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備治療急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制劑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備治療急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制劑的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癥稱為鼻竇炎,累及的鼻竇包括:上頌竇、篩竇、額竇和蝶 竇,這是一種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鼻竇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鼻 竇炎2種。急性鼻竇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細菌與病毒感染可同時并發。慢性鼻竇炎 較急性者多見,常為多個鼻竇同時受累。
[0003] 西醫認為鼻竇炎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多采用消炎、抗生素、手術等治療方式, 治療效果差,易復發,患者痛苦大。
[0004] 中醫認為雖病在鼻,但與臟腑虛弱,經脈失暢,氣血不和有關,主要與肺脾兩臟虛 損關系密切。肺脾氣虛,清肅不力,清陽不升,氣血運行不暢,致濕濁停聚竇竅,使鼻竅室塞, 濁涕不斷,濁陰上擾清竅,則頭痛腦脹。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感受風熱邪毒,或寒邪化熱、熱郁 肺經、肺失清肅,邪熱循經上灼鼻竇;或濕熱邪毒郁困脾胃,健運失調、濁陰上逆、濕熱停聚 竇內,經久不愈,邪毒滯留不散而致。若反復發作,肺氣虛弱,清肅不力,邪毒易于滯留,或因 脾虛生濕,濕熱上犯鼻竇,或因膽火循經上犯,傷及鼻竇所致。中醫通過辨證,多分以下五種 證型治療。
[0005] 1、風熱襲肺:臨床表現為鼻涕黃濁味臭,鼻塞時作,嗅覺減退,頭額脹痛,發熱惡 寒,咳嗽痰黃,咽干,苔薄黃。治法:疏風清熱,芳香通竅。
[0006] 2、脾經濕熱:臨床表現為涕黃濁、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覺差,鼻竅黏膜紅腫,頭脹 痛,肢體困倦,食少納呆,脘腹脹滿,溲黃赤。舌紅,苔黃膩。治法:清脾瀉熱,利濕祛濁。
[0007] 3、膽府郁熱:臨床表現為鼻流濁涕,色黃而臭,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頭昏頭脹,咽 干口苦,耳鳴目眩,兩脅脹痛。舌紅,苔黃。治法:清泄膽熱,利濕通竅。
[0008] 4、脾氣虛弱:臨床表現為涕或白或黃,黏且量多,無臭味,鼻塞重,嗅覺差,鼻竅黏 膜淡紅腫脹,肢倦乏力,面色萎黃,食少納差,腹脹便溏。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清 利濕濁。
[0009] 5、肺氣虛寒:臨床表現為鼻涕量多、黏白無臭味,鼻塞或輕或重,日久不愈,遇風冷 加重,自汗惡風,氣短乏力。舌淡,苔薄白。治以溫補肺氣,疏散風寒。
【發明內容】
[0010]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發明一種可以治療急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制劑,并發明 可以用于生產轉化的制備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明人依據自身多年的中醫臨床經 驗和祖傳的中醫藥理論知識,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反復實踐摸索獲得一個經驗組方,并根據 現代中藥制劑的的工藝特點對該組方進行調整和改進,最終發明一個全新的中藥組方,使 其不但對急慢性鼻竇炎具有顯著的療效,而且適合工業化生產成成品制劑。該中藥組方為 (以重量份計):僵蠶7-24份、蒲公英11-37份、蔓荊子6-22份、辛夷花10-36份、白芷5-19 份、桂枝5-13份、天麻7-23份、黃芪10-34份、魚腥草9-29份、連翹7-23份、川芎6-28份、 霍香4_11份、桔梗5_18份、銀花9_32份、生石霄9_35份、黃零6_19份、桑葉7_28份、甘草 5-12 份。
[0011] 該組方的兩個優選組方配比為(以重量份計): 組方1 :僵蠶15份、蒲公英24份、蔓荊子14份、辛夷花23份、白芷12份、桂枝9份、天 麻15份、黃芪22份、魚腥草19份、連翹15份、川考17份、藿香7份、桔梗11份、銀花20份、 生石膏22份、黃芩12份、桑葉17份、甘草8份。
[0012] 組方2 :僵蠶17份、蒲公英30份、蔓荊子18份、辛夷花30份、白芷15份、桂枝8 份、天麻18份、黃芪20份、魚腥草18份、連翹18份、川考15份、藿香5份、桔梗8份、銀花 15份、生石膏20份、黃芩10份、桑葉13份、甘草10份。
[0013] 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1) 、按中藥組方分別稱取僵蠶、蔓荊子、辛夷花、白芷、桂枝、天麻、黃芪、魚腥草、連翹、 川考、藿香、桔梗、銀花、蒲公英、生石膏、黃苳、桑葉、甘草等各味藥材,分別粉碎,備用; (2) 、將所有藥材加入初始藥材6-16倍重量的純化水,浸泡6-24小時,回流煎煮1-7小 時,過濾,再加入初始重量4-12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1-5小時,過濾并保留濾渣,合并 濾液,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1. 23-1. 26的濃縮液備用; (3) 、將步驟(2)的濾渣加3-9倍重量的濃度5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 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1. 23-1. 26的濃縮液備 用; (4) 、將步驟(2)和(3)所得的濃縮液合并,繼續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1. 33-1. 38的 中藥浸膏,備用; (5) 、將步驟(4)的中藥浸膏添加輔料,利用現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術制成臨床需要的 成品劑型,例如湯劑、丸劑(含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顆粒劑、散劑、膏劑、丹劑、酒 劑、沖劑、口服液劑、膠囊劑、片劑、糖漿劑等劑型。
