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及制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貼劑,特別是涉及一種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及制法。
【背景技術】
[0002] 凍瘡是長期暴露于寒冷環境中而引起的局限性紅斑炎癥性皮膚損傷。為冬季常見 病,患者多具有凍瘡素質。至春季轉暖后自愈,但轉年冬季易復發。典型皮損為局限性指蓋、 蠶豆大小、暗紫紅色隆起水腫性斑塊或硬結,境界不清,邊緣鮮紅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緊張 光亮、觸之冰涼、壓之褪色、去壓后恢復較慢。凍瘡是較長時間的寒冷和潮濕刺激引起的局 部充血性紅斑和潰爛。好發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緣、耳廓、鼻尖等處,常呈對稱分布。 皮膚長期受寒冷刺激,可致皮下動脈收縮,久之血管麻痹而擴張,使靜脈瘀血,毛細血管擴 張伴通秀性增高,血漿滲入組織間隙而發病。寒暖急轉、空氣潮濕、手足多汗、外周血循環不 良、貧血、缺乏運動以及鞋襪過緊均可助其發生。凍瘡多見于兒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動者。 初發時,局部呈暗紫色水腫性斑,境界不清,壓之褪色,觸之濕冷。早期感覺麻木,逐漸發癢, 受熱后加劇。重者可出現水皰,破裂后形成潰瘍。本病病程迀延,常冬至而發,春暖而止。
[0003] 根據凍傷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度。I度(紅斑性凍瘡):損傷在表皮層,皮膚紅 月中,疼痛瘙癢。Π 度(水皰性凍瘡):損傷達真皮層,先出現紅腫,繼而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或 血皰,局部感覺遲鈍,疼痛較劇烈。m度(壞死性凍瘡):損傷皮膚全層,嚴重者可深達皮下, 肌肉或整個肢體壞死,一般傷后3-7天出現水皰,肢體活動受限,病變部位變紫黑色,周圍水 月中,疼痛明顯,約7天后出現干性壞疽,患部感覺和功能完全喪失。約2-3周后,凍傷壞死組織 與正常組織分離。如感染毒邪可變為濕性壞疽。全身可伴有發熱、惡寒等癥,甚至出現內陷 證。全身性凍瘡者,初起出現寒戰,繼則感覺遲鈍,疲乏無力,視物模糊,幻覺,嗜睡,不省人 事,體溫逐漸降低,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呼吸變淺,脈搏細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 亡。
[0004] 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記載的"凍瘡"、"凍爛腫瘡"相類似。如《外科啟玄》凍瘡記載: "凍瘡多受其寒冷,致令面目手足初痛次腫,破出膿血,遇暖則發燒。亦有元氣弱之人,不耐 其冷者有之"。又如《諸病源候論》凍爛腫瘡候記載:"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于肌 膚,血氣壅澀,因而瘃凍,欣紅疼腫,便成凍瘡"。凍瘡又名凍風,凍瘃。多因氣候寒冷傷及肌 膚皮肉,氣血凝滯不能運達而發者。其證多見于手足、耳廓、顏面等暴露部位,患處皮膚先呈 蒼白,漸見青紫而顯紅斑片狀,自覺燒灼癢痛,甚則局部搔癢麻木,破潰而成瘡,纏綿難愈。 [0005] 申請公布號CN104547984A(申請號201410313788.1)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 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活全蝎18_22g;黃芪13-17g;當歸9-1 Ig;桂枝9-1 Ig;透骨草9-1 Ig;防風5-7g;五加皮4-6g;土元4-6g;川考4-6g;白]E5-7g;肉桂 4_6g;香附4-6g;獨活4-6g;威靈仙2.5-3.5g;白芨2.5-3.5g;元胡 1.5-2.5g;干辣椒 1.5-2.5g;生姜5-7g;川椒1.5-2.5g;甘草2.5-3.5g。申請公布號CN 103908647 A(申請號 201410113828.8 )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凍瘡膏,由以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蟹殼 30-40份,生姜10-20份,白灼5-12份,當歸4-8份,蘆薈15-20份,蜂蜜6-15份,薄荷5-8份,陳 皮4-6份,羊脂5-10份,凡士林10-20份,玫瑰香精2-4份,水80-100份。申請公布號CN 104922616 A(申請號201410108602.9)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專治凍瘡的中藥,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桃仁5-10份、桂枝15-30份、五靈脂12-20份、川芎8-13份、馬鞭 草23-35份、虎杖15-20份、炮姜20-30份、紫草35-50份、郁金2-9份。
