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多樣舒適耐用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多樣舒適耐用的輪椅,屬于助殘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輪椅不能折疊,對于行動不便利人員例如腿腳殘疾人士來說很不方便,例如出門旅行乘坐交通工具時,由于輪椅體積大,攜帶不方便,上下搬動也笨重,在不需要時,也不容易收藏,屋內空間占據面積大;另外扶手無法升降,人在輪椅上只能坐著,動作單一,下肢無法運動,不利于健康或身體恢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攜帶便捷、結構合理并且結構多樣舒適耐用的輪椅。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實用新型包括車體、活動插裝在車體上的靠背墊、活動插裝在車體上的坐墊、設置在車體兩側的手推車輪、一端與車體連接的上坡支架、鉸接在上坡支架另一端的滾輪、設置在車體上的腳踏板;
[0006]所述車體包括左車架、與左車架對稱設置的右車架、下端分別與左車架和右車架鉸接的靠背架、設置在靠背架上的手柄、兩個分別位于在坐墊兩側的扶手架、設置在左車架下部內側的左連接架以及設置在右車架下部內側的右連接架;
[0007]左車架與右車架結構相同,左連接架與右連接架結構相同;
[0008]在靠背架上對稱設置有插板,在靠背墊上設置有與相應插板插裝連接的插桿;
[0009]左車架和右車架分別與相應的扶手架連接;在扶手架上表面設置有凹槽,沿Z向在扶手架上活動插裝有升降桿,升降桿穿過凹槽底面的Z向通孔,升降桿的上端鉸接有扶手柄,扶手柄的水平截面的形狀與凹槽水平截面的形狀相適配,扶手柄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在升降桿上沿軸向中心線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定位孔,在扶手架上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與第一定位孔通過插銷連接;
[0010]在靠背架上設置有拉桿手把,在靠背架上設置有導向架,拉桿手把位于手柄下方,在拉桿手把上連接有拉線,拉線的下端與卡位機構連接,拉線穿過相應的導向架;導向架位于相應拉桿手把的下方;
[0011]在靠背架與左車架之間設置有左卡位機構,在靠背架與右車架之間設置有右卡位機構;所述左卡位機構與右卡位機構結構相同;在左車架和右車架之間安裝有安全帶。
[0012]進一步,所述左卡位機構包括三個設置在左車架端部的第二限位孔、設置在靠背架下端的第一限位孔、設置在第一限位孔內的孔用軸承擋圈、設置在孔用軸承擋圈一側的彈簧卡板以及設置在孔用軸承擋圈另一側的復位彈簧;在第一限位孔內插裝有卡位螺釘,卡位螺釘設置在復位彈簧內,卡位螺釘頂端與拉線的下端連接,卡位螺釘的上部與復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復位彈簧的另一端與彈簧卡板連接,靠背架下端與左車架端部分別與轉軸鉸接;靠背架設置在左車架的內側;彈簧卡板為環狀結構,孔用軸承擋圈的內徑小于彈簧卡板的外徑;
[0013]相鄰的第二限位孔之間的夾角為60° -90°,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相對應,卡位螺釘依次穿過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的軸向中心線以及第一限位孔的軸向中心線沿轉軸的徑向設置且相交于轉軸的軸向中心線上。
[0014]進一步,所述左卡位機構包括三個設置在左車架端部的第四限位孔、三個設置在靠背架下端的第三限位孔、設置在左車架外側的支座、設置在支座上的杠桿、設置在左車架上的導向筒以及設置在杠桿下端部與左車架外側壁之間的拉緊彈簧;
[0015]靠背架下端與左車架端部分別與轉軸鉸接;靠背架設置在左車架的內側;
[0016]相鄰的第三限位孔之間的夾角為60° -90°,第三限位孔與第四限位孔相對應,卡位柱依次穿過第四限位孔與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的軸向中心線和第四限位孔的軸向中心線均與轉軸的軸向中心線平行且距離相等。
[001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實用新型采用左右對稱設計便于標準化生產,降低成本。
[0019]采用插板與插桿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拆裝方便。
[0020]采用升降桿可以調整扶手柄的高度,結構變化多樣,設計合理且人性化;采用凹槽,過渡平滑,使用舒適。
[0021]采用拉桿手把位于手柄下方,使用方便,設計人性化,采用導向架,優化拉線布置,設計合理;采用拉線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結實耐用。
[0022]采用靠背架與左、右車架鉸接,靠背架設置在左、右車架的內側;進一步節省空間,縮小輪椅體積。
[0023]采用彈簧復位,實現快速卡位,使用方便,結實耐用,結構緊湊。
