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體育器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碳纖維減震跑步機及健身設備。
背景技術:
跑步是目前國際流行并被醫學界和體育界給予高度評價的有氧健身運動,是保持一個人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學的健身方式,因此,跑步健身也越來越受到大家喜愛。然而由于室外空氣中的微塵顆粒,直接影響到心肺的健康,室外的跑步已經不能達到有益健康的要求。跑步機的出現,實現了在室內跑步。跑步機是健身房及家庭常用的健身器材之一。
現在市面上常規的跑步機包括底架和前后兩個滾筒,在滾筒上設置循環跑步帶,跑步帶之間設置跑步板,用以支撐使用者的重量,但是跑步板呈剛性,跑步時對人體的沖擊較大,使用者的膝關節等容易損傷或者使用者容易感到疲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市場上的跑步機通常會增設減震裝置,減震裝置由彈簧或者普通橡膠制成。但是,彈簧和普通橡膠的緩沖效果較差,人們在跑步時,仍然容易受傷或者容易感到疲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碳纖維減震跑步機及健身設備,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減震效果差,人們仍容易受傷或容易感到疲憊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碳纖維減震跑步機,該跑步機包括底座、機臺主架、跑板、跑帶和緩沖體;所述機臺主架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跑板設置在所述機臺主架上方,所述跑帶設置在所述跑板上;所述緩沖體至少包括第一緩 沖體和第二緩沖體中的一個,所述第一緩沖體設置在所述跑板與所述機臺主架之間,所述第二緩沖體設置在所述底座底部,形成所述緩沖體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
其中,所述機臺主架與所述底座之間通過折疊架連接,所述折疊架包括一連接軸;所述底座上設有滑軌,所述連接軸滑動安裝在所述滑軌內,以調整所述機臺主架的坡度;所述緩沖體還包括第三緩沖體,所述第三緩沖體滑動安裝在所述滑軌內,所述連接軸連接在所述第三緩沖體上。
其中,所述第一緩沖體呈圓環狀或者柱狀。
其中,所述第一緩沖體呈圓柱體狀,所述圓柱體的外周由碳纖維材料制成,所述圓柱體的中心填充有樹脂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緩沖體呈圓臺狀。
其中,所述第二緩沖體的頂面固定有螺桿,以使所述第二緩沖體與所述底座的底部通過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緩沖體的內部填充有樹脂材料。
其中,所述第三緩沖體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三緩沖體上設有通孔,所述連接軸插入所述通孔內而連接在所述第三緩沖體上。
其中,所述第三緩沖體的通孔兩側設有槽孔,所述槽孔內填充有樹脂材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健身設備,所述健身設備包括至少一種緩沖體,形成所述緩沖體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通過采用技術密集型新材料碳纖維作為緩沖體組裝于跑步機的機臺主架與跑板之間和/或底座底部,碳纖維材料制成的緩沖體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和吸震性能,當跑板收到沖擊時,緩沖體發生彈性變形,從而增強了跑步機的緩沖效果,避免跑步硬著地,避免損傷人體膝關節,且不易使人感到疲憊,大大提高了跑步舒適度和訓練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中底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四實施例底座與折疊架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四實施例底座與折疊架處的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四實施例中第三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圖1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緩沖體的結構示 意圖。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碳纖維減震跑步機,該跑步機包括底座(圖未示)、機臺主架12、跑板13、跑帶14和緩沖體。
機臺主架12設置在底座上方,跑板13設置在機臺主架12上方,跑帶14設置在跑板13上。
緩沖體至少包括第一緩沖體15和第二緩沖體中的一個,第一緩沖體15設置在跑板13與機臺主架12之間,第二緩沖體設置在底座底部,形成緩沖體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碳纖維材料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因而當跑板受到沖擊時,設置與跑板13和機臺主架12之間或者底座底部的緩沖體能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區別于現有技術,本發明通過采用技術密集型新材料碳纖維作為緩沖體組裝于跑步機的機臺主架12與跑板13之間和/或底座底部,碳纖維材料制成的緩沖體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和吸震性能,當跑板13收到沖擊時,緩沖體發生彈性變形,從而增強了跑步機的緩沖效果,避免跑步硬著地,避免損傷人體膝關節,且不易使人感到疲憊,大大提高了跑步舒適度和訓練效果。