[0006] 治療凍瘡的西藥大多以化學品為主要原料,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中藥治 療凍瘡效果顯著,但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治療凍瘡的中藥藥物存在治療時間長、效果不理想、 藥物價格高等不足。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通絡止痛、理氣活血、溫陽散寒功效的主治凍瘡的 中藥貼劑及制法。
[0008]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大麥苗9-13;胡桐淚6-12;梵天花3-9;枳犋葉7-13;通草3-9;梓白皮6-11;無箣根8-13;苦楝皮5-10; 土千年健3-7; 竹葉蕉6-10;黃芪7-11;化氣蘭4-9;午香草8-12;雀翹5-8;鐵筷子6-13;聚乙烯醇4-9;月桂 基硫酸鈉5-10。
[0009] 優選的方案是:大麥苗10-12;胡桐淚8-10;梵天花5-7;枳犋葉9-11;通草4.5-7.5; 梓白皮7-10;無箣根9-12;苦楝皮6.5-8.5; 土千年健4-6;竹葉蕉7-9;黃芪8-10;化氣蘭5-8; 午香草9-11;雀翹6-7;鐵筷子8-11;聚乙烯醇5-8;月桂基硫酸鈉6.5-8.5。
[0010] 更加優選的:大麥苗11;胡桐淚9;梵天花6;枳犋葉10;通草6;梓白皮8.5;無箣根 10.5;苦楝皮7.5; 土千年健5;竹葉蕉8;黃芪9;化氣蘭6.5;午香草10;雀翹6.5;鐵筷子9.5; 聚乙烯醇6.5;月桂基硫酸鈉7.5。
[0011]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 通草置于炒藥鍋內,文火加熱翻炒5-9分鐘(優選文火加熱翻炒6-8分鐘),淋入麻 油,炒至藥材表面呈金黃色,取出,備用; (2) 胡桐淚置于無煙武火上煅燒至通體發紅,取出,放涼,與黃芪、梓白皮、苦楝皮、無箣 根、化氣蘭和竹葉蕉一同粉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乙醇回流提取兩次,第一次提 取26-40分鐘(優選第一次提取30-36分鐘),第二次提取18-34分鐘(優選第二次提取23-29 分鐘),合并兩次醇提液,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3) 將步驟(1)處理后的通草與大麥苗、梵天花、枳犋葉、土千年健、午香草、雀翹和鐵筷 子混合,置于煎鍋內,加清水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40-60分鐘(優選每次各煎煮45-55分 鐘),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步驟(2)所得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濃縮至比重為1.26,調節 PH,得中藥濃縮浸膏,備用; (4) 取聚乙烯醇、月桂基硫酸鈉加水溶脹,水浴溶解后,加入其它輔料,攪拌均勻,制成 基質,備用; (5) 將步驟(3)所得中藥濃縮浸膏以70%的乙醇溶解后,與步驟(4)所得基質混合均勻, 以流涎工藝均勻地涂布于棉布上,貼于壓敏膠上,即得。
[0012]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1)中麻油的量為通草 量的0.12-0.20倍(優選的麻油的量為通草量的0.14-0.18倍,更加優選的麻油的量為通草 量的0.16倍)。
[0013] 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中乙醇的量為所述 原料藥量的6.5-9.5倍(優選的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藥量的7.5-8.5倍,更加優選的乙醇的 量為所述原料藥量的8倍)。
[0014] 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3)中清水的量為所述 原料藥量的8-12倍(優選的清水的量為所述原料藥量的9-11倍,更加優選的清水的量為所 述原料藥量的I 0倍)。
[0015] 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3)中調節pH為6.5-7.5(優選的調節pH為6.8-7.2,更加優選的調節pH為7.0)。
[0016] 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4)中水浴溶解的溫度 為75-95°C (優選的水浴溶解的溫度為80-90°C,更加優選的水浴溶解的溫度為85°C )。
[0017] 上述主治凍瘡的中藥貼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4)中所述輔料為質量 分數為1%-3%的羊毛脂和質量分數為2%_4%的凡士林(優選的所述輔料為質量分數為1.5%-2.5%的羊毛脂和質量分數為2.5%-3.5%的凡士林,更加優選的所述輔料為質量分數為2%的 羊毛脂和質量分數為3%的凡士林)。
[0018] 本發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 大麥苗:基原: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幼苗。性味:甘;辛;寒。功能主治:利濕退黃;護膚劍 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