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 PMR)多發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 帶肌、骨盆帶肌)和頸肌疼痛和僵硬為主要特征,伴血沉顯著增快和非特異性全身癥狀。本 病病因不明。一般為良性過程,,且與增齡密切相關,隨年齡增長發病漸增多,50歲之前患 本病者甚少。女性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發病現象。我國PMR并不少見。風濕性多 肌痛典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頸、肩胛帶或骨盆帶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適。也可單側或局限 于某組肌群。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后再活動時明顯。急性發病者,每訴夜間上床時尚可,早 上醒來全身酸痛僵硬難忍。
[0003] 風濕性多肌痛是一組臨床綜合征,西醫一般應用小劑量激素進行常規治療,但療 程長,老年人應用副作用大,而且激素撤減過程中病情容易反復。
[0004] 本病在中醫中屬于痹證范疇。因為發病年齡以老年人多見,病因病機常常為正氣 不足,機體衛外不顧,風寒濕邪趁虛侵入,導致經氣不利,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本發明經長 期臨床驗證總結,認為本病與風、寒、濕有關,主要為風寒濕邪侵襲肢節、經絡所致的一些癥 候,同時與脾虛、肺虛、腎虛有所關聯,因此本發明在祛風、祛寒、祛濕的同時,加以健脾益 氣、益腎潤肺、通經活絡進行治療,具有益腎補肺、健脾益氣、祛風除濕、祛風散寒、舒筋活 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及臨床不良反應,經臨 床驗證對風濕性多肌痛治愈率較高。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具有益腎補 肺、健脾益氣、祛風除濕、祛風散寒、舒筋活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治病求源標本兼 治,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風濕性多肌痛均具有很好的療效。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7] -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 量份數為:
[0008] 黨參55~68份菅茅根52~64份黃精49~61份龍骨風46~58份 大棗43~55份竹葉蘭40~52份山藥37~49份四方藤34~46份 生藤31~43份刺五加28~40份桑寄生25~37份葉下花22~34份 透骨香19~30份九龍藤16~27份巴戟天13~24份海風藤10~20份 伸筋草8~17份常春藤6~14份甘草4~10份蛤階2~7份。
[0009] 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10] 黨參58~65份菅茅根55~6]份黃精52~59份龍骨風49~55份 大棗46~52份竹葉蘭43~50份山藥40~46份四方藤37~43份 生藤34~40份刺五加31~37份桑寄生28~34份葉下花25~31份 透骨香22~27份九龍藤19~25份巴戟天16~2〗份海風藤13~Π 份 伸筋草11~〗5份常春藤8~〗2份甘草6~8份蛤蚧4~6份。
[0011] 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12] 黨參62份管茅裉5:9份黃精56份龍骨風53份 大棗50份竹葉蘭47份山藥43份四方藤40份 生藤37份刺五加34份桑寄生31份葉下花28份 透骨香25份九龍藤22份巴戟天:19份海風藤16份 伸筋草13份常春藤10份甘草7份蛤蚧5份。
[0013] -種用于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14] (1)將黃精、龍骨風、大率、竹葉蘭、九龍藤、常春藤、甘草洗凈、晾干后混合均勾,放 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熱煮沸2~3小時,冷卻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藥 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熱煮沸1~2小時,冷卻后浸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液,加熱, 蒸發濃縮為相對密度1. 15~1. 25的稠膏,備用;
[0015] (2)將黨參、菅茅根、四方藤、生藤、刺五加、桑寄生、葉下花、透骨香、巴戟天、海風 藤、伸筋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紹興黃酒,煮沸后放涼,繼續浸泡3~5小時,取 浸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紹興黃酒,煮沸后放晾,繼續浸泡2~4小時,取 浸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液,加蒸蒸發濃縮為相對密度1. 10~1. 20的稠膏,備用;
[0016] (3)先將麩皮均勻撒布于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 去麩皮,放涼,曬干,粉碎研末,過12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_7] (4)將蛤蚧洗凈曬干后,粉碎研末,過12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18] (5)將步驟(1)、步驟⑵所得的稠膏,與步驟(3)、步驟⑷中所得的細粉混合,加 入煉蜜攪拌均勻后,制備為每粒5g的藥丸。
[0019] 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20] 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 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氣血兩虧諸證。《德配本草》載:"清肺金,補元氣,開聲音, 助筋力。"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黨參能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增強免疫功能,對興奮和抑制 兩種神經過程都有影響,能升高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還有延緩衰老和抗氧化、抗 輻射、降壓的作用。
[0021] 菅茅根:味辛;甘;性溫。歸肺;肝;腎;膀胱經。祛風散寒;除濕通絡;利尿消腫。 主治風寒感冒;風濕麻木;小便淋痛;水腫;骨折。《貴州民間藥物》:"散寒解表,接骨。治癆 傷,風濕麻木,骨折,水腫。〃
[0022] 黃精:味甘;平。歸脾;肺;腎經。養陰潤肺;補脾益氣,滋腎填精。主治:陰虛勞 嗽;肺燥咳嗽;脾虛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腎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耳鳴目暗;須發早白; 體虛贏瘦;風癩癬疾。《本經逢原》:黃精,寬中益氣,使五藏調和,肌肉充盛,骨髓強堅,皆是 補陰之功。現代研究證明:黃精包含多糖,氨基酸,煙酸等多類營養物質。此外還有增強冠 脈血流量,降低血壓和血糖的藥理作用。
[0023] 龍骨風:味微苦;性平。歸腎;胃;肺經。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咳平喘;清熱解 毒;殺蟲。主治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跌打損傷;小腸氣痛;風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癬;蛔 蟲病;蟯蟲病及預防流感。
[0024] 大棗:味甘;溫。歸脾;胃經。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和藥性。主治脾 胃虛弱汽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婦人臟躁;營衛不和。《本草匯言》:沈氏 曰,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如龍譚方 治驚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氣不和,飲食無味,百體懶重,肌肉瘦,此 屬心、脾二藏元神虧損之證,必用大棗治之。佐用陳皮,調暢中脘虛滯之痰。
[0025] 竹葉蘭:味甘;微苦;性平。清肺止咳;補肺益腎;調經止血。主治肺熱咳嗽汽虛 喘咳;頭暈耳鳴;骨折;吐血。《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補肺腎,鎮咳。治氣虛頭暈耳鳴, 虛咳。
[0026] 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補脾;養肺;固腎;益精。主治脾虛泄瀉;食少 浮腫;肺虛咳喘;消渴;遺精;帶下;腎虛尿頻;外用治癰腫;瘰疬。《本草正》載:"山藥,能健 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山藥能降低血糖,調節機 體對非特異刺激反應性,有效對抗環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刺激小腸運動,促進腸道內容 物排空,此外還能助消化、止瀉、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