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提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織提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醫療中,往往需要取出將人體內某些組織進行檢測,目前,普遍使用活檢針提取人體組織,提取時,先從人體表皮向靶部位進行穿刺,穿刺形成的穿刺孔可構成提取人體組織的通道,再使用活檢針抓取靶部位內的組織。由于穿刺孔通常較為狹窄,不便操作,穿刺、活檢針往往采用大孔徑的外管套設于小徑的內芯外的方式,通過操作外管與內芯,使二者相互之間發生轉動或軸向移動來完成穿刺或者抓取組織的操作,旋轉和軸向移動的操作是相互獨立、分段進行的,往往需要醫生在旋轉外管(或內芯)、軸向移動外管(或內芯)之間轉換操作,操作不連貫,耗時長,增加病患痛苦。
【發明內容】
[0003]基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組織提取裝置,操作連貫,提取組織耗時短。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組織提取裝置,包括:內芯,內芯的第一端設有第一提取部,內芯上設有第一螺旋部;外管,外管內設有提取通道,外管的第一端設有第二提取部,外管的第一端設有與提取通道連通的提取開口,外管的第二端設有與提取通道連通的開口,外管的第二端還設有齒輪和第二螺旋部;握桿,握桿的第一端設有齒條,齒條的一端與握桿的第一端轉動連接;其中,內芯安裝于提取通道內,提取開口供第一提取部伸出,內芯的第二端從外管第二端的開口伸出,第一螺旋部與第二螺旋部螺旋配合,握桿與內芯轉動配合,齒條與齒輪相嚙入口 ο
[0006]—種組織提取裝置,包括:內芯,內芯的第一端設有第一提取部,內芯的第二端設有齒輪和第一螺旋部;外管,外管的第一端設有第二提取部,外管內設有提取通道,外管的第一端設有與提取通道連通的提取開口,外管內還設有與提取通道連通的操作腔,外管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操作腔連通的操作窗,外管上還設有第二螺旋部;握桿,握桿的一端設有齒條,齒條的一端與握桿的一端轉動連接;其中,內芯安裝于提取通道內,提取開口供第一提取部伸出,齒輪位于操作腔內,握桿與外管轉動配合,齒條通過操作窗伸入操作腔內與齒輪嚙合,第一螺旋部與第二螺旋部螺旋配合。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桿包括依次連接的前段、中段、后段,所述齒條與所述前段連接,所述中段上設有第一開槽,所述第一開槽的側壁的內側設有軸孔,所述內芯的側壁上設有軸凸,所述內芯穿設于所述第一開槽內,所述軸凸嵌入所述軸孔內。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桿還包括有第一彎折部、第二彎折部,所述前段與所述中段之間通過所述第一彎折部彎折,并且所述前段相對于所述中段向所述內芯的第一端方向彎折,所述后段與所述中段之間通過所述第二彎折部彎折,并且所述后段相對于所述中段向所述內芯的第二端方向彎折。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芯的側壁上還設有限位凸,所述限位凸抵靠所述握桿的側壁。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組織提取裝置還包括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握桿的第一端轉動連接,所述連桿上設有第二開槽,所述齒條設于所述第二開槽的一側內壁上,所述齒輪穿設于所述第二開槽內。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組織提取裝置還包括有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端安裝于所述內芯的第二端上,第二彈片的第一端安裝于所述握桿的第二端上,第一彈片的第二端與第二彈片的第二端接觸配合。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二端設有卡槽,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端設有卡扣凸,所述卡扣凸嵌設于所述卡槽內;或者,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二端設有卡扣凸,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端設有卡槽,所述卡扣凸嵌設于所述卡槽內。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提取開口的邊沿設有切刃為所述第二提取部。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切刃的刃口為鋸齒狀。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內芯的第一端轉動地安裝于外管內,握桿與內芯轉動配合,使握桿相對于內芯旋轉時,握桿帶動齒條運動,齒條與外管第二端的齒輪相嚙合,齒條運動時通過齒輪帶動外管轉動;第一螺旋部與第二螺旋部螺旋配合,當外管相對于內芯轉動時,使得外管與內芯在轉動軸線方向上相對運動;如此,只需使握桿相對于內芯旋轉一步操作,即可實現使外管相對于內芯旋轉、外管相對于內芯前進或后退,操作方便且操作步驟少,提取人體組織耗時短,可以減輕病患的痛苦。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組織提取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組織提取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內芯的結構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一手柄的結構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一手柄的剖視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握桿的結構圖;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握桿的的剖視圖;
