底盤,所述反饋機構包括固定于所述機身的導光件,所述導光件包括對應所述感光面的反光面,所述反光面呈圓錐形,且軸向垂直所述感光面。
其中,所述對戰機器人還包括無線通信組件,所述無線通信組件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并固定于所述機身的小端,所述無線通信組件用于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之間相互通信或者所述對戰機器人與外部器件之間相互通信,所述無線通信組件將通信信號向所述控制組件傳遞。
本發明提供的對戰機器人,通過在所述機身頂端安裝發射器,所述發射器電連接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發射器發射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模擬所述對戰機器人發射炮彈攻擊,并利用所述反饋機構的可見光傳感器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利用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可見光傳感器接收并識別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模擬受到炮彈攻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對戰機器人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對戰機器人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對戰機器人的另一示意圖;
圖4是圖1的對戰機器人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圖4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4的VI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戰機器人100。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包括本體10、驅動機構20、發射機構30、反饋機構40和控制組件50。所述本體10包括機身11和設置于機身11的滾輪12。所述驅動機構20固定于所述機身11并驅動所述滾輪12轉動,以帶動所述機身11行走。所述驅動機構20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驅動機構20運行。所述發射機構30包括發射器31,所述發射器31固定于所述機身11頂端,并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通過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發射器31發射可見光束。所述反饋機構40包括可見光傳感器41,所述可見光傳感器41固定于所述機身11上,并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通過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可見光傳感器41接收可見光束。
通過在所述機身11頂端安裝發射器31,所述發射器31電連接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發射器31發射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模擬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發射炮彈攻擊,并利用所述反饋機構40的可見光傳感器41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利用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可見光傳感器41接收并識別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模擬受到炮彈攻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包括電池(未圖示),所述電池為所述驅動機構20、發射機構30、反饋機構40和控制組件50提供電能。所述驅動機構20可以利用電機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以實現驅動所述滾輪12轉動,從而驅動所述對戰機器人100行走。所述發射機構30的發射器31可以是LED光源,所述發射器31接通所述電池的電流后,發射人眼可見的光束,從而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發射的“炮彈”可見,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對戰直觀性。所述反饋機構40的可見光傳感器41在接收到其他對戰機器人100發射的可見光束時,可以將可見光束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而將數字信號傳遞至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進而可以根據該數字信號控制所述驅動機構20停止運行,以模擬所述對戰機器人100收到“攻擊”而停止運行。當然在所述對戰機器人100未收到“攻擊”時,所述控制組件50可以控制所述驅動機構20驅動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前進或后退,或轉向。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以發射可見光束的模式模擬發射炮彈射擊,進而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模擬性能,增加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趣味性。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2、圖4和圖5,所述機身11包括設置于底端的底盤111,所述底盤111包括相對設置的前端111a和后端111b,所述滾輪12包括轉動連接于所述前端111a的萬向滾輪121和轉動連接于所述后端111b的單向滾輪122,所述單向滾輪122的轉動方向平行于所述底盤111的長度方向。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底盤111為矩形板件。具體的,所述前端111a的內側面設置有一個球形凹槽112,所述球形凹槽112的底端貫穿所述前端111a的外側面。所述萬向滾輪121為塑料滾珠,所述萬向滾輪121容納于所述球形凹槽112內,并部分露出于所述前端111a的外側面,以實現所述萬向滾輪121滾動于地面上。所述前端111a的內側面螺釘連接有蓋住所述球形凹槽112的蓋板112a,從而所述萬向滾輪121轉動于所述底盤111的前端111a。所述后端111b設置兩個軸承113,兩個所述軸承113分別靠近所述底盤111的兩側,所述滾輪12包括兩個所述單向滾輪122,兩個所述單向滾輪122的轉動軸轉動連接于所述軸承113,同時所述后端111b在所述軸承113的一側設置通孔114,所述單向滾輪122部分露出于所述通孔114,從而實現所述單向滾輪122滾動于地面。利用所述萬向滾輪121設置于所述底盤111的前端111a,使得所述機身11行走方向不受限制,所述單向滾輪122設置于所述底盤111的后端,使得所述機身11受到的驅動力較大,方便所述機身11行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1還可以呈錐形。所述滾輪12也可以包括兩個萬向滾輪和兩個單向滾輪。
