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膽酸作為活性成分在制備治療細粒棘球蚴病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石膽酸的藥學應用,屬于藥物化學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細粒棘球蝴病(echinococcosis)又稱囊性包蟲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是由細粒棘球蝴絳蟲(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中絳期幼蟲所致的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該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國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內蒙古、西藏等畜牧業發達的省區。囊性包蟲病主要影響肝臟,也可以在肺中發展。目前,針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的方法,即肝包蟲外膜內外囊完整切除術。近年來所采用的肝包蟲外膜內外囊完整摘除術盡管能大大降低包蟲病的復發率,最大程度地減少手術對肝實質的損傷,但當包蟲囊腫體積較大或貼近重要臟器或管道(肝門或膽管)時,則需要選擇開放式外膜內外囊完整摘除術。此種術式可能會有頭節的外漏和殘留,術中和術后需要藥物輔助治療預防包蟲復發。因此總體來看,術中頭節外溢及頭節的處理不當是手術治療囊性包蟲病存在的難以克服的缺陷。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領域嘗試在體外采用高濃度酸性(HCl)和堿性溶液(KOH),臨床常用的局部化療藥物有20%高滲鹽水,但對周圍正常肝組織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本領域也曾有研究發現膽汁可以抑制包蟲囊腫的發育,但是膽汁成分復雜,作用目標多,藥學效果多變,例如膽汁、膽汁酸在肝臟和血液中滯留會產生多種毒性作用,包括細胞毒作用及急、慢性毒性作用,造成肝損傷及全身多系統、多器官損害,最終導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死亡;也曾有研究發現膽汁酸對胰腺腺泡細胞形成損傷等。
[0004]因此,獲得一種作用確切、療效明確、能有效防治細粒棘球蝴病的藥物依舊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發明內容】
[0005]申請人在長期研究過程中發現石膽酸(LCA)可以有效抑制和殺滅原頭節的生長,從而可用于細粒棘球蝴病的臨床治療。
[0006]在本發明中,石膽酸(LCA),其化學名稱為3a_羥基-5 β -膽烷酸,是由鵝脫氧膽酸在腸內通過細菌代謝產生的物質。
[0007]首先,本發明公開了石膽酸作為活性成分在制備治療細粒棘球蝴病藥物中的應用。
[0008]上述的藥物,既可以是單純的活性成分原料,還可以是將石膽酸作為活性成分與其他輔料做成的各種制劑,例如常見的片劑、膠囊、滴丸、輸液、凍干粉針等,對于藥物劑型及其相應輔料的選擇,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0009]上述的細粒棘球蝴病,既可以是動物體上的,也可以是人體上的,根據該癥的臨床發病部位,通常指的是囊性肝包蟲病。
[0010]因此,本發明還公開了石膽酸作為活性成分在制備治療囊性肝包蟲病藥物中的應用。
[0011]根據需要,可使用不同濃度的石膽酸,一般來說,為了有效的殺滅病原,石膽酸的濃度不低于500 μ mol/L。
[0012]針對常見的原頭節生長密度,優選的,石膽酸的濃度為2000-3000 μ mol/L。
[0013]優選的,連續用藥時間不低于2天。
[0014]在上述濃度下,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具有比較理想的抑制和殺滅效果。
[0015]在此基礎上,本發明還公開了石膽酸作為細粒棘球蝴原頭節抑制劑的應用。
[0016]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多種實驗環境下,尤其是動物離體實驗情況下,為了防止由于動物體內的細粒棘球蝴原頭節在體外的生長和頭節外溢,需要加入必要的抑制劑,例如20%高滲鹽水等。
[0017]與上述類似,石膽酸的濃度不低于500 ymol/L,優選的,石膽酸的濃度為2000-3000 μmol/L。
【附圖說明】
[0018]圖1石膽酸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形態的影響,其中,A:對照組原頭節;B:500 μ mol/L LCA 作用 3d 的原頭節;C:1000 μ mol/L LCA 作用 3d 的原頭節;D:2000 μ mol/LLCA作用3d的原頭節;E:3000 μ mol/L LCA作用3d的原頭節。
[0019]圖2為不同濃度的石膽酸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活力的影響。
[0020]圖3為石膽酸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表面超微結構的影響,其中,A:對照組原頭節;B、C:2000 μ mol/L石膽酸作用Id原頭節。
[0021 ] 圖4為石膽酸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內部超微結構的影響,其中,A:對照組原頭節;B、C:2000 μ mol/L石膽酸作用Id原頭節。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說明石膽酸(LCA)的應用效果,申請人進行了體外實驗說明石膽酸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的殺滅效果。
[0023]實驗1:LCA體外作用于細粒棘球蝴原頭節的效果
[0024]取新鮮的自然感染細粒棘球蝴的綿羊肝臟,清潔羊肝表面,用75%酒精消毒表面,無菌條件下抽取含原頭節的囊液,移入無菌瓶中。用PBS (PH = 7.2)清洗原頭節3次至澄清,用0.1%伊紅染液做染色排斥實驗,98%以上拒染。肉眼觀察原頭節呈細白沙樣均勻顆粒,活性好的原頭節沉降速率快,活性不好的或者死亡的原頭節沉降速率相對比較慢。
[0025]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原頭節蟲體呈內陷型,散在密布,蟲體結構飽滿,呈橢圓形,結構清晰完整,鈣顆粒清亮而明顯。然后將原頭節分裝至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中(青霉素100U/mL,鏈霉素100U/mL),置37°C、5% C02培養箱內培養。
[0026]實驗分組:DMS0對照組、500 μ mol/L LCA 組、1000 ymol/L LCA 組、2000 ymol/LLCA組、3000 μ mol/L LCA。取六孔板,每孔設5mL體系,按以上分組,配好相應的培養液。
[0027]將在體外培養5天后的細粒棘球蝴原頭節用PBS (pH = 7.2)清洗3遍,每組培養液中加入約2000個原頭節,置37°C,5% C0J?育箱內培養,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LCA對細粒棘球蝴原頭節形態和活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