本實施例中,緩沖體只包括第一緩沖體15,具體地,第一緩沖體15呈圓環狀,當然,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緩沖體15還可以呈柱狀或者其他形狀,例如,長方體、正方體或者圓柱、三角柱等等。
此外,該第一緩沖體15可以設置有多個,例如,本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體15有四個,平均且對稱分布在跑板13的兩側,從而能受力均勻,使緩沖效果均勻。具體第一緩沖體15的個數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設定。
請參閱圖5、圖6、圖7和圖8,圖5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圖7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圖8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碳纖維減震跑步機包括底座(圖未示)、機臺主架22、跑板23、跑帶24和第一緩沖體25。
機臺主架設22置在底座上方,跑板23設置在機臺主架22上方,跑帶24設置在跑板23上,第一緩沖體25設置在跑板23和機臺主架22之間。形成第一緩沖體25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碳纖維材料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因而當跑板23受到沖擊時,第一緩沖體25能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具體地,該第一緩沖體25呈圓柱體狀,圓柱體的外周是由碳纖維材料制成,圓柱體的中心填充有樹脂材料。樹脂材料具有很高的彈性,在受到沖擊力時,能進一步提高第一緩沖體25的緩沖效果。其中,樹脂材料可以是橡膠、硅膠、聚氯乙烯和熱塑性橡膠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請參閱圖9、圖10和圖11,圖9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中底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碳纖維減震跑步機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碳纖維減震跑步機包括底座31、機臺主架32、跑板(圖未示)、跑帶34和第二緩沖體35。
機臺主架32設置在底座31上方,跑板設置在機臺主架32上方,跑帶34設置在跑板上。第二緩沖體35設置在底座31底部,形成第二緩沖體35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
具體而言,第二緩沖體35呈圓臺狀。第二緩沖體35的頂面固定有螺桿36,以使第二緩沖體35與底座31的底部通過螺紋連接。本實施例的第二緩沖體25共有四個,分別設置在底座31的四個角處。當然,該第二緩沖體25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更多個。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緩沖體35與底座31之間還可以通過粘接或者卡接等的方式進行連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二緩沖體35的內部填充有樹脂材料,樹脂材料具有很高的彈性,在受到沖擊力時,能進一步提高第二緩沖體的緩沖作用。其中,樹脂材料可以是橡膠、硅膠、聚氯乙烯和熱塑性橡膠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請參閱圖12、圖13和圖14,圖12是本發明跑步機第四實施例底 座與折疊架處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跑步機第四實施例底座與折疊架處的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跑步機第四實施例中第三緩沖體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區別是,本實施例的緩沖體還包括第三緩沖體45,為了提供不同難度的跑步訓練,跑步機的機臺主架42和底座41之間通過折疊架46連接,折疊架46包括以連接軸461,底座41上設有滑軌411,連接軸461滑動安裝在滑軌411內,用以調整機臺主架42的坡度。
本實施例的第三緩沖體45滑動安裝在滑軌411內,連接軸461連接在第三緩沖體45上。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三緩沖體45呈長方體狀,第三緩沖體45上設有通孔451,連接軸461插入通孔451內而連接在第三緩沖體45上。
第三緩沖體45的通孔451兩側還設有槽孔452,在一個實施例中,槽孔452內填充有樹脂材料,該樹脂材料為橡膠、硅膠、聚氯乙烯和熱塑性橡膠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不局限于單一的實施例,還可以是各個實施例的組合,例如,在一個跑步機上,同時在底座下方、機臺主架與跑板之間以及底座的滑軌內均設有緩沖體。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將具有高柔韌性和強吸震性能的碳纖維材料制成減震裝置應用于跑步機中,從而增強了跑步機的緩沖效果,避免跑步硬著地,從而避免損傷人體膝關節,且不易使人感到疲憊,大大提高了跑步舒適度和訓練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健身設備,該健身設備至少包括一種緩沖體,形成緩沖體的材料為碳纖維材料。其中,健身設備可以是健身車、力量型器材或者跑步機等。通過采用具有高柔韌性和強吸震性能的碳纖維材料制成減震裝置應用于健身設備中,增強了健身設備的緩沖效果,避免人體的損傷以及提高健身舒適度和訓練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 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