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中藥煎煮器具領域,具體是中藥煎煮器。
【背景技術】
[0002]中國自古以來,在醫療方面一直以草藥為治療方面的原料與藥材,所以從古以來就以土法煉鋼之方式,以陶瓷來煎、煮藥草的湯汁,而發展至今隨著自動化與材質的改變,所以市面上也開發出各式各樣材質的煎藥器,以供人們熬制中草藥。但由于中草藥在熬制過程中的對火候把握、熬制時間等方面均有較為苛刻的要求,給人們帶來較大的麻煩,而現有市場上的中藥熬制器具的功能設計滯后,使用起來具有如下問題:
[0003](I)傳統中藥煎煮方法工序繁瑣:無論是“文武火候”的把握,還是中草藥的“先煎后下”都使得傳統煎煮湯劑的質量難于把控,使中藥難以發揮原有的藥效,且需要對熬制過程保持緊密的觀察跟蹤,給人們造成較大的麻煩,同時,中藥的煎煮時間較長,需要關注的時間也較長,人工煎煮耗費大量精力,與人們日益增快的生活節奏和愈加緊張的時間形成矛盾。
[0004](2)中草藥煎煮完成后,需要將藥渣和藥液進行分離。由于中草藥的切碎處理較為粗放,且一副藥由幾種到十幾種草藥混合而成,故藥渣的量較多,顆粒大小也各異。故藥液過濾的處理也較為麻煩,給人帶來不便。
[0005](3)由于藥液的熬制通常需要煎煮兩次,并將一煎、二煎的藥液混合分早晚服用,故煎得的藥液不但要混勻,還需要放置一定時間。而現有的中藥煎制器具僅考慮到中藥煎煮的過程,對藥液的混合、存放均沒有涉及,使人們只能使用通用的碗、杯等器皿進行混合、存放,給人們增加額外困擾,且開放式的存放方式不利于對藥液潔凈及藥效的保持。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藥煎煮器,它保證了藥液熬制的質量,實現中草藥煎制的智能化和半自動化控制,將人們從中藥熬煮的人工監控及操作中解放出來,同時將藥液的煎煮、過濾、混合、存放操作一步完成,簡化了傳統中藥煎煮的繁瑣步驟,方便人們使用。
[0007]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8]中藥煎煮器,包括藥罐,所述藥罐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藥罐的底端設有電控底座,所述電控底座的頂部安裝有電加熱器,所述電控底座的外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電控底座內設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定時單元、顯示單元、溫控單元、文武火轉換單元、報警單元,所述控制模塊與溫度傳感器通過導線連接,所述控制模塊與控制面板通過導線連接,所述藥罐內設有用于放置中草藥的藥簍,所述藥罐的底面分布有下藥孔,所述電控底座對應下藥孔豎直的設有與下藥孔密封連通的藥液流通管,所述藥液流通管的底端設有卡扣閥,所述藥罐的下方設有與其相配合使用的藥杯,所述藥杯為閉合結構,所述藥杯的頂面邊緣處設有出液口,所述藥杯的頂面上設有開啟卡扣閥的連接卡扣,所述連接卡扣與藥杯的內部相連通,所述藥罐的外部罩有與其相適應的蓋體。
[0009]所述藥罐為圓臺形罐體,所述蓋體為蛋殼狀且其內部空間與藥罐的外形相對應,所述蓋體的頂端豎直的設有氣孔,所述蓋體側壁的頂部設有柱形的把手。
[0010]所述藥罐的內層和蓋體的內層設有陶瓷層,所述蓋體的外層設有隔熱層。
[0011]所述藥簍的底面分布有孔洞,所述藥簍的底面上居中且豎直的設有提手,所述提手的頂端高出藥簍的頂面開口。
[0012]所述藥杯的內壁上設有保溫層,所述藥杯的側壁上安裝有定時提醒器。
[0013]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LED顯示屏、操作鍵、蜂鳴器。
[0014]所述卡扣閥的內部豎直的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頂端與藥液流通管的底端密封連通,所述通孔內壁的底端設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內端設有密封圈,所述通孔內安裝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底端連接有錐形塞,所述錐形塞與密封圈相配合使用,所述卡扣閥的底面以通孔為中心設有一圈環形卡槽,所述連接卡扣的頂端設有與環形卡槽相配合使用的連接口,所述連接口內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與環形凸臺的內圈相適應的頂柱。
[0015]所述下藥孔上設有濾網蓋,所述濾網蓋與下藥孔可拆卸連接。
[0016]所述藥罐的容積為150ml?300ml。
[0017]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裝置在接通電源后,通過對控制面板的設定操作,使控制模塊按照既定程序控制本裝置,全面監控藥液的熬煮進程并反饋到控制面板上,并實現熬煮過程中自動文武火轉換、放藥提醒、加熱和保溫的自動進行及轉換、完成提醒等功能,從而實現中草藥煎制的智能化和半自動化控制,將人們從中藥熬煮的人工監控及操作中解放出來,同時,對藥液溫度、狀態、進程等精準無誤的自動化判斷保證了藥液熬制的質量,最大程度釋放藥效,提尚治療效果。
