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中藥領域,特別設及一種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針灸理療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電、光、聲、磁、熱和力等因素作用 于機體,W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
[0003] 根據中國傳統醫學,健康的身體取決于一種極其重要的能量循環,運就是身體中 的"氣"。運種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脈絡中(十二經),穴位便坐落在運些脈絡之上。當一個器官 過渡活躍或是機能減退的時候,能量的循環則變得不正常。經脈當中產生了一個堵塞的地 方,必須將之打通。所W通過針刺則可W治療病患,使脈絡的循環恢復正常。
[0004] 理療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針灸、推拿、拔罐、氣功等療法一直沿用 至今,可見,理療在防治疾病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已成為臨床綜合治療中重要組成部分。用 理療治療某些疾病比藥物治療療效好,副作用少,不用住院,治療費用低。
[0005]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在進行針灸理療時,理療師常常應用一類外用藥物作為輔 助藥劑,輔助治療疾病,但是現有的藥物種類雜亂,有些患者使用后甚至出現皮膚過敏等健 康問題。
[0006] 中藥學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具有作用強、見效快、藥效持久等優點,且沒有依賴 性、耐藥性W及毒副作用,若從中研制一種藥物輔助理療使用對于理療治療疾病具有十分 顯著的療效。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本發明外用藥膏所 選藥材配伍相宜,諸藥相合能夠根除風濕骨痛的內邪,增強抵御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的能 力,有效防止理療愈后復發,強化免疫系統防御能力,并打通肝腎代謝通道,活血逐疲,加快 肝腎排寒、排濕功能,使人體自身形成強有力的風寒濕毒抵抗能力,使針灸理療達到最佳效 果,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000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9] -種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制成所述外用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 量份數為:
[0010] 柳葉60-84份 寶蓋草55-79份地錦52-76份 牛尾菜52-76份
[0011] 繁縷48-66份 走游草45-65份桃根45-65份 小蕓木42-60份
[0012] 五加葉42-60份 松節40-56份 樹韭菜40-56份 槐枝37-51份
[0013] 黃確葉36-48份南藤30-42份 香精根30-42份梓白皮25-38份。
[0014] 制成所述外用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15] 柳葉78份 寶蓋草73份地錦70份 牛尾菜70份
[0016] 繁縷60份 走游草60份桃根60份 小蕓木54份
[0017]五力帥54份松節52份 樹韭菜52份槐枝47份
[0018] 黃確葉45份南藤39份 香精根39份梓白皮34份。
[0019] 制成所述外用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20] 柳葉72份 寶蓋草67份地錦64份 牛尾菜64份
[0021] 繁縷56份 走游草55份桃根55份 小蕓木50份
[0022] 五加葉50份松節48份 樹韭菜48份槐枝43份
[0023] 黃確葉42份南藤36份 香精根36份梓白皮31份。
[0024] 制成所述外用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25] 柳葉66份 寶蓋草61份地錦58份 牛尾菜58份
[0026] 繁縷52份 走游草50份桃根50份 小蕓木46份
[0027] 五加葉46份松節44份 樹韭菜44份槐枝40份
[00%]黃確葉39份南藤33份 香精根33份梓白皮28份。
[0029] -種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W下工藝步驟:
[0030] (1)將柳葉和南藤拌勻后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2-3小時,過濾,取藥液;在剩余的殘 渣中再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2小時,過濾,取藥液;合并兩次藥液,將藥液濃縮至65°C環境 下相對密度為1.20-1.25的稠膏,備用;
[0031] (2)將寶蓋草、牛尾菜、繁縷和樹韭菜去雜質洗凈,切成小塊,置于攬拌器內絞碎, 取汁液備用;
