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炎的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炎的中藥口服液,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胃炎是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伴有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反應和上皮再生,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不同胃炎的臨床表現會有所不同,常見的臨床表現:(一)上腹痛:大多數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二)腹脹:部分患者會感腹脹,常常因為胃內潴留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三)噯氣:有噯氣,表明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四)反復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礎上并發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五)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六)體征: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本病屬于中醫學“胃脘痛”、“心下痛”、“吞酸”、“胃痞”等范疇,臨床可見脘腹不適、鈍痛、燒灼痛、食后飽脹,這些癥狀一般無明顯節律性,進食可加重或減輕;此外可有食欲減退、噯氣、惡心、泛酸等,后期可出現全身乏力、消瘦、惡性貧血等癥,發病多由飲食不節、勞倦太過、情志不暢以致脾胃受損,氣機不暢,中焦升降失調所致,目前對該病采取的西醫治療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但西藥治療大多是暫時控制病情,長期使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胃炎的中藥口服液,它具有理氣寬中、清熱解毒、開胃止痛、行滯消脹的功效。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治療胃炎的中藥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柴胡9-15份、枳殼6-12份、佩蘭12-18份、玫瑰花9-15份、羌活9-15份、蒲公英17-23份、厚樸12-18份、白豆蔻7_13份、石菖蒲7-13份、檀香6-12份、白術9-18份、紫蘇梗6_12份、郁金12-18份、茯苓7_13份。
[0005]優選的,各原料重量份是:柴胡12份、枳殼9份、佩蘭15份、玫瑰花12份、羌活12份、蒲公英20份、厚樸15份、白豆蔻10份、石菖蒲10份、檀香9份、白術15份、紫蘇梗9份、郁金15份、茯苓10份。
[0006]藥理作用:
柴胡: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肝、膽經,功能與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0007]枳殼:性味與歸經:苦、辛、酸,溫;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0008]佩蘭:性味與歸經:辛,平;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0009]玫瑰花: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行氣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跌撲傷痛。
羌活: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膀胱、腎經,功能與主治: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0010]蒲公英:性味與歸經:苦、甘,寒;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0011]厚樸: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0012]白豆蔻: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0013]石菖蒲: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胃經,功能與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0014]檀香: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心、肺經,功能與主治: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用于寒凝氣滯,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絞痛。
[0015]白術:性味與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16]紫蘇梗: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郁金: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肝、心、肺經,功能與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0017]茯苓: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18]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備上述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
[0019]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胃炎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
(1)取原料柴胡、佩蘭、枳殼、憲活、厚樸、石菖蒲、白術、檀香、紫蘇梗、郁金、白豆蔻、茯苓清洗,清洗后利用熱風烘干,熱風風速為2-4m/s,烘干時間為l-12h,烘干后粉碎成10-20目,備用;
(2)取原料玫瑰花、蒲公英清洗,清洗后利用熱風烘干,熱風風速為2-4m/s,烘干時間為l_12h,烘干后粉碎成10-20目,備用;
(3)將步驟(I)中粉碎后的柴胡、佩蘭、枳殼、羌活、厚樸、石菖蒲、白術、檀香、紫蘇梗、郁金、白豆蔻、茯苓放入中藥煎煮機內,加水浸泡10-20min,加水量為上述原料總重量的8_12倍,在60-100°C條件下煎煮,時間為l_3h,然后過濾,得濾液和藥渣;將步驟(2)中粉碎后的玫瑰花、蒲公英放入中藥煎煮機內加水浸泡10-20min,加水量為上述原料總重量的8_12倍,在60-100°C條件下煎煮,時間為l_3h,然后過濾,得濾液和藥渣,將兩次藥渣合并后加水量為藥渣總重量的5-10倍,在60-100°C條件下煎煮,時間為10-30min,然后過濾,取濾液,藥渣壓榨出濾液,四次濾液合并,棄藥渣,得濾液A,備用;
(4)將步驟(3)中所得濾液A送入分離型管式離心機中進行過濾,進料口壓力大于
0.05MPa,轉鼓直徑 45-105mm,轉數 10000-28000r/min,得濾液 B,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濾液B送入陶瓷膜過濾器中進行過濾,陶瓷膜的孔徑是
0.05 μ m-1.4 μ m,壓力范圍是0.05-0.7 MPa,膜面流速的范圍是4-6 m/s,得濾液C,備用;
(6)將步驟(5)中所得濾液C送入濃縮罐,在濃縮罐中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對密度
1.01-1.08的清膏,得清膏D,備用;
(7)將步驟(6)中所得清膏D進行殺菌灌裝,選用450ml玻璃瓶,玻璃瓶先用70_85°C的熱水燙洗,裝瓶時清膏溫度不得低于85°C,灌裝后立即密封,殺菌溫度為100-103°C,時間為10-30min,冷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