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敷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外敷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 -般指熱力,包括熱液(水、湯、油等)、蒸氣、高溫氣體、火焰、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 (如鋼水、鋼錠)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指皮膚和/或黏膜,嚴重者也可傷及皮下或/和 黏膜下組織,如肌肉、骨、關(guān)節(jié)甚至內(nèi)臟。燙傷是由熱液、蒸氣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傷,是熱力 燒傷的一種。中國九分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xué)提出,將成人體表面積分為11 等份,其中頭面頸部為9%,雙上肢為2個9%,軀干前后(各占13%)及會陰(占1%)為3個9%, 雙下肢包括臀部為5個9%+1% (46%)。
[0003] 燒傷見《千金翼方》卷二十。亦稱火燒瘡、湯潑火燒、湯火傷。輕淺者通常不影響內(nèi) 臟功能,僅在局部出現(xiàn)紅暈,起皰,或腐爛;重者損害面積大而深,產(chǎn)生火盛傷陰,熱毒熾甚, 耗傷體內(nèi)陰液。甚則熱毒內(nèi)攻,或氣血兩虛等全身癥狀,臨床可見口渴,發(fā)熱,便秘,小便不 利甚或煩躁不寧,神昏譫語。中醫(yī)對燒傷的辨證分型及治法如下: (1)火毒傷津證 證候:壯熱煩躁,口干喜飲,便秘尿赤;舌紅絳而干,苔黃或黃糙,或舌光無苔,脈洪數(shù) 或弦細數(shù)。治法: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
[0004] (2)陰傷陽脫證 證候:神疲倦臥,面色蒼白,呼吸氣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體溫不升反低,尿少; 全身或局部水腫,創(chuàng)面大量液體滲出;舌淡暗苔灰黑,或舌淡嫩無苔,脈微欲絕或虛大無力 等。治法:回陽救逆醫(yī)I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益氣護陰。
[0005] (3)火毒內(nèi)陷證 證候:壯熱不退,口干唇燥,躁動不安,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絳而干,苔黃或黃糙, 或焦干起刺,脈弦數(shù)等。若火毒傳心,可見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若火毒傳肺,可見呼吸氣粗, 鼻翼煽動,咳嗽痰鳴,痰中帶血;若火毒傳肝,可見黃疸,雙目上視,痙攣抽搐;若火毒傳脾, 可見腹脹便結(jié),便溏黏臭,惡心嘔吐,不思飲食,或有嘔血、便血;若火毒傳腎,可見浮腫,尿 血或尿閉。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0006] (4)氣血兩虛證 證候:疾病后期,火毒漸退,低熱或不發(fā)熱,精神疲倦,氣短懶言,形體消瘦,面色無華, 食欲不振,自汗,盜汗;創(chuàng)面肉芽色淡,愈合遲緩;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細弱。治法:補氣 養(yǎng)血,兼清余毒。
[0007] (5)脾虛陰傷證 證候:疾病后期,火毒已退,脾胃虛弱,陰津耗損。面色萎黃,納呆食少,腹脹便溏,口干 少津,或口舌生糜;舌暗紅而干,苔花剝或光滑無苔,脈細數(shù)。治法:補氣健脾,益胃養(yǎng)陰。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發(fā)明一種外敷治療水火燒傷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 法。為了解決該技術(shù)問題,發(fā)明人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為,依據(jù)中醫(yī)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開發(fā) 一個新的中藥組方,然后結(jié)合臨床實踐和現(xiàn)代中藥制劑技術(shù)的特點,對中藥組方進行反復(fù) 摸索和調(diào)整,最終發(fā)明了一個全新的中藥組方和將其制成成品制劑的制備方法,由此制得 的中藥制劑對各種燙傷和燒傷均有十分顯著的療效。該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得:瓜萎8-32份、枯礬10-26份、白芷7-17份、藿香6-16份、赤芍9-23份、珍珠2-10份、黃 芪13-29份、杏仁11-27份、千里光7-19份、乳香11-27份、冰片1-7份、當歸8-20份、蒲黃 7-19份、連翹7-19份、川芎7-23份、麝香1-7份、黃柏8-22份、香油20-40份。
[0009] 發(fā)明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具有優(yōu)異治療效果的3個組方配比分別為(以重量份計): (1) 瓜萎20份、枯礬18份、白芷12份、藿香11份、赤芍16份、珍珠6份、黃芪21份、 杏仁19份、千里光13份、乳香19份、冰片4份、當歸14份、蒲黃13份、連翹13份、川考15 份、麝香4份、黃柏15份、香油30份; (2)瓜萎22份、枯礬19份、白芷13份、藿香10份、赤芍15份、珍珠7份、黃芪23份、 杏仁17份、千里光14份、乳香18份、冰片5份、當歸15份、蒲黃15份、連翹12份、川考14 份、麝香3份、黃柏16份、香油35份; (3) 瓜萎21份、枯礬17份、白芷14份、藿香12份、赤芍17份、珍珠5份、黃芪20份、 杏仁21份、千里光12份、乳香18份、冰片4份、當歸13份、蒲黃15份、連翹14份、川考16 份、麝香5份、黃柏17份、香油37份。
[0010] 將上述中藥組方制成成品制劑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1) 按本發(fā)明中藥組方稱取各味中藥材; (2) 將枯礬熬制后研磨,將珍珠煅制后研磨,將乳香、冰片、麝香、黃柏,分別粉碎,磨細, 過80-12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 (3) 將瓜萎、白2£、藿香、赤茍、黃苗、杏仁、千里光、當歸、蒲黃、連翹、川考分別粉碎,混 合后加入4-16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三次,每次1-6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60°C 相對密度為1. 33-1. 36的濃縮液,備用; (4) 將步驟(3)中制得的濃縮液加入步驟(2)的混合細粉和香油,混合均勻,即為中藥 有效成分稠膏; (5) 將步驟(4)的中藥有效成分稠膏,添加適當?shù)妮o料,利用現(xiàn)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術(shù), 制成臨床所需要的中藥成品制劑,例如膏藥、貼劑、酊劑、栓劑、散劑、軟膏劑等劑型。
