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 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嬰幼兒腹瀉是秋、冬季節兒科常見病,多數由病毒引起,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 瀉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侵入小腸上皮細胞,絨毛變短及脫落,導致小腸功能喪失。黏 膜雙糖酶活性降低、腸腔內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礙,被細菌分解而產生有機酸,致使 腸內滲透壓增加,大量水及電解質進入腸腔,腸吸收減少。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 療病毒腸炎,一般以支持及對癥治療為主,并根據患者脫水程度、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 亂情況,給予對癥治療。
[0003] 國內有人用病毒唑、西米替丁、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藥物治療,但療效并不滿意, 且這些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其腹瀉原因是脾胃薄 弱,腎氣未充,腠理疏松,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主要是由于脾胃薄弱致脾失健 運,清濁不分,水走腸間所致,且脾虛濕勝為其病理關鍵,且脾喜溫燥而惡濕。
[0004]中藥外敷療法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中醫外治法之一,晉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唐 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濤著的《外臺秘要》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中所載的醫療方法都涉及到了中藥外敷療法。由于經絡有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表里、 貫穿上下的作用,所以不但能治療局部病變,而且還可通過外敷達到治療全身性疾病的 目的。藥物通過對臍部(神闕穴)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經過皮膚透入,激發經脈之氣, 促進臟腑氣血運行,起到治療作用;臍部皮膚較薄,神經、血管比較豐富,因此臍部有 較強而迅速的吸收能力,有良好的感受和傳導功能,當用適宜的藥物施治于臍部時,均 能刺激局部的神經末梢,改善內臟及組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中藥外敷集熱療、藥療、灸療于一體,起到健脾止瀉的作用,同時避免了 口服和 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家長和患兒易于接受,且藥效持久,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和 胃腸因素的干擾和降解作用,減少個體差異,起效快,藥效強,無創傷,無痛苦,使 用方便。
[0005] 泄瀉乃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位于我國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二位,是導致嬰幼兒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四季均可發生。以小兒排便次數增多,大便 性質改變(不消化的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為主要表現。此外,還可伴有食欲低 下,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吐出咖啡樣液體,腹瀉頻繁,每日大便十幾次到幾十次,糞便呈水樣 或蛋花湯樣,向外派射,外觀為黃綠色、黃色或微黃色,水量多而奠質少。全身一般情況較 差,發熱,體溫可增至39°C~40°C,少數可高達41°C以上,小兒表現為煩躁不安、精神萎靡、 意識朦朧,甚至昏迷,隨著全身癥狀加劇,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肝、腎等功能失調。腹瀉輕者 影響小兒營養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脫水、酸中毒、循環障礙與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本病可以 侵犯呼吸道,又稱"呼腸病毒性",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過去人們習 慣稱小兒腹瀉為"消化不良"或"腸炎",近年來統稱為腹瀉。引起小兒泄瀉的原因,主要是感 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等,其病變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精微,若脾胃受 病,則飲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濁相干,并走大腸,遂成泄瀉。進食過多、過少、不定時的喂養, 過早進食大量淀粉類和脂肪類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長 期應用大量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也可以引起細菌性腹瀉。小兒腹瀉根據其不同病因又可分 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主要指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性、細菌、 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瀉往往與喂養、飲食因素和氣候變化有關。病毒性性腹瀉可由病毒 性引起,好發生于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小兒因有母親的抗體,一般很少發病。 小兒腹瀉的治療對于輕型腹瀉患兒遵循預防或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的原則,一般 很快就能康復。西醫對小兒腹瀉的治療,主要對癥治療,補液(口服補液鹽),各種止瀉劑, 抗生素,如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芐青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可以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應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雖能達到控制癥狀的效果, 但由于毒副作用大,令患者難于接受。