[0032] (3)將地錦、桃根、槐枝、黃確葉、香精根和梓白皮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 蒸饋水浸泡4-5小時后,加熱煮沸3-4小時,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饋水加熱煮沸2-3小 時,提取;第=次加6-8倍量蒸饋水加熱煮沸1-2小時,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得濾液備用;
[0033] (4)將走游草、小蕓木、五加葉和松節去雜質,微波烘干,置于研鉢內研末,過180目 細粉,備用;
[0034] (5)將上述步驟(1)-(4)所制得的稠膏、汁液、濾液和細粉混合,加入凡±林后,審U 備為外用軟膏劑產品,即為所述的用于輔助針灸理療的外用藥膏。
[0035] 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36] 柳葉:味苦,性寒;歸肺、腎、屯、經。清熱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主慢性氣管炎, 尿道炎,膀脫炎,膀脫結石,白濁,高血壓,癡痘腫毒,燙火傷,關節腫痛,牙痛,額疹,皮膚痊 癢。《日華子本草》載:"治天行熱病,療瘡,傳尸骨蒸勞;湯火瘡毒入腹熱悶;并下水氣;煎膏 續筋骨,長肉止痛;牙痛煎含。"
[0037] 寶蓋草:味辛、苦,性微溫。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半身不遂,面竣,黃痘,鼻淵,療痛,腫毒,黃水瘡。《植物名實圖考》載:"養筋,活血,止遍身疼 痛。"
[0038] 地錦:味辛、微澀,性溫;歸肝經。桂風止痛,活血通絡。主風濕搏痛,中風半身不遂, 偏正頭痛,產后血疲,腹生結塊,跌打損傷,癡腫瘡毒,潰瘍不斂。《江西中藥》載:"活血桂風。 幾筋骨疼痛,及婦人赤白帶下等之由于血滯者,皆主治之。近時用作桂風止痛藥,適用于關 節風濕,腰腳軟弱等癥。"
[0039] 牛尾菜:味甘、苦,性平;歸肝、肺經。桂風濕,通經絡,桂疲止咳。主風濕搏證,勞傷 腰痛,跌打損傷,咳嗽氣喘。《陜西中草藥》載:"桂風濕,活血通絡,消炎鎮痛,治風濕性關節 炎,筋骨疼痛,高血壓所致之偏擁,骨髓炎,骨結核。"
[0040] 繁縷:味微苦、甘、酸,性涼;歸肝、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消癡,活血止痛,下乳。主 頻疾,腸癡,肺癡,乳癡,療瘡腫毒,持瘡腫痛,出血,跌打傷痛,產后疲滯腹痛,乳汁不下。《湖 南藥物志》載:"止小便利,遺尿,洗手足風丹,遍身癢痛。"
[0041] 走游草:味辛,性溫;歸肝、脾、腎經。桂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風濕搏痛, 跌打損傷,流注疲核,癡瘡腫毒,毒蛇咬傷。《四川中藥志》載:"發散風濕,行血導滯。治頭痛、 身痛、筋骨痛、風濕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瘡毒。"
[0042] 桃根:味苦,性平;歸肝經。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消癡腫。主黃痘,吐血,贓血,經閉, 癡腫,持瘡,風濕搏痛,跌打勞傷疼痛,腰痛,額氣腹痛。《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載:"行血。治腰 痛。"
[0043] 小蕓木:味苦、辛,性溫;歸胃、膀脫、肺經。疏風解表,溫中行氣,散疲消腫。主流感, 感冒咳嗽,胃痛,風濕搏痛,跌打腫痛,骨折。《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載:"疏風解表,溫中行氣, 消腫散疲,止血。治流感,追疾,跌打損傷,胃痛,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出血,骨折。"
[0044] 五加葉:味辛,性平。散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主皮膚風濕,跌打腫痛,痛痛, 丹毒。《生草藥性備要》載:"敷跌打,消腫痛。"
[0045] 松節:味苦,性溫;歸肝、腎經。桂風燥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主風寒濕搏,歷節風 痛,腳搏瘦軟,跌打傷痛。《濱南本草》載:"行經絡,治疲火,筋骨疼痛,濕搏瘦軟,強筋骨。"
[0046] 樹韭菜:味微苦,性溫;歸肝、胃經。理氣,活血,止痛。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勞傷 痛,胃氣痛,小兒驚風,巧積,目繫,干血瘦。
[0047] 槐枝:味苦,性平;歸屯、、肝經。散疲止血,清熱燥濕,桂風殺蟲。主崩漏,赤白帶下, 持瘡,陰囊濕癢,屯、痛,目赤,抓癖。《濱南本草》載:"洗皮膚滿i,去皮膚痊癢之風。"
[0048] 黃確葉:味澀,性平。桂風通絡,止癢斂瘡,活血消腫。主筋骨疼痛,迎風流淚,皮膚 病癢,賺瘡,跌打損傷,骨折。《本草求原》載:"續筋骨,止痛,消疲,去骨內風。"
[0049] 南藤:味辛、溫,性甘;歸肝、脾、小腸經。桂風濕,強腰膝,補腎壯陽,止咳平喘,活血 止痛。主風寒濕搏,腰膝酸痛,陽瘦,咳嗽氣喘,痛經,跌打腫痛。《開寶本草》載:"主風血,補 衰老,起陽,強腰腳,除搏,變白,逐冷氣,排風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0050] 香精根:味辛,性溫;歸肝、脾經。溫中止痛,辟穢和中,桂風除濕。主胃腕疼痛,霍亂 吐瀉,風濕搏痛,皮膚痊癢。《貴陽民間藥草》載:"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 腳汗。"
[0051] 梓白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