進一步地,所述單向滾輪122包括位于所述機身11兩側的第一滾輪122a和第二滾輪122b,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轉動軸向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的轉動軸軸向同向設置,所述驅動機構20包括第一電機21和第二電機22,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機22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滾輪122a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轉動。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后端111b的內側面設置容槽115,所述容槽115的開口背離所述底盤111的外側面,所述容槽115內設有電機支架116。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極22均固定于所述電機支架116上。兩個所述軸承113分別設置于所述容槽115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第一電機21的驅動轉軸和所述第二電機22的驅動轉軸分別轉動連接于兩個所述軸承113。兩個所述通孔114分別設置于所述容槽115的兩側,從而使得所述第一電機21驅動所述第一滾輪122a轉動,所述第二電機22驅動所述第二電機122b轉動。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機22均可以實現正轉和反轉。當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機22轉動方向相同時,從而驅動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轉動方向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轉動方向相同,進而帶動所述機身11前進或后退,以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直線行駛;當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機22轉動方向不同時,從而所述第一滾輪122a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的轉動方向相反,從而所述第一滾輪122a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共同對所述機身11施加扭矩,使得所述機身11轉向,以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可以轉彎行駛。還可以是所述第一電機21或所述第二電機22單獨運行,也可以實現驅動所述機身11轉向。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機構還可以包括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機構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制動機構對所述驅動機構進行制動,以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可以緊急停止行駛。
進一步似,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包括第一傳動機構23和第二傳動機構(未標示),所述第一傳動機構23連接于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一滾輪122a之間,用以將所述第一電機21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一滾輪122a,所述第二傳動機構24連接于所述第二電機22和所述第二滾輪122b之間,用以將所述第二電機22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二滾輪122b,所述第一電機21和所述第二電機22并排設置,且所述第一電機21的驅動轉軸和所述第二電機22的驅動轉軸均垂直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轉動軸。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23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未標示)均為齒輪傳動組。具體的,所述第一傳動機構23包括套設于所述第一電機21驅動軸上的第一齒輪231和套設于所述第一滾輪122a轉動軸上的第二齒輪232,以及與所述第一齒輪231和所述第二齒輪232相配合的第三齒輪(未標示)。所述第一齒輪231的軸向垂直所述第二齒輪232的軸向,從而使得所述第一電機21可以偏離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轉動軸,從而避免所述第一電機21對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影響,進而所述第一電機21可以穩定驅動所述第一滾輪122a轉動,使得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穩定運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第一傳動機構23相同設置,在此不再贅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23還可以是包括變速齒輪組,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滾輪122a的轉速可以調節。
進一步地,所述機身11包括相對所述底盤111設置的機罩117,所述機罩117蓋合于所述底盤111上,所述控制組件50和所述驅動機構20均固定于所述機罩117內,所述機罩117呈楔形,所述機罩117的小端117a對應于所述底盤111的前端111a,所述機罩117的大端117b對應于所述底盤111的后端111b。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機罩117為殼體,所述機罩117包括相對設置的小端117a和大端117b。所述機罩117還包括一收容腔(未標示),所述收容腔的開口朝向所述底盤111。所述控制組件50固定于所述底盤111的電路板上,所述機罩117罩住所述控制組件50和所述電機支架116,從而所述控制組件50和所述驅動機構2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7c內,所述機罩117對所述控制組件50和所述電機支架116進行保護。利用所述機罩117的小端117a對應于所述底盤111的前端111a,所述機罩117的大端117b對應于所述底盤111的后端111b,從而使得所述機身117在前進行駛時,可以受到較小阻力,進而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行駛性能。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機罩117還可以是兩端小,中間大的楔形。
進一步地,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包括炮塔60,所述炮塔60包括炮身61和炮筒62,所述炮身61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機罩117的大端,所述炮筒62固定于所述炮身61,所述發射器31固定于所述炮筒62內,所述發射器31的可見光束沿所述炮筒62的內側射出。
