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中暑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中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中暑的中藥配方,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陰虛動風型中暑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0002]中暑是由于高溫環(huán)境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量引起臨床以高熱、虛脫、痙攣和昏迷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饑餓、失水、失鹽、穿著不透風或緊身衣褲以及發(fā)熱、甲亢、糖尿病、心臟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癥或服用阿托品和其他抗膽堿能藥物的患者在炎夏容易誘發(fā)中暑。根據(jù)中暑的不同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一般將中暑分為三種類型,但?;祀s同時存在,(1)熱射病:在夏季從事體力勞動或生產環(huán)境中熱源的輻射熱增加人體熱量和影響人體散熱,引起體內熱蓄積,導致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心輸出量減少、汗腺功能衰竭,從而使體內更多的熱蓄積,就能發(fā)生本病。(2)熱衰竭:易發(fā)生在不適應熱環(huán)境勞動的新工人和體弱者。其主要發(fā)病機制與出汗多和心血管功能紊亂引起低血容量和低水鹽血癥,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3)熱痙攣:常發(fā)生在高溫環(huán)境下進行強體力勞動、大量出汗、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者。
[0003]中醫(yī)認為,中暑指因夏季在高溫或烈日下勞作,或處于氣候炎熱濕悶的環(huán)境,暑熱或暑濕穢濁之邪卒中臟腑,熱閉心神,或熱盛津傷,引動肝風,或暑閉氣機。中醫(yī)根據(jù)辨證分型為:(1)暑熱(內郁)證:壯熱,煩躁,頭痛,頭暈,口渴多飲,汗多,體倦,面赤氣粗,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洪大。(2)暑熱閉神證:發(fā)熱口渴,神志躁擾不寧或昏迷,身灼熱,尿短黃,息粗氣喘,面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或沉實。(3)暑熱動風證:壯熱不退,躁擾不寧甚或神昏,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雙目上視,面赤息粗,舌紅苔黃少津,脈弦數(shù)。(4)暑閉氣機證:發(fā)熱無汗,煩躁,胸悶脘痞,惡心嘔吐,劇烈腹痛或頭痛而脹,甚或神昏、耳聾、肢厥,舌紅苔黃,脈弦或沉伏。(5)暑傷津氣證:發(fā)熱,口渴,汗多或無汗,心煩,神疲思睡,氣短乏力,尿短黃,舌紅,苔黃少津,脈細數(shù)無力。(6)陽脫證: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尿量減少,面色蒼白,呼吸淺促,脈細欲絕。回陽固脫。(7)陰虛動風證:五心煩熱,口燥咽干,胸悶汗出,四肢抽搐或痙攣疼痛,或肢體麻木、震顫,小便短少,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8)暑傷肺絡證:感受暑熱,驟然咳血、衄血,身熱,口渴,咳嗽氣喘,頭目不清,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無力。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中暑的中藥配方,尤其適用于治療陰虛動風型中暑,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0005]針對于中暑的治療,申請人在大量臨床中總結發(fā)現(xiàn),在陰虛動風型中暑的情況下,目前治療往往只考慮滋陰熄風,但是由于陰虛往往會導致肺熱產生,患者伴隨有干咳等癥狀,往往會忽略或者延誤病癥的治療。申請人大量臨床后總結后得出,治療陰虛動風型中暑以滋陰熄風為主,宣肺止咳為輔。
[0006]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中暑的中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鱉甲15?20份、粗黃草15?20份、鉤石斛10?15份、角盤蘭10?15份、四棱通15?20份、狼尾巴蒿15?20份、九頭獅子草10?15份、小石韋10?15份、麻黃15?20份、六月寒10?15份、水珠草5?10份、甘草5?10份。
[0007]其中,優(yōu)選方案如下:
[0008]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鱉甲15份、粗黃草15份、鉤石斛10份、角盤蘭10份、四棱通15份、狼尾巴蒿15份、九頭獅子草10份、小石韋10份、麻黃15份、六月寒10份、水珠草5份、甘草5份。
[0009]也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鱉甲20份、粗黃草20份、鉤石斛15份、角盤蘭15份、四棱通20份、狼尾巴蒿20份、九頭獅子草15份、小石韋15份、麻黃20份、六月寒15份、水珠草10份、甘草10份。
[0010]也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鱉甲18份、粗黃草18份、鉤石斛12份、角盤蘭12份、四棱通18份、狼尾巴蒿18份、九頭獅子草12份、小石韋12份、麻黃18份、六月寒12份、水珠草8份、甘草8份。
[0011]將上述各原料藥制成本發(fā)明藥物的具體制備方法是:
[0012]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0013]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00?30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溫服。
[0014]藥理分析:
[0015]鱉甲:咸,微寒。歸肝、腎經。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用于陰虛發(fā)熱,勞熱骨蒸,虛風內動,經閉,癥瘕,久瘧瘧母。
[0016]粗黃草:甘、淡、微咸,寒。滋陰益腎,生津止渴。蜘蛛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弱。
[0017]鉤石斛:甘,微寒。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0018]角盤蘭:甘,溫。滋陰補腎,養(yǎng)胃,調經。用于神經衰弱,頭暈失眠,煩躁口渴食欲不振,須發(fā)早白,月經不調。
[0019]四棱通:澀、甘,微寒。清熱平肝,息風鎮(zhèn)痙,活血通經。主治風濕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骨折,小兒驚風,高血壓,偏頭痛,小兒脫肛。還可治帶下,外傷出血等癥。
[0020]狼尾巴蒿:為櫳牛兒苗科植物熏倒牛的果實。辛,涼。清熱鎮(zhèn)痙。
[0021]九頭獅子草:辛、微苦,涼。發(fā)汁解表,清熱解毒,鎮(zhèn)痙。用于感冒,咽喉腫痛,白喉,小兒消化不良,小兒高熱,癰_腫毒,毒蛇咬傷。
[0022]小石韋:性涼,味苦澀。鎮(zhèn)痙,利尿,止血。治小兒驚風,外傷出血。
[0023]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