[0024]通過設置安全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25]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設計科學,結實耐用,適合大規模推廣。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本實用扶手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5是本實用新型X向左鉸接軸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6是本實用新型上坡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7是本實用新型右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9是圖8 B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5]圖10是本實用新型卡位螺釘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37]其中:1、靠背墊;2、靠背架;3、手柄;4、坐墊;5、扶手架;6、扶手柄;7、升降桿;8、凹槽;9、第一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11、左車架;12、右車架;13、左連接架;14、右連接架;15、腳踏板;16、手推車輪;17、前車輪;18、插板;19、插桿;20、左導向塊;21、Z向左導向桿;22、X向左連接套;23、X向左鉸接軸;24、第二連接桿;25、第一連接桿;26、右導向塊;27,Z向右導向桿;28、X向右連接套;29、X向右鉸接軸;30、上坡支架;31、滾輪;32、中心軸;33、拉桿手把;34、導向架;35、拉線;36、轉軸;37、卡位螺釘;38、復位彈簧;39、第一限位孔;40、孔用軸承擋圈;41、彈簧卡板;42、第二限位孔;43、導向筒;44、杠桿;45、支座;46、卡位柱;47、X向左轉軸;48、X向右轉軸;49、拉緊彈簧;50、第三限位孔;51、第四限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車體、活動插裝在車體上的靠背墊1、活動插裝在車體上的坐墊4、設置在車體兩側的手推車輪16、一端與車體連接的上坡支架30、鉸接在上坡支架30另一端的滾輪31、設置在車體上的腳踏板15、設置在車體上的前車輪17以及位于坐墊4下方且設置在車體內側的折疊機構;采用上述連接方式,可以減少輪椅的外形以及占地面積,設計合理,結實耐用;
[0039]車體包括左車架11、與左車架11對稱設置的右車架12、下端分別與左車架11和右車架12鉸接的靠背架2、設置在靠背架2上的手柄3、兩個分別位于在坐墊4兩側的扶手架5、設置在左車架11下部內側的左連接架13以及設置在右車架12下部內側的右連接架14 ;
[0040]左車架11與右車架12結構相同,左連接架13與右連接架14結構相同;便于標準化生產,降低成本。
[0041]在靠背架2上對稱設置有插板18,在靠背墊1上設置有與相應插板18插裝連接的插桿19,坐墊4也可以采用該插裝方式。該插裝方式,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拆裝方便,可以采用其他常見可拆裝方式,例如螺栓連接,卡扣連接或者捆綁連接。
[0042]左車架11和右車架12分別與相應的扶手架5連接;在扶手架5上表面設置有凹槽8,沿Z向在扶手架5上活動插裝有升降桿7,升降桿7穿過凹槽8底面的Z向通孔,升降桿7的上端鉸接有扶手柄6,扶手柄6的水平截面的形狀與凹槽8水平截面的形狀相適配,扶手柄6的厚度小于凹槽8的深度;在升降桿7上沿軸向中心線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定位孔9,在扶手架5上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9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10與第一定位孔9通過插銷連接;通過升降桿7可以調整扶手柄6的高度,當在乘坐輪椅時間太長需要活動筋骨時,通過第二定位孔10與相應第一定位孔9的位置,將扶手架5升高,并通過插銷固定,使用者就可以雙手扶住扶手柄6或者將扶手柄6架于腋窩處或者手臂下方站起活動,采用交接方式,使得扶手柄6可以在水平方向內轉動,更加人性化;當乘坐輪椅上,將升降桿7沿凹槽8底面的Z向通孔下降,扶手柄6放置在凹槽8,過渡平滑,使用舒適,作為變形,插銷可以是插拔式定位銷、彈簧和定位球組合或者彈簧和定位卡板組合等結構方式。作為優選,在車體上設置有安全帶,優選設置在左車架11和右車架12之間,當升降桿7升起時候,使用者站起鍛煉,并捆綁上安全帶,保證使用者安全,防止力竭而摔倒,同時,不需要輔助人員時時在一旁看守,提高極大的便利,也便于使用者站起進行糞便排泄,干凈衛生。
[0043]折疊機構包括與左連接架13下端連接的左導向塊20、與左導向塊20的Z向內孔滑動連接的Z向左導向桿21、一端與Z向左導向桿21上端連接的X向左連接套22、一端活動插裝在X向左連接套22另一端面的軸向孔內的X向左鉸接軸23、與左連接架13下端鉸接的X向左轉軸47、與右連接架14下端連接的右導向塊26、與右導向塊26的Z向內孔滑動連接的Z向右導向桿27、一端與Z向右導向桿27上端連接的X向右連接套28、一端活動插裝在X向右連接套28另一端面的軸向孔內的X向右鉸接軸29、與右連接架14下端鉸接的X向右轉軸48、兩端分別與X向左鉸接軸23和X向右轉軸48連接的第二連接桿24以及兩端分別與X向右鉸接軸29和X向左轉軸47的第一連接桿25 ;第一連接桿25與第二連接桿24呈交叉設置,在交叉處鉸接有中心軸32,中心軸32依次貫穿第一連接桿25的中部徑向通孔與第二連接桿24的中部徑向通孔;通過交叉設置,一端固定鉸接,一端活動鉸接,實現折疊功能,進一步說明:當折疊時,取下坐墊4以及靠背墊1,將Z向左導向桿21沿左導向塊20沿Z向向上滑動,同時帶動X向左連接套22 —起運動,與X向左連接套22端部內孔鉸接的X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