[0011]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所用原材料的性質(zhì)特點及功效: 瓜萎:本品為萌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干燥成熟果實。味甘、微苦、性寒;歸肺、 胃、大腸經(jīng);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
[0012] 枯礬:又名煅白礬。取揀凈的白礬,置砂鍋內(nèi)加熱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為不規(guī)則 的結(jié)晶體,大小不一,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 光澤。味濕,性涼;歸肺、肝二經(jīng);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
[0013] 白芷: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jīng); 散風(fēng)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0014] 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快氣,和 中,辟穢,祛濕。
[0015] 赤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清熱涼 血,散瘀止痛。
[0016] 珍珠:本品為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蚌科動物三角帆蚌或褶紋冠蚌等雙殼類 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jīng);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0017] 黃芪: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溫;歸肺、脾經(jīng);補 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0018]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種子。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jīng);祛痰 止咳,平喘,潤腸。
[0019] 千里光:本品為菊科千里光屬植物千里光,以全草入藥。味苦,辛,性寒;清熱解 毒,明目退翳,殺蟲止癢。
[0020] 乳香:橄欖科乳香樹屬植物乳香樹、藥膠香樹及野乳香樹等,以其樹干皮部傷口滲 出的油膠樹脂入藥。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jīng);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
[0021] 冰片:分機制冰片與艾片兩類。機制冰片以松節(jié)油、樟腦等為原料經(jīng)化學(xué)方法合成 的龍腦;艾片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大風(fēng)艾的鮮葉經(jīng)蒸氣蒸餾、冷卻所得的結(jié)晶,又稱"艾粉" 或"結(jié)片"。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jīng);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0022] 當歸: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補血活 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
[0023] 蒲黃:本品為香蒲科植物水濁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味甘,性平; 歸肝、心包經(jīng);止血,化瘀,通淋。
[0024] 連翹:本品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干燥果實。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jīng);清熱 解毒,消腫散結(jié)。
[0025] 川考: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活血行 氣,祛風(fēng)止痛。
[0026] 麝香: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味辛,性 溫;歸心、脾經(jīng);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
[0027] 黃柏: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干燥樹皮。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清 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
[0028] 香油:本品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用壓榨法得到的脂肪油。味甘,性涼;入 手陽明經(jīng);潤燥通便,解毒,生肌。
[0029] 本發(fā)明中藥組方的方解: 該中藥組方是以瓜萎、枯礬、乳香、杏仁、黃芪為君藥;清熱滌痰、止血解毒、定痛追毒、 斂瘡生??;以赤芍、香油、川芎、黃柏、蒲黃為臣藥,散瘀止痛、解毒生肌、活血行氣、瀉火除 蒸、止血化瘀;以當歸、珍珠、麝香、千里光、白芷為佐藥,補血活血、解毒生肌、消腫止痛、殺 蟲止癢、消腫排膿;以藿香、冰片、連翹為使藥,快氣和中、清熱止痛、消腫散結(jié);君臣佐使諸 藥配合,陰陽搭配,共同作用,從而達到清熱滌痰、止血解毒、定痛追毒、斂瘡生肌、活血行 氣、瀉火除蒸、止血化瘀、殺蟲止癢、消腫排膿等功效,對各種外因所致的燒傷、燙傷均有十 分顯著的治療效果。
[0030]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在治療燒傷、燙傷方面,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具有止疼快、不起泡、傷 口愈合快,愈后疤痕小等明顯的技術(shù)優(yōu)勢,此外,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藥效穩(wěn)定、制劑工藝簡 便易行、適合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等也具有明顯的技術(shù)優(yōu)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