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勞損患者大多無明顯外傷史,運動無明顯受限,主要突出表現為麻木、脹痛、有沉重感。用理療、按摩、拔罐、口服消炎止痛藥等手段,可以緩解不適,但很難徹底治愈病痛,往往癥狀時輕時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市面上現有的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產品由于沒有針對性和對消費者使用需要的考量,明顯效用不足,使用不便,使用周期長,考驗著消費者的耐心。與此同時,起效慢也使患者失去繼續使用的耐心,影響其重拾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狀態的時間成本。其中口服藥物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沒有直接針對病灶。其它手段如手術,和封閉治療對人體損傷大。貼敷產品由于缺乏對現代癥狀的考量,針對人群也并非是由于使用電子產品不當引起的勞損人群,故而缺乏時效性,針對性不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中藥制劑,該制劑能夠外用于頸肩腰背部的疼痛,涂抹或敷貼方式,制備方法簡單。
[0004]本發明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0005]—種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中藥制劑,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重量配比為:黃精10?20g、沒藥10?20g、乳香10?20g、北芪10?20g、白芷15?25g、生半夏15?25g、細辛5?15g、續斷5?15g、透骨草25?35g、天南星15?25g、生川烏15?25g、生草烏15?25g、桂枝10?20g、威靈仙10?20g、雞血藤25?35g、防風10?20g、羌活15?25g、地龍5?15g、伸筋草15?25g、海風藤25?35g、桃仁5?15g、紅花1?10g、生地10?20g、川考10?20g、當歸5?15g、白茍5?15g、秦充5?15g、炒萊菔子5?15g,該中藥制劑用于頸肩腰背部勞損。
[0006]進一步的,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重量配比為:黃精15g、沒藥15g、乳香15g、北芪15g、白芷20g、生半夏20g、細辛10g、續斷10g、透骨草30g、天南星20g、生川烏20g、生草烏20g、桂枝15g、威靈仙15g、雞血藤30g、防風15g、羌活20g、地龍10g、伸筋草20g、海風藤30g、桃仁10g、紅花5g、生地15g、川芎15g、當歸10g、白芍10g、秦艽10g、炒萊菔子10g。
[0007]如以上所述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a、將黃精、沒藥、乳香、北芪、白花、生半夏、細辛、續斷、透骨草、天南星、生川烏、生草烏、桂枝、威靈仙、雞血藤、防風、羌活、地龍、伸筋草、海風藤、桃仁、紅花、生地、川芎、當歸、白芍、秦艽、炒萊菔子切段,尺寸小于5cm,混合備用;
[0009]b、將步驟a中的混合物置于可密封容器內,加入52度酒精,使酒精沒過混合物,然后將容器密封并置于陰涼處保存;
[0010]c、將浸泡的混合物密封90天后,過濾去渣取液體,即得到中藥制劑。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中藥制劑可用于直接涂抹在頸肩腰背部位。
[0012]更進一步的,所述中藥制劑可用于敷貼在頸肩腰背部位。
[0013]本發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藥性如下:
[0014]黃精:性味甘、平,歸經脾、肺、腎經,功效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
[0015]沒藥:味辛、苦,性平。歸心、肝、脾經。散瘀定痛,消腫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病癥的治療。
[0016]乳香:辛、苦,溫。歸心、肝、脾經。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癰腫瘡瘍。
[0017]北芪:功能主治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癥;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癥;肺氣虛證。
[0018]白芷:辛,溫。入肺、脾、胃經。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0019]生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0020]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0021]續斷:性溫,味苦、辛,功能主治,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0022]透骨草:味甘、辛,溫,歸肺、肝二經,有祛風除濕、舒經活絡、活血止痛、解毒化疹的功效。
[0023]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除陰下濕,風眩。
[0024]生川烏:氣微,味辛、麻舌。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病癥。一般炮制后內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痛劑。
[0025]生草烏: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26]桂枝: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其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灣熱痢,脾虛泄灣功效。
[0027]威靈仙:性味,辛、咸,溫。歸經:歸膀胱經、肝經。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0028]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歸肝經,本品行血養血、舒筋活絡,為治療經脈不暢、絡脈不和病證的常用藥。
[0029]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脾、肝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用于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
[0030]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膀胱、腎經。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0031 ] 地龍:功能主治,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節疼痛,半身不遂等癥。外用涂丹毒、漆瘡等癥。
[0032]伸筋草:味苦、辛,性溫,能祛風濕痹痛,入肝尤善通經絡,舒筋活絡。
[0033]海風藤:味辛、苦,性微溫。歸肝經。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用于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0034]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肺癰腸癰,跌撲損傷,腸燥便秘,咳嗽氣喘。
[0035]紅花:味辛,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凈、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0036]生地:甘,寒。歸心,肝,腎經。止血作用,又有抗凝血作用,抗真菌作用。
[0037])\m: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其功效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為血中之氣藥,有通達氣血之功;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0038]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善補血活血止痛,并長于活血,且化瘀不傷血。
[0039]白芍: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0040]秦艽:辛、苦,平。歸胃、肝、膽經。祛風濕、退虛熱、舒筋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痛、結核病潮熱、小兒瘡熱、黃疽、小便不利等癥。
[0041]炒萊菔子:萊菔子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經,能消食除脹,功效顯著,有“沖墻倒壁”之稱。炒萊菔子是萊菔子的一種炮制方法,取凈萊菔子,置預熱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有爆裂聲,外表色澤加深,內部黃色,并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0042]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為:本發明相比傳統勞損類藥物,更有針對性,有效率更高,避免口服對肝腎的損傷,在外用上透皮吸收程度更高,能夠快速起效,減緩病痛,并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剪除疾患,減少重拾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狀態的時間成本,使用上只需要單純的涂抹或者敷貼便可,操作簡便;其次,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大規模生產的便利性,只需要使用特定酒精制品浸泡一段時間,即可分裝使用,存儲方便,降低成本,有助于推向市場。
具體實施例
[0043]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44]實施例一
[0045]—種治療頸肩腰背部勞損的中藥制劑,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重量配比為:黃精10g、沒藥10g、乳香10g、北苗10g、白]E 15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