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降溫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系關于一種人體降溫裝置,尤指一種適用于人體肩頸部位的人體降溫
目.ο
【背景技術】
[0002]觀之目前市面上的人體降溫裝置,如中國臺灣專利第Μ400763號「蓄冷領巾結構改良」,其多系在領巾的布料內填充有蓄冷劑,以利使用者的肩頸部位可達到降溫的效果。
[0003]然而,由于蓄冷劑使用一段時間后即會失去效果,使得領巾無法長期維持降溫的功效,此外,蓄冷劑亦會令外界的空氣愈冷凝結成水滴,使得使用者穿著的衣物因水滴而變濕,造成使用時的不適感,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適宜的人體降溫裝置,以克服習知的缺點,系相關產業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體降溫裝置,其藉由風扇的設計,可持續地將外界氣流導入使用者的肩頸部位,以提供使用者持續性的降溫功效。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體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6]—本體,其具有一入風部及兩導引部,其中,該入風部具有一入風口,該兩導引部由該入風部兩端延伸而出,且其延伸方向為遠離該入風口,而該兩導引部呈對稱設置并于下緣皆具有一出風口,各該出風口皆設有多個導風板,以將各該出風口分隔成多個出風區;以及
[0007]至少一風扇,其轉動地設置于該入風部以導引一外界氣流由該入風口進入該本體中并使該外界氣流經由該兩出風口導出。
[0008]其中,更包含有一控制器,其設于該本體內,并具有一連接該至少一風扇電并控制風扇作動的控制模組及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以提供該控制器所需電力的一供電模組。
[0009]其中,該控制器具有一電連接該控制模組的一連結模組以供一控制該至少一風扇作動的遠端裝置連結。
[0010]其中,更包含有至少一電連接該控制模組的揚聲元件從而當該遠端裝置接收外界一無線電波訊號并將該無線電波訊號轉換成一音源訊號時該至少一揚聲元件接收該音源訊號并能輸出一聲音以由該遠端裝置控制該至少一揚聲元件作動。
[0011]其中,該至少一揚聲元件為兩個,該兩導引部外側皆凸伸而出一容置部以分別容置于該兩揚聲元件,且該兩容置部皆設置有一對外的出聲口,且該兩出聲口皆蓋設有一喇機網卓。
[0012]其中,該本體外緣對應于該控制器處設置有一 USB充電埠,其電連接該供電模組以供一充電裝置的一 USB傳輸線對應連接。
[0013]其中,該兩導引部由內往外呈彎弧狀。
[0014]其中,各該出風口呈長條狀并沿著各該導引部的延伸方向設置。
[0015]其中,各該導引部皆具有一朝外的外側壁及一朝內的內側壁,各該出風口位于各該內側壁的下緣。
[0016]其中,該些導風板呈縱向設置,且平行于該入風口。
[0017]其中,更包含有一網罩,其蓋設于該本體的入風口。
[0018]藉由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如下技術效果:
[0019]—,藉由本體的兩導引部,可令本實用新型人體降溫裝置放置于使用者的肩頸部位,此時,入風口的位置系朝外,而該兩出風口的位置系朝向于使用者,因此,藉由風扇、入風口及出風口的設計,本實用新型即可持續地將外界氣流導入使用者的肩頸部位,以提供使用者持續性的降溫功效,以便使用者可于烈日的工作環境下使用,或者于冷氣房內增加舒適的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不會產生水滴,故可避免造成使用者的不適感。
[0020]二,藉由該些導風板的設置,以及各導引部的延伸方向系遠離入風口及該兩出風口系位于各導引部下緣的設計,使得外界氣流由該些出風區導出時系呈扁平的風壓,故外界氣流由該些出風區導出時可產生風切效應,以令外界氣流較可順勢且均勻地導入使用者的肩頸部位,并可增強外界氣流的強度。
[0021]三,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可連結遠端裝置,而遠端裝置可接收外界廣播的無線電波訊號,并將廣播的內容透過本實用新型的揚聲元件播出,以令使用者配戴本實用新型于烈日下工作時,可具有較愉悅的工作環境,亦可隨時取得外界資訊,實則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0022]圖1: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
[0023]圖2: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3: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外觀不意圖。
[0025]圖4: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0026]圖5:本實用新型的方塊圖(一)。
[0027]圖6:本實用新型的方塊圖(二),顯示與遠端裝置連結。
[0028]圖7: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便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系按適于說明的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制,合先敘明。
[0030]請參閱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體降溫裝置100,其包含:
[0031]—本體10,其呈中空狀,并具有一入風部11及兩導引部12,其中,入風部11系呈矩形狀,并具有一入風口 13,入風口 13蓋設有一網罩14,而該兩導引部12由入風部11的兩端延伸而出,其延伸方向遠離入風口 13,且該兩導引部12呈對稱設置,并系由內往外呈彎弧狀,如圖4所示,使得本體10可放置于人體的肩頸部位。
[0032]此外,各導引部12皆具有一朝外的外側壁12a及一朝內的內側壁12b,各內側壁12b的下緣皆具有一出風口 15,各出風口 15呈長條狀,并沿著各導引部12的延伸方向設置,而各出風口 15皆設有多個導風板16,以將各出風口 15分隔成多個出風區17,且該些導風板16呈縱向設置及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入風口 13。
[0033]此外,該兩導引部12外側皆凸伸而出一容置部18,該兩容置部18的上緣皆設置有一對外的出聲口,且該兩出聲口皆蓋設有一喇叭網罩19。
[0034]至少一風扇20,其轉動地設置于入風部11,用以導引一外界氣流200由入風口 13進入本體10中,并使外界氣流200經由該兩出風口 15導出,如圖4及圖7所示,而于本實用新型中,風扇20的數量較佳者為兩個,其分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