[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連桿的結構圖;
[0025]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連桿的結構圖;
[0026]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外管的結構圖;
[0027]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外管的剖視圖;
[0028]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內芯的一種可選方案的結構圖;
[0029]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內芯的一種可選方案的結構圖;
[0030]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內芯的一種可選方案的結構圖。
[0031]附圖標記說明:
[0032]100、內芯,110、第一提取部,120、第一螺紋,130、第一手柄,131、第一螺旋部,132、軸凸,133、限位凸,134、第二螺紋,200、外管,210、切刃,220、齒輪,221、第二螺旋部,300、握桿,310、中段,311、第一開槽,312、軸孔,320、前段,330、后段,340、第一彎折部,350、第二彎折部,400、連桿,410、第二開槽,411、齒條,510、第一彈片,511、卡槽,520、第二彈片,521、
卡扣凸。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4]實施例一
[0035]如圖1、2所示,組織提取裝置包括內芯100、外管200和握桿300、第一手柄130。
[0036]如圖3至5所示,內芯100的第一端設有第一提取部110,第一提取部110包括鉆臂和鉆頭,鉆頭通過鉆臂與內芯100連接,鉆臂靠近鉆頭的一端的側面設有螺旋狀的提取槽,第一提取部110鉆入人體時,人體組織嵌入提取槽內。
[0037]如圖1、2所示,內芯100的第二端設有第一手柄130。如圖4、5所示,第一手柄130中空,內芯100安裝于第一手柄130內,內芯100的外壁設有第一螺紋120,第一手柄130的內壁設有第二螺紋134,第一螺紋120與第二螺紋134配合將內芯100與第一手柄130連接固定,第一提取部110從第一手柄130的第一端伸出。第一手柄130的第一端設有第一螺旋部131,第一螺旋部131的外壁上設有螺旋槽。第一手柄130的側壁上還設有兩個軸凸132,兩個軸凸132相對設置,第一手柄130的側壁上還設有限位凸133,限位凸133位于軸凸的附近。
[0038]如圖6至9所示,握桿300包括依次連接的前段320、第一彎折部340、中段310、第二彎折部350、后段330,后段330上具有第二手柄,中段310上設有第一開槽311,第一開槽311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個軸孔312。
[0039]如圖1、2所示,握桿300的第一端設有連桿400,連桿400的一端與前段320的末端轉動連接,連桿400上設有第二開槽410,第二開槽410的一側內壁上設有齒條411,另一側內壁平滑。
[0040]如圖10至11所示,外管200內設有提取通道,外管200的第一端設有與提取通道連通的提取開口,提取開口的邊沿為切刃210,切刃210的刃口為鋸齒狀(切刃210的刃口也可以為平直狀,或其他方便切割的形狀),該切刃210為第二提取部。外管200的第二端設有操作部,操作部的外壁上設有齒輪220,齒輪220的軸線與外管200的軸線重合。操作部內設有第二螺旋部221,第二螺旋部221中空,并且其內壁上設有螺旋凸。
[0041]參閱圖1、圖2,內芯100安裝于提取通道內,第一提取部110從提取開口伸出。第一螺旋部131安裝于第二螺旋部221內,螺旋凸嵌于螺旋槽內。(不限于此,還可以是,第一螺旋部131與第二螺旋部221其中之一中空并套設于另一個外,并且,第一螺旋部131與第二螺旋部221其中之一的側壁上設有螺旋槽,另一個的側壁上設有相配合的螺旋凸,螺旋凸安裝于螺旋槽內。)握桿300通過第一開槽311套設于第一手柄130外,握桿300與內芯100相交叉,兩個軸凸132分別嵌入兩個軸孔312內,作為握桿300與第一手柄130的轉動軸,連桿400的一端與前段320的末端轉動連接,齒輪220穿設于連桿400的第二開槽410內,齒輪220與齒條411相嚙合。限位凸133抵靠握桿300的側壁,對握桿300與第一手柄130的相對轉動進行限位,使內芯100(第一手柄130)與握桿300構成類似“剪刀”的剪叉結構。前段320與中段310之間通過第一彎折部340彎折,握桿300的前段320相對于中段310向內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