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濕熱證的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尤其是提供了一種治療濕熱證的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濕熱證是指濕熱之邪侵入人體后而出現午后潮熱、日久不愈、關節紅腫、黃疸、小 便頻數短澀、尿赤、口干不欲飲、胸腕滿悶、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等癥狀。臟腑生理功能失 調論。《素問·五常致大論》在論述木運不及時有"其甘蟲,邪傷肝也"之句;《素問?氣交 變大論》有"蟲食甘黃"之說,其意均指因木氣不及,金乘之而土無制的結果。說明一個疾病 發生演變的機制是多個臟腑正常生理功能協調關系遭到破壞所致。肝炎患者感受致病因素 后,肝的本質及其功能均發生損傷或紊亂,影響了肝與脾胃的正常生理協調關系,即"土疏 泄,蒼氣達"的正常狀態遭到破壞。這樣,肝疏泄、脾升胃降、化生氣血,轉輸津液的功能失 常,就會造成水濕蘊留,生化不旺,濕熱便由此而生。濕熱既成,則肝膽之氣更為郁滯,形成 惡性循環。當然許多外邪入侵都可產生濕熱見證。如外感風熱、風寒挾濕挾痰者,均可在臨 床上產生濕熱見證。隨著外邪的解除,濕熱見證亦可消失。但肝炎患者,特別是乙肝患者, 其濕熱見證極為纏綿難祛,往往轉為慢性,這顯然與一般的濕熱之邪不同。它不僅具有一般 濕熱之邪影響臟腑氣血及各方面生理功能的作用,還具有抑制陽氣,易于深伏血分,藏匿于 血絡之中的特點。因此它形成的濕熱見證有時明顯,有時深伏于內,需要時時以怯除濕熱毒 邪為念。
[0003] 目前單獨治療乙肝濕熱證或者外感風熱濕熱證,藥物有很多,但是可以治療各種 病癥引起濕熱證藥物幾乎沒有,本發明經多年臨床試驗,科學配伍出了可以治療各種濕熱 證的藥物,中醫藥由于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有一定市場應用價 值。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可以解決午后潮熱、日久不愈、關節紅腫、黃疸、小便頻數短澀、 尿赤、口干不欲飲、胸腕滿悶、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等癥狀的一種治療濕熱證的中藥口服 液及制備方法來滿足上述【背景技術】所提的問題。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濕熱證的中藥口服液,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成的: 茵陳10~15份、薏苡仁10~15份、苦參15~20份、白鮮皮10~15份、地膚子20~30份、蛇 床子20~30份、滑石20~30份、木通15~20份、通草20~30份、金草30~50份、杏仁10~15份、 白芍20~30份、紅花30~50份。
[0006]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方案:優選了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成的:茵陳15份、 薏苡仁15份、苦參20份、白鮮皮15份、地膚子30份、蛇床子30份、滑石30份、木通15份、 通草20份、金草30份、杏仁15份、白芍30份、紅花30份。
[0007] 本發明所使用的藥材具有如下特性: 茵陳:【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絨蒿、猴子毛,【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 Artemisia scoparia ffaldst. et Kit.或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 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寒。【歸經】歸脾、胃、肝、膽經。【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 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0008] 薏苡仁:【別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溝子米,【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性味】甘、淡,涼。
[0009] 【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
[0010] 苦參:【別名】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苦 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肝、胃、大腸、膀胱 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0011] 白鮮皮:【別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白鮮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性味】苦,寒。【歸經】歸脾、胃、膀胱經。【功 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0012] 地膚子:【別名】掃帚苗,【來源】本品為藜科植物地膚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辛、苦,寒。【歸經】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利 濕,祛風止癢。
[0013] 蛇床子:【別名】野茴香、野胡蘿卜子、蛇米、蛇栗,【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蛇床 Cnidiummonnieri (L.) Cuss.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辛、苦,溫;有小毒。
[0014] 【歸經】歸腎經。【功能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
[0015] 滑石:【別名】畫石,【來源】本品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鎂 [Mg3 (Si4010) (OH) 2]。【性味】甘、淡,寒。【歸經】歸膀胱、肺、胃經。【功能主治】利尿 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
[0016] 木通:【別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菖藤、王翁、萬年、萬年藤、燕覆、烏覆、活血 藤。【來源】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或白木通的滕莖。【性味】苦;性寒, 【歸經】心;脾;腎;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活血通脈。【摘錄】《中華本草》。
[0017] 通草:【別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通 脫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的干燥莖髓。【性味】甘、淡,微寒。【歸 經】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氣下乳。
[0018] 金草:【別名】糖果草、白蓮花、竹葉草、牛脷草,【來源】藥材基源:茜草科植物金 莖的全草。【化學成份】莖葉含山柑子砲酮(arborinone),異山柑子砲醇(isoarborinol), 計曼尼醇(genmanic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古柯二醇(eryihrodiol),12-齊墩果 稀 _3β,28,29-三醇(olean-12-ene_30,28,29_tri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熊果酸(ursolicacid),豆甾醇(stiginasterol)及谷甾醇(siiOsierol)m。 根含耳草根 堿(hedyotine),根莖含耳草堿(auricularine)。【性味】甘;微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 毒;利尿。主肝炎;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摘錄】《中華本草》。
[0019] 杏仁:【別名】杏核仁(《本經》),杏子(《傷皇論》),木落子(《石藥爾雅》),苦杏仁 (《臨證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藥手冊》)。【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種 子。【性味】苦,溫,有毒。【歸經】入肺、大腸經。【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
[0020] 白芍:【別名】芍藥,【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i. 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微寒。【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 陰止汗。【摘錄】《中國藥典》。
[0021] 紅花:【別名】草紅花,【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 干燥花。【性味】辛,溫。【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0022]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治療濕熱證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本技術領域中通常人們 采用熟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茵陳15份、薏該仁15份、苦參20份、白鮮皮15份、地膚子30份、蛇床子30份、滑 石30份、木通15份、通草20份、金草30份、杏仁15份、白芍30份、紅花30份,用水煎煮二 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5°C測相 對密度為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為60 %,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取濾液回收 乙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煉蜜12 %、防腐劑3%,原液灌封,輻 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0023] 服用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服用量為10ml,15天一療程,服藥后多 在5天見效,1~2療程治愈。本中藥口服液特點是能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