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體外撐開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指一種體外撐開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微創經皮撐開器,是將經皮椎弓根螺釘尾端插入延長套筒,然后再將撐開器套入套筒,借用套筒傳遞撐開力至椎弓根螺釘上,從而實現骨折撐開復位。微創經皮骨折撐開復位的特點不同于開放手術,撐開器的著力點是位于體外、力臂較長。
[0003]目前,現有的體外撐開器撐開效果不佳,其只具有單一支點,撐開器在撐開的過程中易出現“V”形效益,即脊柱后柱過渡撐開,明顯違反了脊柱壓縮性骨折的力學機制。而且,撐開器的單一支點沒有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撐開力量有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復位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體外撐開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體外撐開器使用效果不佳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體外撐開器,包括上撐開器以及與上撐開器連接的下撐開器;所述上撐開器包括螺桿、左上固定套筒以及右上固定套筒,該左上固定套筒和右上固定套筒分別連接于螺桿的左、右兩端,且可沿著螺桿長度方向移動和繞著螺桿徑向方向轉動;所述下撐開器包括導軌、左下撐開臂、左下擺動臂、左下固定套筒、右下撐開臂、右下擺動臂以及右下固定套筒,所述左下撐開臂的一端位于導軌的左端且可在導軌上移動,其另一端與左下擺動臂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左下擺動臂的另一端與左下固定套筒的底端側面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左下固定套筒的頂端與左上固定套筒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右下撐開臂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導軌的右端,其另一端與右下擺動臂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右下擺動臂的另一端與右下固定套筒的底端側面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右下固定套筒的頂端與右上固定套筒的底端固定連接。
[0007]所述螺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左、右旋轉螺母,所述左旋轉螺母設有兩個且間隔地布置,該兩左旋轉螺母之間設有可繞螺桿徑向方向轉動的左上套筒固定座,該左上套筒固定座與左上固定套筒連接;所述右旋轉螺母設有兩個且間隔地布置,該兩右旋轉螺母之間設有可繞螺桿徑向方向轉動的右上套筒固定座,該右上套筒固定座與右上固定套筒連接。
[0008]所述左上固定套筒和右上固定套筒的頂部側面均固設有連接件,該連接件設有兩對稱設置的凸部;所述左上套筒固定座和右上套筒固定座的一側面均設有凸起件,該凸起件的一側面開設有與連接件相適配且可供連接件旋轉的階梯孔,該階梯孔開有兩對稱設置且與兩凸部相適配的切口,該兩切口與兩凸部對應地設置。
[0009]所述導軌的一側面沿著長度方向設有導齒,所述左下撐開臂的一端設有與導齒嚙合的轉動齒輪,該轉動齒輪的頂部設有轉動手柄,所述左下撐開臂的一端還設有一可左、右擺動的卡扣,該卡扣的一側設有一^^于轉動齒輪的齒上的卡勾,所述卡扣的另一側頂面與所述左下撐開臂一端的一側面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0010]所述右下撐開臂的一端的端面設有外齒,所述導軌的右端設有容納通孔,該容納通孔設有與外齒配合的內齒,所述容納通孔內設有推動件,該推動件的一端面與所述右下撐開臂的一端的端面之間設有彈簧,所述推動件上設有推動柄,所述右下撐開臂的一端延伸有一軸,該軸穿過推動件并與推動柄通過銷連接。
[0011]所述左下擺動臂包括第一左下擺動臂和第二左下擺動臂,所述第一左下擺動臂的一端通過擺動銷與左下撐開臂可轉動地連接,其另一端通過擺動銷與第二左下擺動臂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二左下擺動臂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左齒面塊,所述左下固定套筒通過鎖緊螺母與左齒面塊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左下固定套筒與左齒面塊鎖緊時通過齒嚙合;所述右下擺動臂包括第一右下擺動臂和第二右下擺動臂,所述第一右下擺動臂的一端通過擺動銷與右下撐開臂可轉動地連接,其另一端通過擺動銷與第二左下擺動臂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二右下擺動臂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右齒面塊,所述右下固定套筒通過鎖緊螺母與右齒面塊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右下固定套筒與右齒面塊鎖緊時通過齒嚙合。
[0012]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與長尾椎弓根螺釘的尾端進行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具有兩組套筒,醫生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的一組套筒和同時選擇兩組套筒作為支點。而且,所述左上固定套筒和右上固定套筒繞著螺桿轉動時,會帶動對應的左下固定套筒和左下擺動臂以及右下固定套筒和右下擺動臂擺動,從而實現矯正角度的可調。再者,所述左上固定套筒和右上固定套筒可沿著螺桿的長度方向上移動,左下撐開臂也可同時帶著左下擺動臂和左下固定套筒沿著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從而實現力矩和力臂的可調。因此,本實用新型可滿足傷椎前緣壓縮嚴重程度不同、后凸畸形角度不同以及矯正度數不同等不同患者的撐開復位,其撐開復位效果良好,讓微創經皮置釘固定手術更趨完善。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上固定套筒和左套筒固定座的結構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動齒輪與左下撐開臂一端連接的結構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右下撐開臂與導軌連接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參照圖1。一種體外撐開器,包括上撐開器I以及與上撐開器I連接的下撐開器2。所述上撐開器I包括螺桿11、左上固定套筒12以及右上固定套筒13,該左上固定套筒12和右上固定套筒13分別連接于螺桿11的左、右兩端,且可沿著螺桿11長度方向移動和繞著螺桿11徑向方向轉動。所述螺桿1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左旋轉螺母14、右旋轉螺母15,所述左旋轉螺母14設有兩個且間隔地布置,該兩左旋轉螺母14之間設有可繞螺桿11徑向方向轉動的左上套筒固定座16,該左上套筒固定座16與左上固定套筒12連接。所述右旋轉螺母15設有兩個且間隔地布置,該兩右旋轉螺母15之間設有可繞螺桿11徑向方向轉動的右上套筒固定座17,該右上套筒固定座17與右上固定套筒13連接。旋轉左旋轉螺母14和右旋轉螺母15時,其可分別帶動左上套筒固定座16和右上套筒固定座17在螺桿上移動,實現加壓和撐開功能。
[0018]參照圖1和圖2。所述左上固定套筒12和右上固定套筒13的頂部側面均固設有連接件121,該連接件121設有兩對稱設置的凸部122。所述左上套筒固定座16和右上套筒固定座17的一側面均設有凸起件161,該凸起件161的一側面開設有與連接件121相適配且可供連接件旋轉的階梯孔162,該階梯孔162開有兩對稱設置且與兩凸部122相適配的切口 163,該兩切口 163與兩凸部122對應地設置。安裝左上固定套筒12和右上固定套筒13時,將兩凸部122放入對應的兩切口 163內,然后轉動左上固定套筒12和右上固定套筒
13一定的角度,即可將左上固定套筒12和右上固定套筒13分別固定于左上套筒固定座16和右上套筒固定座17上,此種安裝方式方便、省時。
[0019]參照圖1。所述下撐開器2包括導軌21、左下撐開臂22、左下擺動臂23、左下固定套筒24、右下撐開臂25、右下擺動臂26以及右下固定套筒27。所述左下撐開臂22的一端位于導軌21的左端且可在導軌21上移動,其另一端與左下擺動臂23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左下擺動臂23的另一端與左下固定套筒24的底端側面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左下固定套筒24的頂端與左上固定套筒12的底端通過連接螺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