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消腫;行氣散瘀。
[0056]水生黍:功能:清心肝熱、利水。
[0057]鷹不泊:功能:清熱祛濕、利水消腫。
[0058]粗葉榕:祛風濕,益氣固表。
[°°59]量天尺:功能:清肺熱、止咳嗽。
[0060]白花蛇舌草:功能:能清血熱、消風散氣、解毒退腫、止痛。
[0061 ]鐵珊:功能:收斂止咳。
[0062]九節:功能:開胸消滯、清熱解毒、祛風去濕。
[0063]南蛇簕:功能:止癢、解毒、消腫。
[0064]矮莖朱砂根:祛風清熱,散瘀消腫。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0065]射干:入肺、肝經。功能:清熱解毒,消痰散結,散血消腫。
[0066]薄荷:入肺、肝經。功能:發汗,散風熱。
[0067]勝紅薊:入肺、心包二經。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0068]太子參:入脾、肺經。功能:補氣、生津。
[0069]附子:入十二經。功能:回陽補火,逐火寒濕。
[0070]黃精:入脾,肺、胃經。主治:脾尾虛弱,肺虛咳嗽,消渴(糖尿病)等癥。
[0071 ]伸筋草:功能: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
[0072]白背三七莖葉:清熱,舒筋,止血,祛瘀。
[0073]烏欖:功能:舒筋活絡、祛濕。
[0074]蔥白:入肺、胃經。發表,通陽,解毒。
[0075]白芷:入肺、胃經。功能:發表散風。消腫止痛。
[0076]升麻:入肺、脾、胃經。功能:發表、升陽、透疹解毒。
[0077]知母:歸肺、胃、腎經。
[0078]清熱瀉火、養陰潤燥、滋陰退熱、用于陰虛消渴。
[0079]桂枝:入心、肺、膀胱經。功能:助陽解表,溫通經脈,溫化水濕。
[0080]本發明的藥劑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穩定、且易于掌握,設備簡單、投資省、操作簡單、生產周期短等優點,商用家用均可。
[0081 ] 實施例2
[0082]本發明為一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25份、大葉桉葉19份、芒果葉22份、野黃皮18份、水生黍18份、鷹不泊18份、粗葉榕19份、量天尺18份、白花蛇舌草17份、鐵珊18份、九節18份、南蛇簕18份、矮莖朱砂根18份、射干16份、薄荷18份、勝紅薊16份、太子參18份、附子16份、黃精16份、伸筋草16份、白背三七莖葉12份、烏欖14份、蔥白14份、白芷10份、升麻10份、知母9份、桂枝9份。
[0083]—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驟制成:
[0084](I)將白欖、大葉桉葉、鷹不泊、南蛇簕、矮莖朱砂根、射干取出總量的一半進行粉碎,粉碎成300目的細粉;
[0085](2)將其余的原料用水浸泡24小時后,煎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二;
[0086](3)去掉藥渣留藥液,在藥液內加水再次蒸煮8小時;
[0087](4)將蒸煮的后的藥液在75攝氏度的溫度下加熱至糊狀;
[0088](5)將步驟(I)的細粉倒入步驟(4)完成后的糊狀藥液內,攪拌混合后加入魚膠,攪拌混合后裝瓶待用。
[0089]實施例3
[0090]本發明為一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15份、大葉桉葉15份、芒果葉15份、野黃皮15份、水生黍15份、鷹不泊15份、粗葉榕13份、量天尺13份、白花蛇舌草13份、鐵珊12份、九節12份、南蛇簕12份、矮莖朱砂根12份、射干10份、薄荷10份、勝紅薊10份、太子參9份、附子10份、黃精10份、伸筋草9份、白背三七莖葉8份、烏欖8份、蔥白8份、白JE6份、升麻6份、知母6份、桂枝6份。
[0091 ] 一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驟制成:
[0092](I)將白欖、大葉桉葉、鷹不泊、南蛇簕、矮莖朱砂根、射干取出總量的一半進行粉碎,粉碎成250目的細粉;
[0093](2)將其余的原料用水浸泡24小時后,煎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二;
[0094](3)去掉藥渣留藥液,在藥液內加水再次蒸煮8小時;
[0095](4)將蒸煮的后的藥液在75攝氏度的溫度下加熱至糊狀;
[0096](5)將步驟(I)的細粉倒入步驟(4)完成后的糊狀藥液內,攪拌混合后加入魚膠,攪拌混合后裝瓶待用。
[0097]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10-25份、大葉桉葉9-19份、芒果葉10-22份、野黃皮9-18份、水生黍8-18份、鷹不泊8-18份、粗葉榕9-19份、量天尺8-18份、白花蛇舌草6-17份、鐵珊6-18份、九節5-18份、南蛇簕6-18份、矮莖朱砂根6_18份、射干6_16份、薄荷6_18份、勝紅薊6-16份、太子參5-18份、附子6_16份、黃精5-16份、伸筋草6-16份、白背三七莖葉4-12份、烏欖4-14份、蔥白4-14份、白芷2-10份、升麻2-10份、知母3-9份、桂枝2-9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喉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12-18份、大葉桉葉10-17份、芒果葉12-19份、野黃皮10-16份、水生黍10-16份、鷹不泊10-16份、粗葉榕11-15份、量天尺12-17份、白花蛇舌草9-15份、鐵珊8-13份、九節8-14份、南蛇簕10_15份、矮莖朱砂根10_15份、射干8_14份、薄荷9_14份、勝紅薊8_15份、太子參7_14份、附子9-13份、黃精8-13份、伸筋草7-13份、白背三七莖葉6-10份、烏欖6-10份、蔥白7-11份、白芷3-7份、升麻5-8份、知母4-7份、桂枝4-8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白喉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15份、大葉桉葉15份、芒果葉15份、野黃皮15份、水生黍15份、鷹不泊15份、粗葉榕13份、量天尺13份、白花蛇舌草13份、鐵珊12份、九節12份、南蛇簕12份、矮莖朱砂根12份、射干1份、薄荷1份、勝紅薊1份、太子參9份、附子1份、黃精1份、伸筋草9份、白背三七莖葉8份、烏欖8份、蔥白8份、白JE6份、升麻6份、知母6份、桂枝6份。4.一種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的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制成: (1)將白欖、大葉桉葉、鷹不泊、南蛇簕、矮莖朱砂根、射干取出總量的一半進行粉碎,粉碎成200-300目的細粉; (2)將其余的原料用水浸泡24小時后,煎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二; (3)去掉藥渣留藥液,在藥液內加水再次蒸煮8小時; (4)將蒸煮的后的藥液在75攝氏度的溫度下加熱至糊狀; (5)將步驟(I)的細粉倒入步驟(4)完成后的糊狀藥液內,攪拌混合后加入魚膠,攪拌混合后裝瓶待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白喉的中成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欖10-25份、大葉桉葉9-19份、芒果葉10-22份、野黃皮9-18份、水生黍8-18份、鷹不泊8-18份、粗葉榕9-19份、量天尺8-18份、白花蛇舌草6-17份、鐵珊6-18份、九節5-18份、南蛇簕6-18份、矮莖朱砂根6-18份、射干6-16份、薄荷6-18份、勝紅薊6-16份、太子參5-18份、附子6-16份、黃精5-16份、伸筋草6-16份、白背三七莖葉4-12份等。本發明的藥劑與現有的藥劑相比,短期內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按療程服用可使白喉治愈,療效顯著。
【IPC分類】A61P31/04, A61K36/899
【公開號】CN105582374
【申請號】CN201510694588
【發明人】孫明忠
【申請人】孫明忠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