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艾葉的藥物組合物用于制備治療腸易激綜合癥藥物中的用圖【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含艾葉的藥物組合物用于制備治療腸易激綜合癥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0002]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指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等臨床綜合癥,但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0003]IBS是一種高發性胃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10%_20%的成人和青少年有IBS癥狀,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在1:1.2-1:2之間。北京和廣州兩個城市分別符合Manning標準和Romell標準的IBS患病率各為7.01%和5.6%<JBS雖然并不危機生命,確使成千上萬的患者承受著身心上的巨大痛苦。近年來,IBS的流行病學研究在國內逐漸受到重視。[0004]西醫治療:[0005]IBS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變化及生化異常,無具體的器質性病變。目前,現代醫學對其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根據主要癥狀,IBS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腹瀉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四種。其中腹瀉型約占2/3左右。主要采用鎮靜、抗痙攣及止瀉或通便等藥物對癥治療,但其效果欠佳。[0006]中醫治療:[0007]屬于中醫"腹痛"、"泄瀉"、"便秘"范疇。從病變的部位來看,雖病在大腸,但卻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認為其病因是:(1)肝失條達,肝脾不和:煩惱郁怒,肝氣不舒,橫逆脾土,脾失健運,升降失調,可導致排便的異常,肝木疏泄太過,往往導致腹瀉的發生。(2)思慮過勞,脾氣受損:盡管肝郁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但脾之強弱也是本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3)勞損久病,累及脾腎: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虛久泄,則下元失滋,可致命門之火衰憊,腎虛則火不暖土,可導致脾運不健,中陽虧虛,故重視脾腎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關鍵。(4)痰濁淤血,疾病纏綿:痰濁淤血是腸易激綜合征繼發病理因素,往往在腸易激綜合征病程較長后發生。[0008]本病屬難治之證,病程較長。目前,臨床上治療IBS極為棘手,病因不清楚,醫生只能稱其為功能性失調,而且病癥較輕患者一般不會重視,常在藥店自己購買一些處方藥來治療,其實并不對癥。最關鍵的是,目前治療IBS尚無特效藥,治療后的患者常出現復發現象,不能徹底治愈。[0009]由于中醫治療具有豐富的用藥經驗和中醫藥理論基礎,講求辨證論治。無論是對IBS病因病機的認識還是診斷治療方面,現代中醫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0010]目前公開的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發明專利有很多,例如:201510470098.1、201510470045·Χ、201410742105·4、201510000766·4、201510176545·2、201210573679.4等,但上述發明大多治療成本高、治療周期較長、療效不明顯。并且患者服藥后可能產生情緒抑郁、精神緊張、乳房腫脹、惡心嘔吐、性欲改變、發燒、失眠、頭暈等不良反應。具有療效不確切,藥效不穩定,起效慢,治療時間長等缺點。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510050515.7公開了一種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中藥,該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制備原料組成:柴胡50-70份、醋香附70-90份、郁金40-50份、川芎40-50份、路路通50-70份、綠萼梅35-45份、生麥芽70-90份、玫瑰花35-45份、香櫞40-50份、合歡皮50-70份、茯苓80-100份、炒白術80-100份、炒白芍50-70份、炒枳殼45-55份、陳皮45-55份、木香35-45份、川楝子45-55份、烏藥40-50份、葛根45-55份、佛手45-55份、檀香25-35份和炙甘草25-35份。該發明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效果,但是,該發明藥物組方復雜、成分多、用藥量大、制備工藝復雜、治療時間長、藥效相對緩慢。【
發明內容】[0011]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藥物組合物,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調節配伍,克服現有技術不足,達到制備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療效好、針對性強、安全性高的目的。[0012]為實現本發明目的,發明人依據對中醫藥理論的研究和臨床反復地試驗,提供了含艾葉的藥物組合物用于制備治療腸易激綜合癥藥物中的用途,其技術方案如下:[0013]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組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制備原料:[0014]艾葉13-28份、刺梨20-24份、麥芽11-19份、黃柏11-17份、黃芪6-15份、紅花8-17份、薏苡仁6-14份、山藥9-18份、枳實3-12份、茯苓5-21份、當歸3-12份、蓮子4-9份和甘草6-10份。[0015]在該重量份數的范圍內,優選了3個療效最為顯著的配方:[0016]配方1:艾葉13份、刺梨20份、麥芽11份、黃柏11份、黃芪6份、紅花8份、薏該仁6份、山藥9份、枳實3份、茯苓5份、當歸3份、蓮子4份和甘草6份。[0017]配方2:艾葉28份、刺梨24份、麥芽19份、黃柏17份、黃芪15份、紅花17份、薏苡仁14份、山藥18份、枳實12份、茯苓21份、當歸12份、蓮子9份和甘草10份。[0018]配方3:艾葉21份、刺梨22份、麥芽15份、黃柏14份、黃芪11份、紅花18份、薏苡仁11份、山藥14份、枳實7份、茯苓13份、當歸7份、蓮子7份和甘草13份。[0019]將上述組方制備成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0020]S1、稱取各味原料藥材,分別去雜質,洗凈,烘干,切片后粉碎成粗粉;[0021]S2、取艾葉粗粉,置于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裝置中,加入粗粉總量30-45%體積分數為60-85%的乙醇,調控二氧化碳流量為15~20L/h,萃取壓力為15~20MPa,萃取溫度為40~60°C,萃取時間為1.5~2h,減壓分離制得到艾葉提取物,保留艾葉藥渣;[0022]S3、取刺梨、麥芽、黃柏、黃芪、紅花、薏苡仁、山藥、枳實、茯苓、當歸、蓮子和甘草粗粉,合并艾葉藥渣,加入粗粉總量15-20倍量的水,浸泡20-30分鐘,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得水提取液;[0023]S4、將S3制得的水提取液減壓濃縮至60°C下測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在55-65°C下加入藥液量7-10%的質量分數為0.8-1.2%的殼聚糖膠體溶液,攪拌5-10分鐘,在常溫下靜置12-24小時,1000-1200r/min離心10-15分鐘,取上清液,與艾葉提取物合并,減壓濃縮至60°C下測相對密度為1.20-1.35的浸膏。[0024]S5、將S4得到的浸膏減壓干燥,粉碎研磨,過80-200目篩,即得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原料細粉。[0025]進一步地,利用現代中藥制劑制備技術,往所述藥物組合物原料細粉中添加適當的輔料,制成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或糖漿等。[0026]本發明藥物組合物所用藥材的來源、性味、歸經及功效:[0027]艾葉:本品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0028]刺梨: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實;味甘、酸澀;歸脾、腎、胃經;具有健胃、消食、止瀉的藥效。[0029]麥芽: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而得;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的功效。[0030]黃柏: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的干燥樹皮;味苦、寒,性平;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藥效。[0031]黃芪:本品為豆科黃芪屬黃耆種黃芪的根;味甘,性溫;歸心、肺、脾、腎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斂瘡的功效。[0032]紅花: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夏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藥效。[0033]薏苡仁: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種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的藥效。[0034]山藥: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