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導絲,該導絲被用作以治療或檢查為目的而插入體腔內的醫療器具。
【背景技術】
[0002]以往,為了治療或檢查,使用導管以插入血管、消化道、輸尿管等管狀器官或體內組織,作為引導導管的導絲,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案。
[0003]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導絲,該導絲包括沿指向基端側的方向直徑逐漸增大的軸,以及纏繞在該軸的頂端部的螺旋體,且螺旋體的中間部分被固定材料固定在軸上。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7-9009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在此,例如根據交叉法(Cross Over),當從位于右腳的下肢血管向位于左腳的下肢血管,并沿著呈倒U字形的路徑,插入現有文獻I中記載的導絲時,即插入具有沿指向基端側的方向直徑逐漸變大的軸的導絲時,除了難以使導絲追隨于這種極度曲折的下肢血管、以及操作性下降之外,還存在軸在與血管壁接觸等時因所受到的負荷而過度彎折的可能性。其結果為,例如,軸的基端側(粗徑部分)發生永久變形,可能會對其后的操作造成妨礙。
[0007]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絲,即使在插入極度曲折的血管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較高的追隨性,并且能夠抑制永久變形。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導絲具有以下特征:
[0009]本發明第一方式的導絲,包括芯軸與纏繞在該芯軸的頂端部的第一螺旋體,其中,第二螺旋體通過接合部接合在所述芯軸的基端部,所述第二螺旋體由絞線形成,所述絞線由多條編絲絞合而成。
[0010]根據第一方式,在本發明的第二方式的導絲中,接合部設置在第一螺旋體的內側。
[0011]根據第一或第二方式,在本發明的第三方式的導絲中,形成第二螺旋體的材料與形成芯軸的材料相同。
[0012]本發明的第四方式的導絲,包括第二螺旋體與纏繞在該第二螺旋體的頂端部的第一螺旋體;所述第二螺旋體由絞線形成,所述絞線由多條編絲絞合而成。
[0013]基于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項,在本發明的第五方式的導絲中,第二螺旋體由多束絞線螺旋狀地纏繞而成,所述絞線由多條編絲絞合而成。
[0014]基于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一項,在本發明的第六方式的導絲中,第二螺旋體為空心體。
[0015]在第一方式中,第二螺旋體通過接合部接合在芯軸的基端部,第第二螺旋體由絞線形成,所述絞線由多條編絲絞合而成。由于在這種絞線(第二螺旋體)中,編絲之間能夠進行微小的相對移動,因此,除具有自由度,且柔軟性較高之外,還確保了足夠的復原性。
[0016]因此,例如根據交叉法,當從位于右腳的下肢血管向位于左腳的下肢血管,并沿著呈倒U字形的曲折路徑推進導絲時,能夠使導絲易于追隨這種過度彎曲的血管的形狀,從而即使該導絲的基端部分在與血管壁接觸等時因受到的負荷而過度彎折,也很難發生永久變形。因此,不存在對其后的操作造成妨礙的風險,使得導絲能夠持續使用。
[0017]在第二方式中,接合部設置在第一螺旋體的內側。通過這種手段,即使在接合部設置成相對于芯軸的表面及絞線的表面呈突出狀的情況下,接合部也在被第一螺旋體覆蓋的狀態下設置在其內側。因此,這樣的接合部不存在與血管壁接觸而損傷血管壁的風險。
[0018]另外,由于第二螺旋體相對芯軸接合的位置(接合部)被第一螺旋體覆蓋,因此,這樣的接合部將不會接觸血管內的硬化病變部位而產生負荷,能夠維持兩者的良好接合狀
??τ O
[0019]形成第三方式中的第二螺旋體與形成所述芯軸的材料相同。通過這種手段,第二螺旋體相對芯軸的接合變得堅固,不存在在手術中兩者脫離的風險,安全性得以確保。
[0020]第四方式的導絲包括第二螺旋體與纏繞在該第二螺旋體的頂端部的第一螺旋體;第二螺旋體由多條編絲絞合而成的絞線形成。通過這種手段,在第二螺旋體的整個長度方向上,由于編絲之間能夠進行微小的相對移動,因此,能夠確保足夠的自由度并提高柔軟性,也能夠確保足夠的復原性。
[0021]因此,例如根據交叉法,當從位于右腳的下肢血管向位于左腳的下肢血管,并沿著呈倒U字形的曲折路徑推進導絲時,能夠使導絲更加易于追隨這種過度彎曲的血管的形狀,從而即使該導絲在與血管壁接觸等時因受到的負荷而過度彎折,也能夠在導絲的整個長度方向上抑制永久變形。因此,不存在對其后的操作造成障礙的風險,使得導絲能夠持續使用。
[0022]在第五方式的導絲中,第二螺旋體由多束絞線螺旋狀地纏繞而成。通過這種手段,除了相鄰絞線之間發生微小的相對移動之外,形成這種的絞線的編絲之間也能夠發生微小的相對移動,因此,與上述第一方式相比,能夠進一步增加自由度并確保足夠的柔軟性。因此,例如根據交叉法,從位于右腳的下肢血管向位于左腳的下肢血管,并沿著呈倒U字形的曲折路徑推進導絲時,能夠使導絲更加易于追隨這種過度彎曲的血管,提高該導絲的操作性。
[0023]進一步地,在導絲基端部(第二螺旋體)上施加旋轉力時,編絲之間互相擰緊,同時絞線之間也互相擰緊,從而使接觸壓強增加,提高貼緊性。其結果為,足夠的轉矩被確實地傳遞至頂端側,即使在過度彎曲的下肢血管內,也能夠確保導絲的良好壓入性。
[0024]在第六方式的導絲中,第二螺旋體為空心體。通過這種手段,在第二螺旋體的中心設置間隙,可更進一步地提高第二螺旋體的柔軟性。其結果為,例如根據交叉法,當從位于右腳的下肢血管向位于左腳的下肢血管,并沿著呈倒U字形的曲折路徑推進導絲時,能夠使導絲切實地追隨這種過度彎曲的血管,更進一步地提高該導絲的操作性。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26]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第二螺旋體的立體圖;
[0027]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28]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29]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0]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1]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第二螺旋體的立體圖;
[0032]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3]圖9是圖8中第二螺旋體的A-A截面圖;
[0034]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5]圖11是圖10中第二螺旋體的B-B截面圖;
[0036]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八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7]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八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第二螺旋體的立體圖;
[0038]圖14是表示本發明第九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39]圖15是表示本發明第九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第二螺旋體的立體圖;
[0040]圖16是表示本發明第十實施方式涉及的導絲的部分截面放大圖;
[0041]圖17是圖16中第二螺旋體的C-C截面圖;
[0042]圖18是表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