具體的,所述發射機構30還包括固驅動電路板32,所述驅動電路板32固定于所述炮身61內,所述驅動電路板32利用驅動電路驅動所述發射器31發射可見光束,所述發射器31可以是LED燈。所述驅動電路板32可以通過線纜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可以設置于主板上。所述發射器31向所述炮筒62遠離所述炮身61一端發射可見光束。所述炮筒62遠離所述炮身61的一端可以設置凸透鏡621,從而方便對所述發射器31發出的可見光束進行聚光,以方便觀察到所述可見光束。所述炮塔60由上下兩個蓋板60a構成。當所述控制組件50向所述驅動電路板32發送發射指令,所述驅動電路板32根據發射指令,向所述發射器31發送脈沖信號,進而驅動所述發射器31發射可見光束,以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100模擬發射“炮彈”。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還可以是利用所述發射器31至接連接于主板和主板上的控制組件50。
進一步地,所述機罩117包括對應于所述前端111a的前蓋118和對應于所述后端111b的后蓋119,所述后蓋119可拆卸連接于所述前蓋118,所述后蓋119外側設置炮塔平臺70,所述炮身61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炮塔平臺70上。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前蓋118設有朝向所述后蓋119的第一開口118a,所述后蓋119設有朝向所述前蓋118的第二開口119b。所述前蓋118的第一開口118a和所述第二開口119a相蓋合,從而所述前蓋118和所述后蓋119形成保護罩,對所述驅動機構20和控制組件30進行保護,并利用所述后蓋119可以拆卸連接于所述前蓋118,方便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維護,以及方便所述炮塔60可拆于所述前蓋118,進而使得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可以多樣化。具體的,所述前蓋118的第一開口118a設有第一磁體118b,所述后蓋119的第二開口119a設有第二磁體119b。利用所述第一磁體118b和所述第二磁體119b磁性相吸,從而使得所述后蓋119可以固定于所述前蓋118,并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后蓋119方便拆卸于所述前蓋118。所述炮塔平臺70設置于所述后蓋119外側,所述炮塔平臺70卡合連接于所述炮塔60,從而使得所述炮塔60穩固于所述機罩117,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結構性能。具體的,所述炮塔平臺70上設置貫穿所述后蓋119內側的“U”缺口71,所述缺口71將所述驅動電路板32的線纜穿引至所述機罩117內,并與主板和主板上的控制組件50相連接。具體的,所述缺口71的開口朝向所述前蓋118。所述缺口71的內側周緣設有卡槽72,所述炮身61的底端設有第一接線端(未標示),所述第一接線端上設有若干個導電引腳(未標示),所述導電引腳用以將所述驅動電路板32的導電線引導至所述機身117內。所述第一接線端的周圍設有卡板(未標示),所述卡板卡合連接于所述卡槽72內。從而所述炮身61與所述炮塔平臺70固定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后蓋119在所述炮塔平臺70靠近所述底盤111一側還設有外接端口73,所述外接端口73內側設置連接器74,所述連接器74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連接器74可以與外部器件通過有線數據線進行通訊,或者通過供電線纜向電池充電,以利用外部器件向所述控制組件50輸入控制指令,或者利用外部器件向對戰機器人進行供電。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連接器74為USB連接器。
進一步地,所述后端111b設有支撐所述炮塔平臺70的凸臺75,所述凸臺75設有垂直所述卡槽72的滑槽76,所述炮身61對應所述滑槽76設有定位孔(未標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包括鎖緊組件,所述鎖緊組件包括滑動連接于所述滑槽76的卡銷631和彈性連接于所述卡銷631與所述凸臺75之間的彈性件(未標示),所述彈性件用以向所述卡銷631提供卡入所述定位孔62的回復力。具體的,所述凸臺75設有與所述第一接線端611相連接的第二接線端(未標示),所述第二接線端上設有對應連接所述導電引腳的導電觸點77,所述導電觸點77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滑槽76位于所述第二接線端一側。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接線端611一側,利用所述彈性件將所述卡銷631卡入所述定位孔內,從而使得所述炮身61在卡合連接于所述炮塔平臺70后,防止所述炮身61脫離所述機身11,同時保證所述炮身61電性連接于所述機身11內的控制組件50。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2、圖4和圖6,所述可見光傳感器41包括一感光面411,所述感光面411平行于所述底盤111,所述感光面411的朝向背離所述底盤111,所述反饋機構40包括固定于所述機身11的導光件42,所述導光件42包括對應所述感光面411的反光面42a,所述反光面42a呈圓錐形,且軸向垂直所述感光面411。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可見光傳感器41固定于所述炮身61內,所述感光面411位于所述炮身61內,所述感光面411的朝向背離所述底盤111。具體的,所述炮身61的頂端對應所述感光面411設置進光孔611。所述進光孔611利用所述導光件42將可見光束引導至所述感光面411上。具體的,所述導光件42包括透光的支撐部421,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撐部421上的反光部422。所述支撐部421呈圓筒狀,所述支撐部4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進光孔611,所述支撐部421的內側與所述進光孔611相通。所述反光部422固定于所述支撐部421遠離所述進光孔611一端,所述反光部422呈圓錐形,所述反光部422軸向垂直所述感光面411,且所述反光部422的小端靠近所述感光面411。所述反光面42a設置于所述反光部422的錐面。利用所述反光面42a呈圓錐狀,從而在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四周任意位置發射過來的可見光束照射均可以照射至所述導光件42的反光面42a上,進而反射至所述感光面411上。更為具體的,在所述機器人100四周的可見光束透過所述支撐部421,照射在所述反光面42a上,所述反光面42a將可見光束反射至所述感光面411上,進而所述感光面411可以接收到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四周任意位置發射過來的可見光束,從而模擬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可以收到四周任意位置的“攻擊”,進而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對戰模擬的真實性。