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與基端塊50B,各彎曲塊50在前端側和后端側分別設有供連結銷52插入的一對舌片53。舌片53以在上下設置于所述前端側的時左右設置于所述基端側的方式,沿上下與左右交替設置。相鄰的彎曲塊50的上下或者左右的舌片53彼此經由連結銷52而連結。
[0084]另外,在除了基端塊50B的彎曲塊50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在彎曲部16b內引導上下用以及左右用的兩組彎曲操作線51的線引導件54。另外,在軟質部16c內,設有作為引導彎曲操作線51的引導構件的盤管55。
[0085]在線引導件54中,滑動自如地插入彎曲操作線51。彎曲操作線51的前端通過釬焊等固定于前端塊50A,基端側延伸設置至手動操作部17,且安裝于滑輪。當對上下彎曲操作旋鈕22進行旋轉操作時,上下用的一組彎曲操作線51被推拉,各彎曲塊50以安裝于左右的舌片53的連結銷52為中心進行轉動,彎曲部16b在上下方向上彎曲。當對左右彎曲操作旋鈕23進行旋轉操作時,左右用的一組彎曲操作線51被推拉,各彎曲塊50以安裝于上下的舌片53的連結銷52為中心進行轉動,彎曲部16b在左右方向上彎曲。
[0086]在彎曲塊50內,插入有信號電纜45、光導管46a、46b、送氣送液管28、處理器具插入管29 (參照圖8A、圖SB)。彎曲塊50的外周被邊帶56覆蓋。在邊帶56的端部外周面嵌合金屬環57。需要說明的是,在圖3以及圖5中,金屬環57僅設于邊帶56的基端部,但是也可以設于邊帶56的前端部。邊帶56的外周被形成為筒狀的橡膠制的外皮、即彎曲橡膠件58覆蓋。邊帶56是金屬制的多根線材編織而形成的網狀體。邊帶56通過覆蓋被連結的多個彎曲塊50而穩定各彎曲塊50的姿態。另外,彎曲橡膠件58通過使其內周面與邊帶56相接而提尚緊貼力。
[0087]彎曲橡膠件58的前端側也覆蓋前端部16a的前端部主體35。在彎曲橡膠件58的前端例如卷繞線(未圖示),將彎曲橡膠件58的前端固定于前端部16a。卷繞線的位置涂敷有密封材料、粘合劑并凝固。另外,彎曲橡膠件58的基端側覆蓋至軟質部16c的前端側。
[0088]在基端塊50B在內部設有固定部60。固定部60是使基端塊50B的圓筒部分的局部朝內側折曲而形成的折曲部,夾持盤管55的外周面并固定于基端塊50B。需要說明的是,固定部60也可以是使用固定銷等來固定盤管55的結構。
[0089]軟質部16c具有:將不銹鋼等金屬性的條帶卷繞成螺旋狀而得到的螺旋管61 ;覆蓋于螺旋管61的外周且將不銹鋼等金屬制的線材編織成網狀而得到的網狀體、即邊帶62 ;不銹鋼等金屬制且固定于邊帶62的兩端部外周面的連結環63 ;以及通過擠出成形而覆蓋于邊帶62的外周的樹脂制的外皮64。連結環63位于軟質部16c的最靠前端側以及最靠基端側。前端側的連結環63與彎曲部16b連結,基端側的連結環63與手動操作部17連結。連結環63嵌合于邊帶62的外周,連結環63的一部分與邊帶62 —并被外皮64覆蓋。需要說明的是,作為軟質部16c的結構,也可以省略邊帶62,將外皮64直接覆蓋于螺旋管61的外周面。
[0090]基端塊50B的外周面嵌合于前端側的連結環63的內周面。在連結彎曲部16b與軟質部16c的組裝工序中,使基端塊50B的外周面嵌合于連結環63的內周面,并且通過錫焊等使基端塊50B以及連結環63接合。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基端塊50B以及連結環63的接合方法,不限于錫焊,也可以是螺紋緊固、卡合金屬部件等接合方法。
[0091]合流構件70配置于插入部16的內部。如圖6所示,該合流構件70具有分支管部71a,71b以及合流管部72。分支管部71a、71b以將合流構件70的基端側分支為兩部分的方式形成。在支管部71a的外周面,外嵌具有送氣管路28a的氣體供給管73的內周面,在支管部71b的外周面,外嵌具有送液管路28b的液體供給管74的內周面。由此,氣體供給管73與分支管部71a連通,液體供給管74與分支管部71b連通。需要說明的是,在圖6中,為了防止附圖的復雜化,省略了邊帶56、金屬環57、彎曲橡膠件58等。
[0092]合流管部72與分支管部71a、71b的前端側連接設置。在該合流管部72的外周面外嵌送氣送液管28的內周面,且該合流管部72與送氣送液管28連通。由此,合流構件70經由連接導管48以及送氣送液管28與送氣送液噴嘴27連通。合流管部72與一方的分支管部71a形成在同一直線上。另一方的分支管部71b與合流管部72以及分支管部71b的外周面接合,且彎曲90度,分支管部71b的基端部與合流管部72以及分支管部71a平行配置。作為送氣送液管28、氣體供給管73以及液體供給管74,使用具有撓性、耐壓性的管。