[0014] 本發明所用中藥原材料的來源、性味歸經和功效: 僵蠶: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4-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而致死的幼蟲干 燥體。味咸、辛,性平;歸肝、肺、胃經;祛風定驚,化痰散結。
[0015] 蔓荊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味辛、苦,性微寒; 歸膀胱、肝、胃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0016] 辛夷花:本品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干燥花蕾。味辛,性溫;歸 肺、胃經;散風寒,通鼻竅。
[0017] 白芷: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 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0018] 桂枝: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 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
[0019] 天麻: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味甘,性平;歸肝經;平肝息風止痙。
[0020] 黃芪: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溫;歸肺、脾經;補 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0021] 魚腥草: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寒;歸肺經;清熱 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0022] 連翹:本品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干燥果實。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清熱 解毒,消腫散結。
[0023] 川考: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 氣,祛風止痛。
[0024] 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快氣,和 中,辟穢,祛濕。
[0025] 桔梗: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宣肺,利咽,祛 痰,排膿。
[0026] 銀花: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 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散風熱。
[0027] 蒲公英: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堿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 甘,性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0028] 生石膏: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04 · 2H20),采 挖后,除去泥沙及雜石。味甘、辛,性大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0029] 黃芩: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0030] 桑葉: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初霜后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味甘、苦,性寒; 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
[0031] 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歸心、 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0032] 本發明中藥制劑的組方分析: 該組方是以蒲公英、辛夷花、黃芪、生石膏、銀花、魚腥草為君藥,消腫散結、散寒通竅、 排膿斂瘡、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以川芎、桑葉、僵蠶、天麻為臣藥,祛風止痛、清肺 潤燥、化痰散結、息風止痙;以蔓荊子、連翹、黃芩、白芷為佐藥,清利頭目、消腫散結、瀉火解 毒、通竅止痛;以桂枝、藿香、桔梗為使藥,溫通經脈、快氣和中、祛痰排膿;以甘草調和諸藥 性,使君臣佐使諸藥配合,陰陽相攜、表里共用,從而可以達到消腫散結、散寒通竅、清熱解 毒、消癰排膿、祛風止痛、清肺潤燥、瀉火解毒、通竅止痛等功效,對急慢性鼻竇炎均有十分 顯著的療效。
[0033] 本發明還請求保護上述中藥制劑在制備治療急慢性鼻竇炎特別是在制備治療慢 性鼻竇炎藥物中的用途。
[0034]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藥制劑在治療急慢性鼻竇炎方面具有治愈率高、標本 兼治、調治結合、無毒副作用等技術優勢,特別是對于久治不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