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胸椎椎間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胸椎椎間融合器。
【背景技術】
[0002]椎體間融合術在脊柱外科已成為一項重要技術,尤其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而目前使用相對比較成熟的為頸椎融合器和腰椎融合器,分別對應采用前路腰椎融合術ALIF和后路腰椎椎間融合術PLIF等入路方式進行,市場針對頸椎和腰椎的融合器已比較全面和完善,其各種形式和結構已成熟且多樣化。但目前針對胸椎解剖生理結構設計的融合器少之又少,一般都采用椎間打壓植骨或使用腰椎融合器代替。與使用椎間融合器相比,打壓植骨在提供前柱機械支撐、恢復椎間隙高度和矢狀面生理序列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目前市場上的腰椎椎間融合器主要是根據腰椎的解剖特點而設計,而脊柱腰椎為生理前凸,胸椎為生理后凸,且椎間隙高度以及胸段和腰段脊柱序列存在差異;以及腰椎椎體橫斷面為橢圓形,胸椎椎體橫斷面為心形,且胸椎椎體明顯小于腰椎椎體;胸椎椎板相對腰椎椎板更為寬厚,且上下椎體間呈瓦狀堆疊;胸椎棘突細長并明顯往后下方傾斜,加之術中胸椎肋骨存在一定的遮擋。由于以上種種差異,即使采用經椎間孔胸椎椎間融合術TTIF,并使用腰椎融合器替代植入胸椎椎間隙,亦會出現手術操作困難,植骨融合延遲或不融合,椎間終板貼合差、受力不均導致易塌陷,術后脊柱生理曲度丟失甚至導致畸形、脊髓神經損傷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胸椎椎間融合器。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胸椎椎間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體,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呈半月形,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的融合器本體上設有通槽和多個通孔,所述的通槽與通孔相連通,所述融合器本體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均設有多塊便于固定的凸塊,所述的融合器本體上設有便于觀察的多根顯影針。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融合器本體的上端面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的通槽,所述的通槽為扇形。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多個通孔分別設于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的通孔為方形。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通孔有三個,其中一個通孔設于前端面上,另外兩個通孔設于后端面上。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融合器本體上端面到下端面的距離為5mm?9mm,左端面到右端面的距離為15mm?30mm,前端面到后端面的距離為8mm?15mm,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呈半月形且后端面半月形半徑為15mm?20mm。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融合器本體上端面、下端面在矢狀面形成夾角a,其中夾角a為0°?5°,所述融合器本體上端面或下端面的外表面在冠狀面上為圓弧結構,其圓弧半徑為50mm?100mm。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右端面為子彈頭結構。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左端面上設有缺口槽,所述的缺口槽內設有為八邊形柱狀結構。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顯影針有三根,且三根顯影針分別設于左端面、右端面和后端面上。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別向外凸出金字塔狀齒形成所述的凸塊。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了一種與椎體終板的穹窿形狀和終板大小、形狀相適應的胸椎椎間融合器,以獨特實用的結構實現微創;為使術者操作安全靈活、輕便,提供輔助定位,提供精確影像記錄來進行術中手術實施的調整,及術后融合跟蹤和術后護理,并且設置了通槽可以提供足夠的植骨容量,同時能保持胸椎椎間隙高度、生理曲度,減少應力屏蔽和受力分布不均等情況,避免椎體塌陷、融合器移位影響骨融合效果。
【附圖說明】
[0015]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2為附圖I的主視圖。
[0017]附圖3為附圖I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4為附圖I的右視圖。
[0019]附圖5為附圖I的俯視圖。
[0020]圖中,1、融合器本體;2、上端面;3、下端面;4、前端面;5、后端面;6、左端面;61、缺口槽;62、八邊形柱狀結構;7、右端面;8、通槽;9、通孔;10、凸塊;11、顯影針。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22]由圖I結合圖2、3、4、5所示,一種胸椎椎間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體I,所述的融合器本體I呈半月形,所述的融合器本體I包括上端面2、下端面3、前端面4、后端面5、左端面6和右端面7(參看圖1),所述的融合器本體I上設有通槽8和多個通孔9,所述的通槽8與通孔9相連通,所述融合器本體I的上端面2、下端面3上均設有多塊便于固定的凸塊10,所述的融合器本體I上設有便于觀察的多根顯影針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了一種與椎體終板的穹窿形狀和終板大小、形狀相適應的胸椎椎間融合器,以獨特實用的結構實現微創;為使術者操作安全靈活、輕便,提供輔助定位,提供精確影像記錄來進行術中手術實施的調整,及術后融合跟蹤和術后護理,并且設置了通槽可以提供足夠的植骨容量,同時能保持胸椎椎間隙高度、生理曲度,減少應力屏蔽和受力分布不均等情況,避免椎體塌陷、融合器移位影響骨融合效果。
[0023]所述融合器本體I的上端面2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的通槽8,所述的通槽8為扇形。通槽設于融合器本體的中間位置,且外形與半月形的融合器本體相適配,用以植骨。
[0024]所述的多個通孔9分別設于前端面4和后端面5上,所述的通孔9為方形。所述的通孔9有三個,其中一個通孔9設于前端面4上,另外兩個通孔9設于后端面5上。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設有方形通孔供血運,血運主要說的是血液的運輸和循環,主要任務是運輸物質出入組織,保證機體新陳代謝的進行。
[0025]所述融合器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