[0006] 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雖然很多,如中成藥: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 等,對那些久瀉不愈,或伴有嘔吐、吃藥困難的患兒,控制癥狀收效緩慢,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問題。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 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藥。本發明為中藥制劑,但精選氣味平和的中 藥,使中藥制劑的氣味并不濃烈,適合兒童口感,讓兒童不至于產生厭煩情緒。本發明采用 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備簡 單,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
[0008]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是以土香薷、櫻桃葉、蜜柑草、鷹不撲、馬蘭、樗 葉、牛至、蚌殼草根、三匹葉、吳茱萸、胡椒、補骨脂為君臣之藥,平肝止痛,補中益氣,升陽止 瀉;以砂仁、建曲、澤漆、瓶爾小草、香樟根、藿香、山楂、玫瑰花、烏藥、沉香、五倍子、千針萬 線草為輔佐之藥行氣調中,和胃醒脾,諸藥合用,用藥平和,主治脾胃不調,和脾胃虛弱、嬰 幼兒快速生長發育期,需要的營養多,相對胃腸道的負擔較重,加之小兒寒暖不能自調,飲 食不能自節,因此,外易受邪氣侵襲,內易為飲食所傷引起的小兒腹瀉、食少便溏、肢倦乏 力、瀉后痛緩和反復發作等癥。
[0009]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土香薷10-20份、櫻桃葉10-20份、蜜柑草10-20份、鷹不撲10-20份、馬蘭10-20份、 樗葉10-20份、牛至10-20份、蚌殼草根10-20份、三匹葉10-20份、吳茱萸10-20份、胡椒 10-20份、補骨脂10-20份、砂仁5-15份、建曲5-15份、澤漆5-15份、瓶爾小草5-15份、香 樟根5-15份、藿香5-15份、山楂5-15份、玫瑰花5-15份、烏藥5-15份、沉香5-15份、五倍 子5-15份、千針萬線草5-15份。
[0010]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土香薷12-18份、櫻桃葉12-18份、蜜柑草12-18份、鷹不撲12-18份、馬蘭12-18份、 樗葉12-18份、牛至12-18份、蚌殼草根12-18份、三匹葉12-18份、吳茱萸12-18份、胡椒 12-18份、補骨脂12-18份、砂仁6-14份、建曲6-14份、澤漆6-14份、瓶爾小草6-14份、香 樟根6-14份、藿香6-14份、山楂6-14份、玫瑰花6-14份、烏藥6-14份、沉香6-14份、五倍 子6-14份、千針萬線草6-14份。
[0011]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土香薷15份、櫻桃葉15份、蜜柑草15份、鷹不撲15份、馬蘭15份、樗葉15份、牛至15 份、蚌殼草根15份、三匹葉15份、吳茱萸15份、胡椒15份、補骨脂15份、砂仁10份、建曲 10份、澤漆10份、瓶爾小草10份、香樟根10份、藿香10份、山楂10份、玫瑰花10份、烏藥 10份、沉香10份、五倍子10份、千針萬線草10份。
[0012]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 法,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膠囊劑的制備步驟包括: a、 取藿香、沉香和烏藥,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時,提取2-5小時的揮發油,收 集揮發油,藥液濾過,備用; b、 藥渣和其他原料藥加60-90%乙醇,浸泡0. 5-1. 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第 一次加5-10倍量,第二次加5-10倍量,合并提取液,濾過;以上兩濾過液合并濾過,將濾過 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80°C時1. 10-1. 50醇沉兩次,調乙醇濃度60-90 %,取上清液濃縮 至相對密度為80°C時1. 10-1. 50 ; c、 取上述浸膏,加入揮發油及植物油適量,混合,用膠體磨研磨10分鐘,不斷攪拌,冷 至室溫,即得。
[0013] 所述步驟a中,可以藿香、陳皮和生姜所含揮發油的提取,可以水蒸氣蒸餾法、超 臨界萃取法提取。
[0014] 所述步驟b中,提煉方法可采用膜分離技術、超濾、醇沉、高速離心、大孔樹脂方 法。
[0015]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灌腸劑, 其制備步驟為: a、 取原料藥加入水提取2次,成浸膏狀,為組分1 ; b、 藥渣加60-90%乙醇浸泡0. 5-1. 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 濃縮,80-160目濾過,6000-10000轉/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 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 35的浸膏,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 30分鐘~45分鐘,提取活性成份,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成浸膏狀,作為組分2; c、 將上述兩種浸膏混合濃縮。
[001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灌腸劑的 使用辦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時每次取上述灌腸液100 mL~200 mL,保留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