利用所述發射器63將可見光束作為模擬炮彈,一方面可見光可以供用戶直接可見,從而可以增強用戶的直觀感受性能,另一方面所述發射器63的可見光在被阻礙物遮擋時,不易穿過阻礙物,進而避免所述發射器63的模擬“炮彈”穿過阻礙物擊中對方,從而使得發射器63的可見光模擬“炮彈”的真實性。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部421還可以是固定于所述反光部422小端和所述感光面411之間的支撐柱。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2,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包括無線通信組件80,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40,并固定于所述背板111的頂端111a,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用于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之間相互通信或者所述對戰機器人100與外部器件之間相互通信,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將通信信號向所述控制組件40傳遞。
本實施方式中,利用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固定于所述背板111的頂端111a可以增加信號接收能力,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通訊能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部器件可以是遙控器,利用遙控器和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之間收發無線信號,實現所述遙控器向所述控制組件40收發控制指令,從而可以遠程遙控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運行,從而可以控制所述對戰機器人100行駛、發射炮彈、躲避炮彈或停止運行,進而模擬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進行對戰。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之間也可以利用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進行信號交互,即通過將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連接至網絡中,并通過終端控制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運行,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可以相互向對方發送信號,或接收對方信號,從而實現兩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模擬對戰交互功能。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還可以是設置于所述機罩100的底端。
進一步地,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包括終端設備通信模塊81和2.4G無線通信模塊82,所述終端設備通信模塊81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40,用以向終端設備收發信號,該終端設備可以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手機等電子設備。所述2.4G無線通信模塊82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40,用以向另一所述對戰機器人100收發信號。所述終端設備通信模塊81可以連接WIFI網絡中,從而可以利用終端設備通過無線局域網絡與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進行通訊,進而可以利用終端設備控制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運行。利用所述無線通信組件80設置無線局域網絡,從而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適配性。可以理解的是,多個所述對戰機器人100還可以利用所述2.4G無線通信模塊82并入同一無線網絡中,從而可以實現多個對戰機器人100相互之間的通訊,或者通過終端設備控制多個對戰機器人100進行互動對戰。利用所述終端設備通信模塊81和所述2.4G無線通信模塊82相互獨立通信,提高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通信效率,使得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運行效率提高。
進一步地,所述反饋機構40還包括指示光源(未圖示),所述指示光源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50,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發光,以指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的運行狀態。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發光或熄滅,進而可以指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不同的運行狀態。具體的,所述指示光源安裝于所述前蓋118內側,透過所述前蓋118發光。所述指示光源可以是多個LED燈珠組成的LED表情面板,通過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的多個LED燈以不同排布方式進行發光,從而形成不同的圖案,進而可以指示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不同的運行狀態。具體的,可以是用戶向所述控制組件40輸入該LED燈珠512開關信號指令,即通過用戶自行編輯所述LED燈珠512點亮的排列方式,從而所述LED燈珠512根據用戶的需求展現出各種圖案。例如,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在收到“攻擊”時,所述控制組件50可以控制所述指示光源呈現出“哭臉”的圖案,以指示該對戰機器人100收到“攻擊”無法繼續“作戰”的狀態;在所述對戰機器人100在“擊中”其他對戰機器人100時,所述控制組件5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呈現“笑臉”圖案,以指示該對戰機器人100擊中其他對戰機器人獲得勝利的運行狀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指示光源還可以是能多種顏色的光源,以不同顏色指示所述對戰機器人100不同運行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對戰機器人,通過在所述機身頂端安裝發射器,所述發射器電連接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發射器發射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模擬所述對戰機器人發射炮彈攻擊,并利用所述反饋機構的可見光傳感器電連接所述控制組件,利用所述控制組件控制所述可見光傳感器接收并識別可見光束,從而實現所述對戰機器人模擬受到炮彈攻擊。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