[0093]插入部16內的合流構件70的位置根據送氣送液管28的長度來決定。如圖7A所示,在彎曲部16b是直線狀態下,送氣送液管28也是直線狀態。并且,與直線狀態的送氣送液管28的另一端連通的合流構件70和分支管部71a、71b以及合流管部72 —并配置在軟質部16c內,另外,有時也將合流管部72的前端配置在連結環63內,并且將合流管部72的一部分與分支管部71a、71b配置在軟質部16c內。然后,如圖7B所示,當通過彎曲操作旋鈕22,23的操作而使彎曲部16b形成最大彎曲狀態時,使送氣送液管28與彎曲部16b —并彎曲。需要說明的是,在此所謂的最大彎曲狀態是指,在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進行彎曲動作時,彎曲部16b的曲率半徑最小的狀態。與形成為該最大彎曲狀態的送氣送液管28的另一端連通的合流構件70向插入部16的前端側拉入。附圖標記M表不與彎曲部16b —并被形成為最大彎曲狀態的送氣送液管28拉入的合流構件70的移動量。并且,送氣送液管28具有在通過彎曲部16b的彎曲將合流構件70拉入移動量M時讓合流管部71停留在連結環63內的長度L。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在此所謂的“停留在連結環63內”的狀態,只要在連結環63的內部可以是任意位置,也可以是嵌合于連結環63的內周面的基端塊50B的基端部內。另外,只要合流管部72的一部分停留在連結環63內即可,即使合流管部72的前端側進入到基端塊50B內,只要合流管部72的一部分停留在連結環63內即可。
[0094]作為送氣送液管28以及合流構件70的具體結構,若將送氣送液管28的長度L設為例如65mm以上且10mm以下,拉入合流構件70的移動量M是3mm以上且1mm以下。連結環63的筒心方向的長度D例如是15mm。在這種情況下,在彎曲部16b為直線狀態時,即使合流管部72的前端處于與連結環63的基端面相同的位置,或者合流管部72的前端的一部分處于連結環63內,由于移動量M小于連結環63的長度D,因此合流管部72也停留在連結環63內ο
[0095]合流構件70如上所述那樣根據送氣送液管28的長度L來決定位置,并且通過彎曲部16b以及軟質部16c內的內置物來限制位置。如圖8A所示,作為插入到基端塊50B的內部的內置物,具有信號電纜45、光導管46a、46b、處理器具插入管29、插入有彎曲操作線51的盤管55、固定部60以及送氣送液管28。盤管55以及固定部60配置在沿著基端塊50B的內周面的位置。
[0096]由于基端塊50B內的內置物中的、處理器具插入管29的外徑大于固定部60的間隔,因此處理器具插入管29固定部60與抵接而離開基端塊50B的內周面,配置在靠近中央的位置。另外,由于光導管46a、46b、送氣送液管28的外徑小于固定部60的間隔,因此光導管46a、46b、送氣送液管28不與固定部60抵接,而是沿著基端塊50B的內周面配置。另外,雖然信號電纜45的外徑小于固定部60的間隔,但是由于信號電纜45處于被光導管46a、46b夾在中間的位置,因此信號電纜45與固定部60抵接并與基端塊50B的內周面分離,配置在與處理器具插入管29抵接的位置。通過配置固定部60,且將信號電纜45、處理器具插入管29配置在靠近中央的位置,由此在基端塊50B的內部具有供合流管部72或者外嵌于合流管部72的送氣送液管28進入的空間,但是無法配置具有這些構件的兩倍的截面面積的分支管部71a、71b、或者外嵌于分支管部71a、71b的氣體供給管73以及液體供給管74。需要說明的是,圖8A中的雙點劃線表示分支管部71a、71b的剖面,由于與處理器具插入管29、光導管46a、46b、固定部60等抵接,因此限制了分支管部71a、71b朝向基端塊50B內進入。
[0097]如圖8B所示,作為插入到軟質部16c的內置物,具有信號電纜45、光導管46a、46b、處理器具插入管29、插入有彎曲操作線51的盤管55、分支管部71a、7Ib或者氣體供給管73以及液體供給管74。在軟質部16c或者連結環63的內部、且是比基端塊50B靠基端側的位置,因不具有固定部60而相對于基端塊50B的內部在填充率方面相應地具有富余,能夠將處理器具插入管29、信號電纜45配置在內周面附近。因此,能夠在軟質部16c或者連結環63的內部配置分支管部71a、71b或者氣體供給管73以及液體供給管74。
[0098]說明上述結構的作用。在內窺鏡系統2的檢查準備結束之后,拍攝元件43a工作,并且始終進行基于送氣裝置13a的送氣與基于吸引裝置14的吸引。然后,在準備結束后,將插入部16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