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治療糖尿病傷口愈合及降低發炎指數的水素機能性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素機能性貼,尤其涉及一種可治療糖尿病傷口愈合及降低發炎指數的水素機能性貼。
【背景技術】
[0002]依據醫學研宄數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二億五千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中國臺灣大約有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而中國大陸則約有一億以上的人口罹患糖尿病,且各國皆有年輕化而逐年遞增罹患糖尿病的趨勢。一般而言,糖尿病患主要是因為紅血球變硬,導致血液經過微血管時,無法順暢流通而導致血液供應不良,連帶使得傷口組織容易因持續潰爛惡化而不易愈合。以西醫治療的觀點而言,若要愈合糖尿病患的傷口,則必須控制糖尿病患的血糖濃度降低至200以下,如此傷口方有愈合的可能機會;然而對于糖尿病患而言,將血糖濃度降低至200以下,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達成的事,以致糖尿病患一旦身體或手足出現傷口感染時,傷口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甚至會因為傷口周圍組織持續潰爛惡化而導致必須面臨截肢的命運,因此,在糖尿病患的心中,身體或手足一旦出現傷口,的確是一件令人恐懼且揮之不去的夢魘。
[0003]再者,一般酸痛貼布主要是用來緩解因工作習慣性不良姿勢或是運動傷害所致的腰酸背痛或是肌肉疼痛。至于,小型外傷貼布(如OK繃)則是用來治療小型傷口之用;雖然公知酸痛貼布可以緩解人體腰酸背痛及肌肉疼痛的現象,而小型外傷貼布可使傷口愈合;但是,酸痛貼布及小型外傷貼布并無本新型機能性敷層的建置,故公知酸痛貼布及小型外傷貼布確實無法應用于糖尿病患的傷口上,縱使將該慣用結構貼覆在糖尿病患的傷口上,也無法達到傷口加速愈合的效果。此外,另有一種可以愈合糖尿病患傷口的“含銀活性碳纖維敷料”產品,該產品由生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生產,其由不織布、活性碳纖維布及PE膜所組成,其中活性碳纖維布表面鍍設有納米銀粒,雖然活性碳纖維布具備吸附及保濕特性,以吸附血水滲液與細菌,并提供傷口濕潤的環境,而納米銀粒則可釋出銀離子以破壞細菌的細胞核及細胞膜,以達到殺菌效果,然而,該產品并無本新型機能性敷層的結構建置,故該產品愈合糖尿病患傷口仍需要花上二個月以上的時間,就愈合傷口的速度而言,仍是不夠的,不僅如此,該產品將納米銀粒均勻鍍設于活性碳纖維布上,是一件繁復且加工不易的制作工序,且納米銀粒的造價并不便宜,因而導致該產品之制造與材料成本的增加,從而降低該產品的商業競爭力;因此,如何研發出一套可以增進糖尿病患傷口愈合速度、緩解不適及可以降低成本的覆料技術,實已成為相關產業、各大醫療院所及醫學界所急欲克服的挑戰與難題。
[0004]因此,上述這些慣用結構確實未臻完善,仍有改善的必要性。有鑒于此,本新型發明人乃積極投入研發,經不斷的研宄、設計與實作,終而有本新型的研發成果產出。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治療糖尿病傷口愈合及降低發炎指數的水素機能性貼,包括:
[0006]一片狀基材,其包括一相反朝向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及一水素機能性敷層,其覆設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端面上;其中,所述水素機能性敷層包括一與所述基材黏貼之黏貼面及一與所述黏貼面反向的貼覆面,所述貼覆面覆設有一片狀之活性碳纖維織物,所述活性碳纖維織物具有多個密布可供所述銀纖維織物部分區域伸出的通孔;所述貼覆面覆設有一片狀之銀纖維織物,所述銀纖維織物具有多個密布可供所述水素機能性敷層部分區域伸出的通孔。
[0007]一用以將所述基材固定于人體糖尿病傷口部位的人體固定件,所述人體固定件包括一片狀本體,所述本體二端各自向外延伸有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各自覆設有一黏著劑層,所述黏著劑層各自覆設有一第二剝離紙層。
[0008]所述基材選自活性碳纖維布、尼龍布以及不織布的其中一種。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水素機能性敷層的建置,除了可以增進糖尿病患傷口愈合的速度之外,并可降低發炎指數,以緩解傷口所帶來的不適癥狀,從而避免因傷口組織潰爛惡化所致的截肢情事,以廣為造福為數眾多的糖尿病患者。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應用實施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種應用實施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應用實施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另一種應用實施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合人體固定件的分解實施示意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結合人體固定件的組合實施示意圖;
