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及其制法。
【背景技術】
[0002] 中暑是在高溫伴高濕或烈日暴曬過久的環境下,由于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而 發生的一組急性熱病。中醫認為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 作,傷及氣陰,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中醫常辯證治療:(1)暑入陽明致氣陰兩傷。癥 見壯熱多汗,口渴引飲,面赤氣粗,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洪數,指紋深紅,透達氣 關。治宜清瀉陽明,益氣生津。取白虎加人參湯加減: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粳米9粒, 炙甘草10克,人參10克,生地黃15克,水煎服。若煩躁明顯者加麥冬15克;欲吐者加姜 半夏6克;大便燥結者加生大黃10克,玄參15克。中成藥可選用益元散,每次6克,每日兩 次;或避瘟散,每次0. 6克,涼開水送服或吸入鼻孔;或十滴水,每次2. 5-5毫升,每日兩次。 (2) 暑犯心包致熱余氣機。癥見猝然昏倒或昏狂譫語,身熱肢厥,斑色紫黑,舌絳起刺,脈洪 大而滑數,指紋紫暗,直達命關。治宜清心開竅,涼血解毒。取清營湯加減:生地黃15克,玄 參15克,麥冬(去心)15克,丹參15克,連翹10克,金銀花10克,黃連12克,水煎服,加羚 羊角(研細末)1. 5克沖服。昏狂重者加郁金6克,石菖蒲10克;煩渴欲吐者加竹葉12克; 瘀血重者加桃仁10克,紅花6克。中成藥可選用安宮牛黃丸,每次一丸,每日兩次;或紫雪 丹3-6克,或無極丸,每次10-20粒,每日1-2次。(3)暑熱亢盛致肝風內動。癥見昏眩欲 倒,四肢攣急,頭項抽搐,甚至角弓反生,牙關緊閉,神志不清。治宜鎮肝熄風,開竅醒神。取 鎮肝熄風湯加減:赭石15克,芍藥12克,玄參15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茵陳15克,天 冬15克,生麥芽10克,甘草6克,懷牛膝12克,鉤藤10克,水煎服。四肢攣急者加止痙散; 煩熱者加生石膏30克,梔子6克;煩躁不安或抽搐酌加羚羊角(研細末)0. 3克沖服;有痰者 加天竺黃9克,膽南星3克;頭痛重者加夏枯草30克。中成藥可選用行軍散,每次0. 3-0. 9 克,每日1-2次;或通關散少許吹鼻取嚏;或臥龍散,每次0.3克,每日1-2次。(4)陰損及 陽致氣虛欲脫。癥見面色不華,頭暈心悸,精神萎靡,汗出肢冷,發作時昏倒仆地,氣息短促, 舌質紫暗,苔白膩,脈象沉微,沉緩,指紋多淡滯。治宜益氣固脫,益陰復陽。取參附湯加減: 人參10克,制附子10克,淮山15克,白術15克,水煎服。若汗出不止者加黃芪15克,山萸 肉15克,煅龍牡20克;血壓低者加生脈散;兼血瘀者加丹參15克,田七10克。中成藥可選 用玉屏風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或痧藥,每次10-20粒,每日1-2次;或周氏回生 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姜湯送服。
[0003] 申請公布號CN104173793A(申請號201410352783.X)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 了一種治療中暑的中藥制劑,其原料藥材分別是:野菊花10份、薄荷10份、藿香15份、 粳米50份、荷葉15份、金銀花50份、山楂20份。申請公布號CN104491341A(申請 號201410702791. 2)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防治中暑的中藥配方,由以下成分組成: 柴胡15-20g、黃芩20-30g、金銀花20-25g、決明子20-25g、菊花10-15g、連翹10-20g、 牛黃5-10g、蒲公英10-15g、玄參20-30g、知母20-25g、梔子20-25g。申請公布號CN 103653155A(申請號201210340749. 1)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防中暑飲品的制作方 法,該飲品由山楂、酸梅、白菊花、金銀花、白糖和水按如下重量份數比制成:山楂4-8份,酸 梅2-4份,白菊花0. 5-1份,金銀花0. 5-1份,白糖1-5份,水100份。
