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瘆的中藥,屬于中藥配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蕁麻瘆俗稱風瘆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 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瘆。病程迀延數日至數月。臨 床上較為常見。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 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 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 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瘆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 發,亦可局限。有時合并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 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 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蕁麻瘆的中藥,以便更好地針對蕁麻瘆進行治 療。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一種治療蕁麻瘆的中藥,由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組成:二花14~18份、灰藿16~ 20份、炒天蟲12~16份、一把傘16~20份、百蕊草12~16份、苦公菜16~20份、苣荬 菜12~16份、華南紫萁18~22份、蒔蘿子12~16份、臭楓根16~20份、唇香草12~ 16份、短柄五加16~20份、三消草12~16份、黑頭草16~20份、紅背葉12~16份、蜘 蛛香16~20份、漆大姑12~16份、血滿草16~20份、勝紅薊12~16份。
[0006] 進一步地,上述治療蕁麻瘆的中藥,由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組成:二花14份、灰藿 16份、炒天蟲12份、一把傘16份、百蕊草12份、苦公菜16份、苣荬菜12份、華南紫萁18 份、蒔蘿子12份、臭楓根16份、唇香草12份、短柄五加16份、三消草12份、黑頭草16份、 紅背葉12份、蜘蛛香16份、漆大姑12份、血滿草16份、勝紅薊12份。
[0007] 進一步地,上述治療蕁麻瘆的中藥,由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組成:二花16份、灰藿 18份、炒天蟲14份、一把傘18份、百蕊草14份、苦公菜18份、苣荬菜14份、華南紫萁20 份、蒔蘿子14份、臭楓根18份、唇香草14份、短柄五加18份、三消草14份、黑頭草18份、 紅背葉14份、蜘蛛香18份、漆大姑14份、血滿草18份、勝紅薊14份。
[0008] 進一步地,上述治療蕁麻瘆的中藥,由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組成:二花18份、灰藿 20份、炒天蟲16份、一把傘20份、百蕊草16份、苦公菜20份、苣荬菜16份、華南紫萁22 份、蒔蘿子16份、臭楓根20份、唇香草16份、短柄五加20份、三消草16份、黑頭草20份、 紅背葉16份、蜘蛛香20份、漆大姑16份、血滿草20份、勝紅薊16份。
[0009] 上述各組分的中藥藥理和作用如下: (1)二花:性寒、味甘;歸肺、胃經;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癰腫疔毒初起,紅腫熱 痛,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毒血痢,暑熱煩渴,咽喉腫痛。
[0010] (2)灰藿:味甘、苦,性涼。去濕,解毒。治瘡瘍腫毒,疥癬風瘙。
[0011] (3)炒天蟲:味咸、辛,性平。歸肝、脾經。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于驚風抽搐,口因 喉腫痛,頒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皮膚瘙癢。
[0012] (4)一把傘:味辛、苦,性平。養心安神,清肝明目。主治心悸怔忡,神經衰弱,目赤 腫痛,冠心病等。
[0013] (5)百蕊草:味辛,微苦;性寒。歸脾;腎經。清熱;利濕;解毒。主風熱感冒;中暑; 肺癰;乳蛾;淋巴結結核;乳痛;癤腫;淋證;黃疽;腰痛;遺精。
[0014] (6)苦公菜:疏肝利膽、益氣補腎,祛風利濕,活血止痛。主氣虛乏力,腎虛陽瘺,胃 脘痛,消渴,失眠多夢,風濕骨痹,腰膝無力,清熱解毒,便秘、腸胃炎、慢性膽囊炎、膽結石、 心臟病,肝炎,痔瘡,失眠多夢等。
[0015] (7)苣荬菜:味苦;性寒。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 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0016] (8)華南紫萁:味微苦、澀,性平。入肺、肝、膀胱三經。清熱解毒;祛濕舒筋;驅蟲。 主流感;痄腮;癰腫瘡癤;婦女帶下;筋脈拘攣;胃痛;腸道寄生蟲病。
[0017] (9)蒔蘿子:味辛,性溫。入脾、腎經。溫脾腎,開胃,散寒,行氣,解魚肉毒。治痧 穢嘔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滿少食。
[0018] (10)臭楓根:味辛、苦,性溫。歸肺經、脾經、肝經、腎經。行氣健脾,祛風平肝,消 腫解毒。治崩漏,白帶,頭暈,虛咳,高血壓,風濕痛,腳氣,蕁麻瘆,癰疽,痔瘡。
[0019] (11)唇香草:主治高血壓,冠心病。
[0020] (12)短柄五加:益氣健脾;養心安神;解郁和血。主婦女更年期體虛乏力;潮熱、失 眠;抑郁不歡;健忘;心悸;頭暈;頭痛;關節痛。
[0021] (13)三消草:味微甘;性平。歸心;脾經。清熱;涼血;寧心。主癲病;痔瘡出血; 硬結腫塊。
[0022] (14)黑頭草:味苦,辛;性涼。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主口瘡;丹毒;風瘆;濕瘆;腳 氣。
[0023] (15)紅背葉:味甘,性涼。歸肺經、大腸經、膀胱經。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殺蟲止 癢。主痢疾;熱淋;石淋;血尿;崩漏;帶下;風瘆;濕瘆;疥癬;齲齒痛;褥瘡。
[0024] (16)蜘蛛香:味辛,微苦;性溫。理氣和中,散寒除濕;活血消腫。主脘腹脹痛;哎 吐泄瀉;小兒疳積;風寒濕痹;肢氣水腫;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癤。
[0025] (17)漆大姑:味苦,澀;性平。歸胃;脾;大腸經。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主生漆過 敏;稻田皮炎;皮膚瘙癢;蕁麻瘆;濕瘆;燒傷;乳腺炎;急性胃腸炎;痢疾。
[0026] (18)血滿草:味辛,甘;性溫。歸脾;腎經。祛風;利水;活血;通絡。主急慢性腎 炎;風濕疼痛;風瘆瘙癢;小兒單板機痹后遺癥;慢性腰腿痛;扭傷瘀痛;骨折。
[0027] (19)勝紅薊:味辛、苦。性平。歸心包經、肺經。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治感冒發 熱,咽喉腫痛,癰疽瘡癤,外傷出血。
[0028] 本方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除濕止癢,扶正法邪,諸藥配合,對蕁麻瘆具有較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