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按壓式針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按壓式針刀。
【背景技術】
[0002]針刀療法是一種傳統穿刺術與外科松解術相結合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軟組織勞損和粘連性疾病,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治療效果得到肯定。在針刀療法中,針刀作為必須的治療器械起著重要作用,針刀是一種兼有針和刀兩種性能的醫療器械,其刀型是根據治療需要而確定的。如圖1所示,傳統的針刀通常由針刀柄和針刀體構成,針刀體的下端具有一針刀頭,針刀的針刀頭長期暴露在外,不僅容易被污染,而且容易誤劃傷他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壓式針刀,其結構能夠保證針刀的清潔衛生,避免誤傷他人。
[0004]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按壓式針刀,包括針刀、用于固定所述針刀的針刀管以及套設在所述針刀管外的套管,所述針刀的一端與所述針刀管固定連接,所述套管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針刀伸出所述套管外或縮回所述套管內的按壓式定位裝置。
[0006]所述按壓式定位裝置包括按壓桿、轉動桿和復位彈簧,所述轉動桿設置于所述套管內,所述針刀管遠離所述針刀的一端伸入所述套管內并與所述轉動桿活動套接,且所述轉動桿內設有擋固所述針刀管的此端部的環形擋環,所述轉動桿的外側壁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若干對豎向延伸的深槽與淺槽,各淺槽分別設有第一引導斜面,各相鄰的所述深槽與所述淺槽之間分別設有第二引導斜面,所述第一引導斜面和第二引導斜面的傾斜方向相同,所述套管的內側壁上設有若干個對應所述深槽及淺槽槽深的凸條,所述凸條的下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引導斜面和所述第二引導斜面相對應的第三引導斜面,所述按壓桿的下部活動套設在所述轉動桿的上部,所述按壓桿的上部穿出所述套管外,所述按壓桿的下部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個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鋸齒,且設置成當套管的凸條位于轉動桿的深槽或淺槽中時,所述各鋸齒的傾斜部分剛好位于所述第二引導斜面或第一引導斜面上,并且所述套管的凸條嵌設于兩兩鋸齒間,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所述針刀管靠近所述針刀的一端上,所述復位彈簧的下端抵壓在所述套管的底部內,所述針刀管的外側壁上凸設有可頂壓所述復位彈簧上端的擋塊。
[0007]所述套管由兩段式的上套管和下套管組成,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通過螺紋連接。
[0008]所述按壓桿的上部穿過所述上套管外,所述上套管的內側壁上設有3個對應所述深槽及所述淺槽槽深的凸條,所述復位彈簧的下端抵壓在所述下套管的底部內。
[0009]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一種按壓式針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I)該按壓式針刀的針刀具有可伸縮的功能,既方便使用又方便存放,能夠避免針刀長期暴露在外發生交叉感染,保證針刀的清潔,具備實用性和安全性;
[0011](2)該按壓式針刀不使用時,針刀縮回套管內,能夠避免針刀誤傷他人;
[0012](3)傳統的針刀在治療使用時,其技術性要求較高,手持針刀的刀柄時,由于手指和刀柄的接觸面積小,容易發生持刀不穩的現象,下刀的速度、深度和精度難以控制,影響治療的進度和質量,增加患者的痛苦。該按壓式針刀在使用時,手持套管增大了手指與套管的接觸面積,能提尚握刀的穩定性、控刀的精確性以及下刀的速度,從而提尚治療手術的質量,并可大幅度降低針刀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痛苦。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現有技術中針刀的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按壓式針刀的立體分解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按壓式針刀(針刀伸出套管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按壓式針刀(針刀縮回套管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
[0018]針刀I針刀管2
[0019]擋塊21套管3
[0020]上套管31凸條311
[0021]第三引導斜面312下套管32
[0022]按壓桿41據齒411
[0023]轉動桿42深槽421
[0024]淺槽422第一引導斜面423
[0025]第二引導斜面424復位彈簧 43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27]—種按壓式針刀,如圖2-圖3所示,包括針刀1、用于固定針刀I的針刀管2以及套設在針刀管2外的套管3,針刀I的一端與針刀管2固定連接,套管3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針刀I伸出套管3外或縮回套管3內的按壓式定位裝置,套管3由兩段式的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組成,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通過螺紋連接。
[0028]按壓式定位裝置包括按壓桿41、轉動桿42和復位彈簧43,轉動桿42設置于套管3的上套管31內,轉動桿42內沿軸向開設有供針刀管2遠離針刀I的一端伸入的通孔(圖中未示出),且轉動桿42內設有擋固針刀管2的此端部的環形擋環(圖中未示出),針刀管2遠離針刀I的一端伸入轉動桿42內并與環形擋環抵接,轉動桿42的外側壁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若干對豎向延伸的深槽421與淺槽422,各淺槽422分別設有第一引導斜面423,各相鄰的深槽421與淺槽422之間分別設有第二引導斜面424,第一引導斜面423和第二引導斜面424的傾斜方向相同,上套管31的內側壁上均勻設有3個對應深槽421及淺槽422槽深的凸條311,各凸條311的下部設有與第一引導斜面423和第二引導斜面424相對應的第三引導斜面312,按壓桿41的下部沿軸向也開設有供轉動桿42伸入的通孔(圖中未示出),使得按壓桿41的下部能夠活動套設在轉動桿42的上部上,按壓桿41的上部穿出套管3的上套管31外,按壓桿41的下部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個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鋸齒411,且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