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泄瀉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飲食所傷,或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樣為主證的病證,泄瀉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腸,其中主臟在脾,其致病原因包括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其主要致病因素為濕,即《難經》所謂“濕多成五泄”,治療泄瀉常用的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氫氧化鋁凝膠等以西藥為主,這些西藥治療泄瀉雖然見效快,但是患者易對其藥物產生依賴性,停藥后病情易出現反復,且西藥長期直接作用內臟,易給患者帶來其他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其協同作用,具有補脾止瀉、溫中散寒、化濕開胃之功效,對治療泄瀉具有療效顯著、見效快、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制備方法簡單的優點,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該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烏賊骨13?15份、瓦稷子10?13份、雞內金14?16份、龍眼核12?16份、罌粟殼10?14份、益智26?29份、肉果21?24份、番石榴嫩葉25?31份、荷葉13?16份、烏梅27?32份、胡椒10?15份、豬苓12?15份、良姜18?23份、老鸛草20?24份、藕節20?24份、白頭翁21?26份、鳳尾草10?14份、芡實50?54份、石榴皮33?36份、楊樹花13?15份、石楠藤13?17份、槐花13?16份、金櫻子33?37份、梧桐葉10?13份、番薯藤23?28份、仙鶴草13?16份、楂曲茶26?29份、伏龍肝43?48份。
[0005]優選地,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烏賊骨13份、瓦欏子10份、雞內金16份、龍眼核15份、罌粟殼10份、益智29份、肉果24份、番石榴嫩葉30份、荷葉13份、烏梅30份、胡椒15份、豬苓12份、良姜22份、老鸛草24份、藕節20份、白頭翁22份、鳳尾草13份、芡實50份、石榴皮35份、楊樹花13份、石楠藤17份、槐花15份、金櫻子34份、梧桐葉13份、番薯藤25份、仙鶴草16份、楂曲茶26份、伏龍肝43份。
[0006]優選地,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烏賊骨15份、瓦欏子13份、雞內金14份、龍眼核15份、罌粟殼12份、益智26份、肉果21份、番石榴嫩葉27份、荷葉16份、烏梅27份、胡椒12份、豬苓15份、良姜18份、老鸛草20份、藕節24份、白頭翁26份、鳳尾草11份、突實50份、石植皮33份、楊樹花15份、石楠藤14份、槐花13份、金櫻子35份、梧桐葉10份、番薯藤23份、仙鶴草14份、楂曲茶28份、伏龍肝48份。
[0007]優選地,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烏賊骨14份、瓦欏子12份、雞內金15份、龍眼核14份、罌粟殼12份、益智28份、肉果22份、番石榴嫩葉28份、荷葉15份、烏梅29份、胡椒13份、豬苓14份、良姜21份、老鸛草22份、藕節22份、白頭翁24份、鳳尾草12份、芡實52份、石榴皮35份、楊樹花14份、石楠藤15份、槐花14份、金櫻子35份、梧桐葉11份、番薯藤25份、仙鶴草15份、楂曲茶28份、伏龍肝45份。
[0008]—種治療泄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將雞內金、石榴皮放入鍋內,文火炒焦,取出放涼,研末,過200目,得細粉,備用;
(2)將肉果、番石榴嫩葉、金櫻子洗凈,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3)將烏賊骨、瓦欏子煅燒,冷卻研末,過200目,備用;
(4)將伏龍肝烘干粉碎,過200目細粉,備用;
(5)將益智、荷葉、烏梅、胡椒、老鸛草、藕節、白頭翁、鳳尾草、芡實、楊樹花、石楠藤、槐花、梧桐葉、番薯藤、仙鶴草、楂曲茶洗凈后放入容器內,加入9?12倍量的蒸餾水,浸泡6?8小時后,煮沸2?3小時,提取;再次加入6?9倍量蒸餾水,煮沸1.5?2小時,提取;最后,加入5?7倍量蒸餾水,加熱煮沸1?1.5小時,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4的稠膏,備用;
(6)將龍眼核、罌粟殼焙干,進行粉碎處理,研末,過180目,備用;
(7)將豬苓、良姜洗凈、切片,浸入2倍量的7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3小時,回收乙醇,濾過,得濾液,濃縮為60°C下相對密度為1.12?1.14的稠膏,備用;
(8)將上述步驟(1)所制得的細粉、步驟(2)所制得的汁液、步驟(3)所制得的細粉、步驟(4)所制得的細粉、步驟(5)所制得的稠膏、步驟(6)所制得的細粉和步驟(7)所制得的稠膏進行混合,制成膠囊、包裝,即得所述的治療泄瀉的藥物。
