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糖尿病性便秘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糖尿病性便秘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胃腸病變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 高。便秘能誘發或加重患者心腦血管病,導致眼底出血等,也容易使患者血糖控制不穩定。 目前臨床上尚無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長期或間斷服用"果導"、"番瀉葉"等,短期 內可解決問題,停藥后易復發,形成惡性循環。本病屬中醫"便秘"范疇,運用中醫理論治療, 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療效穩定。糖尿病在中醫學中屬于"消渴"范疇,主要病機 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消渴病日久,變證叢生。糖尿病性便秘除 與陰液虧虛,腸道失于濡養有關外,尚與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大腸傳導遲緩,糟柏 難以下行密切相關。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氣機,脾主運化,主升清降濁,與胃共成氣機升降的 樞紐,是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腸腑通降正常,有賴于肝脾胃等功能協調,氣血推動濡潤功能 正常。糖尿病患者久病,臟腑功能受損,肝脾腎功能失調,終至氣機疏泄暢、氣血津液不足, 腸腑功能異常,而發為便秘。另外,糖尿病患者易發生情志抑郁,肝氣郁結,更易加重病情。 因此在糖尿病便秘的治療中調理肝脾,恢復氣血的正常功能尤為重要。
[0003]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宄現狀如下:
[0004] 肉蓯蓉【別名】肉松蓉,縱蓉,地精,金輿,大蕓。【來源】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 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性味】 甘、咸,溫。【歸經】歸腎、大腸經。【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瘺,不孕, 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注意】泄瀉禁用,腎中有 熱,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摘錄】《中華本草》。
[0005] 大腹皮【別名】檳榔皮,大腹毛,茯毛,檳榔衣,大腹絨。【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 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后干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習稱"大腹 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煮后干燥,剝取果皮,打松,曬干,習稱"大腹毛"。【性味】辛, 微溫。【歸經】歸脾、胃、大腸、小腸經。【功能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脘 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注 意】氣虛體弱者慎服。【摘錄】《中華本草》。
[0006] 柴胡【別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 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 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歸經】歸肝、膽經。【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 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注意】大葉柴胡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摘錄】《中華本草》。
[0007] 川牛膝【別名】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對節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 品]。【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捆成 小把,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曬干。【性味】苦、酸,平。【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用 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注意】孕婦慎用。【摘錄】《中華本草》。
[0008] 桃仁【別名】桃核仁。【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種子。果實 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干。【性味】苦、甘,平。【歸經】歸心、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用法用 量】內服:煎湯,4.5~9g。【注意】孕婦慎用。【摘錄】《中華本草》。
[0009] 白術【別名】于術、冬術、浙術、種術。【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 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性味】苦、甘,溫。 【歸經】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 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 不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注意】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摘錄】《中華 本草》。
[0010] 赤芍【別名】木芍藥、紅芍藥、赤芍、臭牡丹根。【來源】中藥赤芍為毛茛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芍藥和川赤芍的根。【性味】苦,微寒。【歸經】歸肝經。【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涼 血、消腫。主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 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注意】赤芍性寒,虛寒性痛經、經閉忌用。【摘錄】 《中華本草》。
[0011] 茯苓【別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赤茯苓、白茯苓。【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 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 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 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性味】甘、淡,平。【歸經】歸心、 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 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注意】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 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0012] 生地【別名】地黃、地髓、陽精、芐根,牛奶子根、狗奶子根、婆婆奶根、山煙根,山旱 煙生地藥材根,山煙根,山白菜根、酒壺花根、酒盅盅花根、甜酒棵根、蜜罐棵根、生地、大生 地、小生地、干生地、懷生地、地黃根。【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干燥塊根。【性味】味甘、 苦,性微寒。【歸經】歸心、肝、腎經。質潤降泄。【功能主治】清熱涼血,用于溫熱病熱入營 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可用于 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瘆紫黑。養陰生津功效用于津傷口渴,內熱消 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注意】性寒而滯,脾虛濕 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摘錄】《中華本草》。
[0013] 枳殼【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 綠時采收,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