[0019]通過將中草藥放置于藥簍中,放于藥罐中,并蓋好蓋體進行熬制,熬煮完成后,將藥罐與藥杯連接,藥杯上的連接卡扣卡入卡扣閥并使卡扣閥開啟,藥罐中的藥液即流入藥杯,藥液流完后將藥罐與藥杯分離,卡扣閥即封閉。通過本裝置熬制藥液,所有操作一步完成,簡化了傳統中藥煎煮的繁瑣步驟:本裝置采用藥簍約束中草藥,浸于藥汁中熬煮,即不影響藥效的釋放,且結合下藥孔對藥液的釋放使藥渣的分離自動完成,簡單、方便、快捷。通過藥罐與藥杯的結合及分離,完成藥液的過濾、混合、釋放及儲存,所述藥杯為閉合結構,有利于對藥液的保護,且獨立設置的藥杯與藥罐相配合,專皿專用,提高醫療衛生安全,方便人們使用。
[0020]2、所述把手的設置,方便人們取放蓋體。本裝置整體采用蛋狀結構,采納了抽象的“鳥”的形態,造型生動活潑,為枯燥沉悶的煎煮過程帶來一絲趣味。
[0021]3、所述藥罐的內層和蓋體的內層設有陶瓷層,保證藥液的藥效不受影響,所述蓋體的外層設有隔熱層,降低熱交換,有利于保溫節能,防止燙傷。
[0022]4、所述孔洞的設置,有利于藥汁與中草藥的浸煮和過濾。所述提手的設置,方便藥簍的取出。
[0023]5、所述藥杯具有保溫及定時提醒功能,使患者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喝到適當的溫度的藥液。
[0024]6、所述LED顯示屏,能夠顯示熬煮的溫度、進程等情況,所述操作鍵方便使用者對控制模塊進行設定。
[0025]7、所述錐形塞在壓縮彈簧的頂緊作用下,與密封圈相配合,使藥罐在獨立使用時處于閉合狀態,當連接口插入環形卡槽后,通過環形卡槽的輔助定位使頂柱準確的插入環形凸臺的內圈,并頂起錐形塞,使藥罐中的藥液從通孔內流入連接口,進入藥杯。本結構密封有效,結構簡潔,使卡扣閥與連接卡扣的配合及定位合理。
[0026]8、由于藥渣顆粒大小不同,粗濾后容易遺留較多的細小顆粒,給人帶來不好的口感。所述濾網蓋的設置,具有精濾功能,進一步濾過藥渣。且可拆卸連接便于清洗。
[0027]9、所述藥罐的容積為150ml?300ml,符合常規情況下一次煎煮的劑量,合理實用。
【附圖說明】
[0028]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9]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I部的放大圖。
[0030]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口的俯視圖。
[0031]附圖中所示標號:
[0032]1、藥罐;2、電控底座;3、藥簍;4、下藥孔;5、藥液流通管;6、卡扣閥;7、藥杯;8、出液口;9、連接卡扣;10、蓋體;11、氣孔;12、把手;13、孔洞;14、提手;15、通孔;16、環形凸臺;17、密封圈;18、壓縮彈簧;19、錐形塞;20、環形卡槽;21、連接口; 22、支架;23、頂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34]本實用新型所述是中藥煎煮器,主體結構包括藥罐I,所述藥罐I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藥罐I的底端設有電控底座2,所述電控底座2的頂部安裝有電加熱器,所述電控底座2的外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電控底座2內設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定時單元、顯示單元、溫控單元、文武火轉換單元、報警單元,所述控制模塊與溫度傳感器通過導線連接,所述控制模塊與控制面板通過導線連接,本裝置在接通電源后,通過對控制面板的設定操作,使控制模塊按照既定程序控制本裝置,全面監控藥液的熬煮進程并反饋到控制面板上,并實現熬煮過程中自動文武火轉換、放藥提醒、加熱和保溫的自動進行及轉換、完成提醒等功能,從而實現中草藥煎制的智能化和半自動化控制,將人們從中藥熬煮的人工監控及操作中解放出來,同時,對藥液溫度、狀態、進程等精準無誤的自動化判斷保證了藥液熬制的質量,最大程度釋放藥效,提高治療效果。所述藥罐I內設有用于放置中草藥的藥簍3,用來約束中草藥,浸于藥汁中熬煮,即不影響藥效的釋放,且結合下藥孔4對藥液的釋放使藥渣的分離自動完成,簡單、方便、快捷。所述藥罐I的底面分布有下藥孔4,所述電控底座2對應下藥孔4豎直的設有與下藥孔4密封連通的藥液流通管5,所述藥液流通管5的底端設有卡扣閥6,所述藥罐I的下方設有與其相配合使用的藥杯7,所述藥杯7為閉合結構,所述藥杯7的頂面邊緣處設有出液口 8,所述藥杯7的頂面上設有開啟卡扣閥6的連接卡扣9,所述連接卡扣9與藥杯7的內部相連通,通過藥罐I與藥杯7的結合及分離,完成藥液的過濾、混合、釋放及儲存,所述藥杯7為閉合結構,有利于對藥液的保護,且獨立設置的藥杯7與藥罐I相配合,專皿專用,提高醫療衛生安全,方便人們使用。所述藥罐I的外部罩有與其相適應的蓋體10。
[0035]通過將中草藥放置于藥簍3中,放于藥罐I中,并蓋好蓋體10進行熬制,熬煮完成后,將藥罐I與藥杯7連接,藥杯7上的連接卡扣9卡入卡扣閥6并使卡扣閥6開啟,藥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