[0009]本發明中所述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荷葉:性平,味苦,歸肝經、脾經、胃經,清暑化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0010]益智:性溫,味辛,歸脾經、腎經,溫脾止瀉、攝唾、暖腎、固精縮尿。
[0011]烏梅:性平,味酸、澀,歸肝經、脾經、肺經、大腸經,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0012]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歸肺經、大腸經、腎經,斂肺,澀腸、止痛。
[0013]龍眼核:性平,味苦、澀,歸肝、脾、膀胱經,行氣散結、止血、燥濕。
[0014]番石榴嫩葉:性平,味苦、澀,大腸經,燥濕健脾、清熱解毒。
[0015]胡椒:性熱,味辛,歸胃、脾、腎、肝、肺、大腸經,溫中散氣、下氣止痛、止灣、開胃、解毒。
[0016]肉果:性溫、味辛,行氣止瀉、祛濕和胃、收劍團澀。
[0017]豬苓:性平,味甘、淡,歸腎經、膀胱經,利尿滲濕。
[0018]良姜:性熱,味辛,歸脾經、胃經,溫胃止嘔、散寒止痛。
[0019]麝香:性溫,味辛,歸心經、脾經,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
[0020]老鸛草:性平,味苦、辛,歸肝經、腎經、脾經,祛風濕、通經絡、止瀉痢。
[0021]藕節:性平,味甘、濕,歸肝經、肺經、胃經,收斂止血、化瘀。
[0022]白頭翁:性寒,味苦,歸胃經、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0023]鳳尾草:性寒,味微苦,歸大腸經、心經、肝經,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0024]芡實:性平,味甘、濕,歸脾經、腎經,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0025]石榴皮:性溫,味酸、澀,歸大腸經,澀腸止瀉、止血、驅蟲。
[0026]楊樹花:性寒,味苦,歸胃、大腸經,收斂止泄、清熱解毒、化濕止痢。
[0027]雞內金:性平,味甘,歸脾經、胃經、小腸經、膀胱經,健胃消食、澀精止遺。
[0028]石楠藤:性溫,味辛,歸肝、脾經,祛風濕、舒筋絡、強腰膝、除痹痛。
[0029]槐花: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大腸經,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0030]金櫻子:性平,味酸、甘、澀,歸腎經、膀胱經、大腸經,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0031]梧桐葉:性寒,味苦,歸肺、肝經,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
[0032]番薯藤:性微涼,味甘、澀,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
[0033]仙鶴草:性平,味苦、澀,歸心經、肝經,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
[0034]烏賊骨:性溫,味咸、澀,歸脾經、腎經,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
[0035]楂曲茶:燥濕運脾、消導積滯。
[0036]瓦欏子:性平,味甘、咸,歸肝、肺、胃經,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0037]伏龍肝:性溫,味辛,歸脾經、胃經,收斂止血、溫中止嘔、止瀉。
[003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其協同作用,具有補脾止瀉、溫中散寒、化濕開胃之功效,對治療泄瀉具有療效顯著、見效快、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制備方法簡單的優點,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0040]實施例1:
一種治療泄瀉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烏賊骨13份、瓦欏子10份、雞內金16份、龍眼核15份、罌粟殼10份、益智29份、肉果24份、番石榴嫩葉30份、荷葉13份、烏梅30份、胡椒15份、豬苓12份、良姜22份、老鸛草24份、藕節20份、白頭翁22份、鳳尾草13份、芡實50份、石榴皮35份、楊樹花13份、石楠藤17份、槐花15份、金櫻子34份、梧桐葉13份、番薯藤25份、仙鶴草16份、楂曲茶26份、伏龍肝43份。
[0041]—種治療泄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工藝步驟實現:
(1)將雞內金、石榴皮放入鍋內,文火炒焦,取出放涼,研末,過200目,得細粉,備用;
(2)將肉果、番石榴嫩葉、金櫻子洗凈,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3)將烏賊骨、瓦欏子煅燒,冷卻研末,過200目,備用;
(4)將伏龍肝烘干粉碎,過200目細粉,備用;
(5)將益智、荷葉、烏梅、胡椒、老鸛草、藕節、白頭翁、鳳尾草、芡實、楊樹花、石楠藤、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