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嬰幼兒濕疹外用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的中藥組合物,尤其是一種治療嬰幼兒濕瘆外用的中藥組合物。
[0002]二、
【背景技術】
嬰幼兒濕瘆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于過敏性疾病,在2-3個月大的嬰兒有時會發生嬰兒濕瘆,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初期為紅斑,以后為小點狀丘瘆、皰瘆,很癢,皰瘆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濕瘆可使小兒奇癢難忍、夜不成眠、煩躁不安,因此治療嬰幼兒濕瘆外用的中藥組合物還是必要的,在現有的治療濕瘆的軟膏多含有激素,在孩子濕瘆嚴重的時候,適當的用激素軟膏控制濕瘆癥狀也是需要的,比如地塞米松霜和醋酸氟輕松軟膏等,但對于嬰幼兒但是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
[0003]三、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幼兒濕瘆外用的中藥組合物,因此提高了對治療嬰幼兒濕瘆的效果并且不產生副作用。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金銀花8.5-10.2g、野菊花
9.1-10.5g、防鳳草 9.9-10.5g、白芷 8.8-10.4g、土茯苓 18.5-20.6g、笄石菖 9.6-10.lg、薄荷葉 9.7-10.7g、苦參 9.8-10.3g、蒼術 8.9-10.6g、荊芥 8.7_10g、蟲衣 9.5-10.lg、明礬
9.7-10.4g 和楓球子 9.3-10.7g。
[0005]在本技術方案中,以蟲衣和明礬為君藥、以白芷、土茯苓、笄石菖和楓球子為臣藥、以苦參、蒼術和荊芥為使藥、以金銀花、野菊花、防鳳草和薄荷葉的一種或幾種為佐藥,使君藥、臣藥和使藥在佐藥復合下達到最好的中藥治療效果,在臨床資料中充分體現了。
[0006]在中醫理論中表述:濕瘆的發病多因濕熱蘊久,耗陰傷血,化燥生風而致,加之“久病多瘀”,是以本病以陰血虧虛為其本,以風燥為其標,兼有血熱或血瘀,因此治療原則是滋陰養血、祛風止癢和兼以涼血活血。通過金銀花、野菊花、防鳳草、白芷、土茯苓、笄石菖、薄荷葉、苦參、蒼術、荊芥、蟲衣、明礬和楓球子,實現滋陰養血、祛風止癢和兼以涼血活血的中藥治療原則,因此提高了對治療嬰幼兒濕瘆的效果并且不產生副作用。
[0007]本發明設計了,包含有金銀花1g、野菊花10g、防鳳草10g、白]E 10g、土茯苳20g、笄石菖10g、薄荷葉10g、苦參10g、蒼術10g、荊芥10g、蟲衣10g、明礬1g和楓球子10g。
[0008]在本技術方案中,金銀花又名忍冬(學名:Lonicera japonica)。“金銀花” 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0009]金銀花,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本種最明顯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葉狀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華南忍冬,但那個種的苞片狹細而非葉狀,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與本種明顯不同。這個種的形態變異非常大,無論在枝、葉的毛被、葉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長度、毛被和唇瓣與筒部的長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但所有這些變化看來較多地同生態環境相聯系,并未顯示與地理分布之間的相關性。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瘆、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癥,均效果顯著。
[0010]在本技術方案中,野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indicum)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頭狀花序的外形與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邊、路旁等野生地帶。以色黃無梗、完整、苦辛、花未全開者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風熱、消腫解毒。能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l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卷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辛,味苦,有小毒。
[0011]在本技術方案中,防風草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I?2米,被茸毛。莖4棱。單葉對生,闊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近圓形,兩面均有茸毛,具細小腺點;葉柄長1.5?3厘米。花輪生,在下部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頂端而成長總狀花序,密生或間斷,直徑2.5厘米;萼淺綠色,管狀,長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內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狀,長1.5厘米,粉紅色,2唇,5裂齒,上唇直立,全緣,下唇闊,擴展,內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
[0012]在本技術方案中,白]E(拉丁文名-,Angelica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_2.5米,根圓柱形,莖基部徑2-5厘米,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癥,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區有栽培,多自產自銷,少數調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谷草地。
[0013]在本技術方案中,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0014]在本技術方案中,棄棄石菖(學名:Juncus prismatocarpus)為燈心草科燈心草屬的植物。分布于泰國、斯里蘭卡、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日本、俄羅斯東部、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云南、四川、山東、廣西、湖南、福建、西藏、貴州、安徽、海南、江蘇、江西、廣東、湖北等地,生長于海拔500米至1,800米的地區,多生于田地、疏林草地、路旁溝邊、溪邊以及山坡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在本技術方案中,薄荷葉子是植物薄荷的葉,味道清涼。薄荷學名Menthaspp,薄荷葉具有蕃荷葉、人丹草、升陽草、卜荷之稱的薄荷,主要含薄荷油、薄荷醇以及薄荷酮、異薄荷酮、迷迭香酸等成份。可以健胃祛風、祛痰、利膽、抗痙攣,改善感胃發燒、咽喉、腫痛,并消除頭痛、牙痛、惡心感。也常用于制作料理或甜點,以去除魚及羊肉腥味,或搭配水果及甜點,用以提味;也可做成消炎消腫的潤膚水.在本技術方案中,苦參,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瘆,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0015]在本技術方案中,蒼術,頭狀花序單生莖枝頂端,但不形成明顯的花序式排列,植株有多數或少數(2-5個)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直徑1-1.5厘米。苞葉針刺狀羽狀全裂或深裂。總苞片5-7層,覆瓦狀排列,最外層及外層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6毫米;中層長卵形至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6-10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或線形,長11-12毫米。全部苞片頂端鈍或圓形,邊緣有稀疏蛛絲毛,中內層或內層苞片上部有時變紅紫色。小花白色,長9毫米。瘦果倒卵圓狀,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白色長直毛,有時變稀毛。冠毛剛毛褐色或污白色,長7-8毫米,羽毛狀,基部連合成環,花果期6-10月。
[0016]在本技術方案中,荊芥c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