[0004] 現有的防治中暑的藥物效果不佳,因此研制出一種療效顯著的防治中暑的藥物是 必要的。
【發明內容】
[0005]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及其制法。本 發明療效顯著,安全、無副作用,能夠有效防治中暑。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藥制備而成:麥門冬10-15,山杜 仲8-16, 丁香寥6-14,飛廉7-12,白蘭花9-15,倒水蓮8-13,女婁菜6-15,火麻仁8-12,百 蕊草10-14,木半夏果實7-14,斑葉蘭9-16,大酸漿草6-13,心葉荊芥8-14,扁豆花9-12。
[0007] -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優選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藥制備而成: 麥門冬11-14,山杜仲10-13, 丁香寥8-12,飛廉9-11,白蘭花11-13,倒水蓮9-12,女婁菜 10-14,火麻仁9-11,百蕊草11-13,木半夏果實9-12,斑葉蘭10-14,大酸漿草8-12,心葉荊 芥 1〇_13,扁 花 1〇_11。
[0008] -種防治中暑的內服藥,更加優選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藥制備 而成:麥門冬13,山杜仲12, 丁香寥11,飛廉10,白蘭花12,倒水蓮11,女婁菜12,火麻仁10, 百蕊草12,木半夏果實10,斑葉蘭13,大酸漿草10,心葉荊芥11,扁豆花10. 5。
[0009] 本發明還提供了將前述防治中暑的內服藥制成藥學上可接受的湯劑、散劑、顆粒 劑和膠囊劑的制備方法。
[0010] 所述湯劑的制備方法是: (1)將白蘭花和扁豆花置于鍋中,加入兩味原料藥6. 8-8倍的水(優選加入兩味原料藥 7. 3倍的水),煎煮10-20分鐘(優選煎煮14分鐘),濾出藥液; (2 )取火麻仁,洗凈,80°C真空干燥3-5小時(優選80°C真空干燥4小時),置鍋內,用文 火炒至微黃色,有香氣,取出,放涼; (3) 將除白蘭花、火麻仁和扁豆花外的其余11味原料藥置于鍋中,加入11味原料藥 5. 6-7. 4倍的水(優選加入11味原料藥6. 6倍的水),浸泡1小時后,煎煮30-45分鐘(優選 煎煮37分鐘),濾出藥液; (4) 將步驟(2)所得放入步驟(3)盛有藥渣的鍋中,加入12味原料藥4. 5-6倍的水(優 選加入12味原料藥5. 4倍的水),煎煮22-34分鐘(優選煎煮28分鐘),濾出藥液; (5 )將步驟(1)、步驟(3 )和步驟(4 )所得藥液合并,即得。
[0011] 所述散劑的制備方法是: (1)將白蘭花和扁豆花置于鍋中,加入兩味原料藥6. 8-8倍的水(優選加入兩味原料藥 7. 3倍的水),煎煮10-20分鐘(優選煎煮14分鐘),濾出藥液; (2 )取火麻仁,洗凈,80°C真空干燥3-5小時(優選80°C真空干燥4小時),置鍋內,用文 火炒至微黃色,有香氣,取出,放涼; (3)將除白蘭花、火麻仁和扁豆花外的其余11味原料藥置于鍋中,加入11味原料藥 5. 6-7. 4倍的水(優選加入11味原料藥6. 6倍的水),浸泡1小時后,煎煮30-45分鐘(優選 煎煮37分鐘),濾出藥液; (4) 將步驟(2)所得放入步驟(3)盛有藥渣的鍋中,加入12味原料藥4. 5-6倍的水(優 選加入12味原料藥5. 4倍的水),煎煮22-34分鐘(優選煎煮28分鐘),濾出藥液; (5) 將步驟(1)、步驟(3)和步驟(4)所得藥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29-1. 34的藥 膏(優選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2的藥膏),65°C真空干燥12小時,研成細粉,過170目篩,以 4g每包分包,無菌封裝即得。
[0012] 所述顆粒劑的制備方法是: (1)將白蘭花和扁豆花置于鍋中,加入兩味原料藥6. 8-8倍的水(優選加入兩味原料藥 7. 3倍的水),煎煮10-20分鐘(優選煎煮14分鐘),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