[0016]圖7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大型貼布的實施示意圖;
[0017]圖8為本實用新型水素機能性復合材料封裝于盒罐的實施示意圖;
[0018]圖9為本實用新型水素機能性復合材料封裝于膠囊的實施示意圖。
[0019]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0020]10基材1a膠囊11第一端面
[0021]12第二端面20水素機能性敷層20a水素機能性復合材料
[0022]21黏貼面22貼覆面
[0023]30第一剝離紙層 32第一黏著劑層40人體固定件
[0024]41本體410延伸段42第二黏著劑層
[0025]43第二剝離紙層 50a活性碳纖維織物 50b銀纖維織物
[0026]51通孔a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b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
[0027]c第三材料(黏著劑)d第四材料(沸石粉) e材料五(凝膠)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一、本實用新型第一應用實施例
[0029]如圖1所示,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之第一實施例,包括片狀基材10 (如一般織布、銀纖維布、活性碳纖維布、尼龍布以及不織布等)及水素機能性敷層20等技術特征。基材10則包括相反朝向的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水素機能性敷層20則覆設于基材10之第一端面11上;其中,水素機能性敷層20包括至少由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可由氧化鎂粉碎后取得)a以及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一可由鈣粉碎后取得)b所混合而成,能貼覆于糖尿病患的傷口處,用以增進傷口愈合的速度及降低發炎指數。至于上述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a占約10?40%重量百分比,上述約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b占約60?90%重量百分比。
[0030]二、本實用新型第二應用實施例
[0031]如圖3所示,為達成本發明主要目的之第二實施例,包括片狀基材10及水素機能性敷層20等技術特征。基材10包括相反朝向的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水素機能性敷層20則覆設于基材10之第一端面11上;其中,水素機能性敷層20包括至少由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a、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b及第四材料(沸石粉)d所混合而成,能貼覆于糖尿病患的傷口處,用以增進傷口愈合的速度及降低發炎指數。上述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a占10?40%重量百分比,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b占約55?80%重量百分比,第四材料(沸石粉)d占約5?10%重量百分比。
[0032]三、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具體實施
[0033]如圖2所示之水素機能性敷層20進一步包括一第三材料(黏著劑)C,用以與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b及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a均勻混合;另,圖4所示之水素機能性敷層20則進一步包括第三材料(黏著劑)C,用以與第二材料(納米離子鈣)b、第一材料(海洋深層鎂)a及第四材料(沸石粉)d均勻混合,如此即可使水素機能性敷層20具有黏性,并于水素機能性敷層20表面覆設一第一剝離紙層30,如圖2、4所示,在使用時,使用者僅需將第一剝離紙層30撕掉,再將具黏性的水素機能性敷層20直接貼覆在傷口處即可;再者,如圖7示為本新型制成大型貼布的實施形態,以供使用者依據傷口范圍大小而做適當的裁剪。
[0034]如圖1、3所示之水素機能性敷層20通過第一黏著劑層32覆設于第一端面11上,于此,由于本實施例之水素機能性敷層20并無黏性,故本實施例包括一用以將基材10固定于人體特定部位的人體固定件40,如圖5、6所示,圖中所示之人體固定件40包括一片狀本體41,該本體41 二端各自向外延伸有一延伸段410,該延伸段410各自覆設有一第二黏著劑層42,該二第二黏著劑層42各自覆設有一第二剝離紙層43 ;在使用時,使用者僅需分別將二第二剝離紙層43撕掉,并直接將水素機能性敷層20貼覆在傷口處,再將具黏性的二第二黏著劑層42黏覆于人體特定部位上,使覆設有水素機能性敷層20的基材10得以固定于人體的特定部位的傷口上。
[0035]如圖5、6所示之水素機能性敷層20包括一與基材10黏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