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艾葉的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有艾葉的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 中藥組合物。
[0002]
【背景技術】
[0003]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其實質是胃粘膜 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后,由于粘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發生改建,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 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它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疾病,起病多緩慢,其發病率在各種胃 病中居首位,且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
[0004] 大多數慢性胃炎患者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上腹隱痛、上腹飽脹、食物不消化、 惡心嘔吐、噯氣和反酸等。
[0005]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以下5個因素有關:(1)急性胃 炎的遺患: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變持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2)刺激性性 食物和藥物;(3)十二指腸液的反流入胃;(4)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如慢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機能減退或亢進、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5)病毒感染 因素。
[0006] 中醫上通常將胃炎分為4類,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 等病癥范疇,分別為:肝胃氣滯型、脾虛胃熱型、脾胃虛弱型、胃陰不足型。胃炎的病因較復 雜,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 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癥狀。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辨證論治。
[0007] 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常見類型,患者胃脘墜脹不舒,食欲不振,嘔吐 酸水,隱隱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則輕,餓時疼甚,進食稍減,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質淡、胖 大、邊有齒印,苔薄白,脈象沉細弱或浮大無力。證屬中氣不足、脾胃虛寒,宜補中益氣,健脾 溫胃。
[0008] 由于中醫治療具有豐富的用藥經驗和中醫藥理論基礎,講求辨證論治,無論是對 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病因病機的認識還是診斷治療方面現代中醫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針 對不同類型的胃炎,能夠對癥下藥,合理配伍,從而起到縮短病程、完全治愈的效果。
[0009] 目前公開的治療慢性胃炎的發明專利有很多,例如:201310693697 .0、 201510051352.4、201410556293.1、201310457618.6 等。但是慢性胃炎病癥類型多樣,針對 性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發明專利卻很少,中國專利申請201410771775.9公開了一種 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藥,主要由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厚樸、高良姜、大棗、當 歸、人參和甘草制成。該發明中藥雖然具有補脾養胃、調和胃氣的作用,能夠減輕患者的胃 炎病癥,但是,該發明藥物中含有當歸、人參和黨參等名貴藥材,來源少,成本高,極大的限 制了該發明藥物的使用。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通 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調節配伍,達到針對性強、顯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目 的。
[0011]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的試驗和驗證,提 供了一種治療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制備原料: 艾葉15-30份、豆黃13-25份、茯苓14-24份、蒼術9-17份、山藥11-17份、砂仁9-15份、芡 實7-13份、石斛8-13份、茼蒿6-13份、玫瑰花5-12份、高良姜4-9份和甘草5-11份。
[0012]在該配比范圍內,優選了 3個療效較為顯著的配比: 配比1:艾葉15份、豆黃13份、茯苓14份、蒼術9份、山藥11份、砂仁9份、芡實7份、石斛8 份、茼蒿6份、玫瑰花5份、高良姜4份和甘草5份。
[0013] 配比2:艾葉30份、豆黃25份、茯苓24份、蒼術17份、山藥17份、砂仁15份、突實13份、 石斛13份、茼蒿13份、玫瑰花12份、高良姜9份和甘草11份。
[0014] 配比3:艾葉23份、豆黃19份、茯苓19份、蒼術13份、山藥14份、砂仁13份、芡實10份、 石斛1 〇份、茼蒿9份、玫瑰花7份、高良姜6份和甘草8份。
[0015]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 稱取各味原料藥材,分別去雜質,洗凈,烘干,切片后粉碎成粗粉; 52、 將艾葉、豆黃、山藥、砂仁、茼蒿和玫瑰花粗粉混勻,按照粗粉總重量的7-14倍量加 水,回流煎煮2-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在45-65°C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5 的中藥浸膏I; 53、 將茯苓、蒼術、芡實、石斛、高良姜和甘草粗粉混勻,按照粗粉總重量的4-9倍量加入 體積濃度為47-63%的乙醇溶液,浸泡18-30h,再回流提取3-6次,每次2-6h,過濾,取濾液,濾 液經堿化后冷藏靜置,再過濾,所得濾液經減壓濃縮和微波干燥得浸膏物Π; 54、 將浸膏物I和Π充分混合,以進風溫度為120-140°C,出風溫度為75-95°C的離心噴 霧干燥制備成中藥膏粉; 55、 將中藥膏粉充分溶于水,減壓干燥,粉碎研磨,過80-200目篩,即得中藥組合物原料 細粉。
[0016] 進一步地,利用現代通用的中藥組合物技術,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成片劑、膠囊 劑、顆粒劑或散劑。
[0017] 本發明中藥組方所用中藥材的來源、性味、歸經及功效: 艾葉:本品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理氣 順血、逐寒祛濕的功效。用于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汁又殺蛔蟲,解腹脹滿。
[0018] 豆黃: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黑色的種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味甘、性溫;歸 脾、胃經;具有祛風除濕,健脾益氣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胃脘妨悶、五藏不足氣、胃氣結 積。
[0019]茯苳: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 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健脾寧心的功效。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 神不安,驚悸失眠。
[0020] 蒼術:本品為菊科植物茅蒼術的干燥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 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用于脘腹脹滿,泄瀉,風濕痹痛,風寒。
[0021] 山藥: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 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尿頻,虛熱 消渴。
[0022] 砂仁:本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實。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 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 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23] 芡實: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 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效。用于遺尿尿頻,脾虛久瀉。
[0024] 石斛:本品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的新鮮或干燥莖。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具有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
[0025] 茼蒿:本品為菊科植物茼蒿的莖葉。味辛、甘,性涼;歸心、脾、胃經;具有和脾胃,消 談飲,安心神的功效。主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煩熱不安。
[0026] 玫瑰花: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行 氣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氣痛,食少嘔惡。
[0027] 高良姜:本品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莖。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具有溫胃散 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0028] 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味甘,性平; 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于脾 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 性,調和諸藥的功效。
[0029]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配伍分析: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組方依據中醫藥基礎理論對脾虛胃弱型慢性胃炎的辨證認知,遵循 中藥的配伍理論,強化了藥材的使用量。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