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一)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藥品,特別一種用于治療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
[0002](二)
【背景技術(shù)】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fù)發(fā)的炎癥性皮膚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瘆,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kuò)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肩。輕輕刮除表面鱗肩,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fā)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xiàn)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xiàn)小出血點(diǎn),稱點(diǎn)狀出血現(xiàn)象。白色鱗肩、發(fā)亮薄膜和點(diǎn)狀出血是診斷銀肩病的重要特征,稱為三聯(lián)征。尋常型銀肩病皮損從發(fā)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為三個(gè)時(shí)期:進(jìn)行期、靜止期、退行期。
[0003]牛皮癬具有慢性頑固性,容易復(fù)發(fā)的皮膚病,其中尋常型銀肩病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目前西醫(yī)內(nèi)服外用方法很多,但都不能很好的控制復(fù)發(fā)。
[0004](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bǔ)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效果好、效果持久的用于治療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shí)現(xiàn)的:
一種用于治療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其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蜘蛛4g、車前子7-10g、茵陳6-9g、蕤仁15g、布澄葉5-8g、赤豆10g、短穗鐵莧菜8_10g、金銀花8-10g、松花粉7-9g、白]E 6g、地膽草5-7g、地膚子7g、桑葉8g、番石植葉4_7g、酢楽草5-7g、劍花6g、鳳眼草7g、瓜子金4-7g、蓮房8-10g、沒食子8g、夢花7g、墓頭回6_9g、排草7g、瓦松7g、月見草6-8g、鹽飽藤果7g、埃蕾5-8g、桔梗蘆頭7g、草草7_9g、桄榔子7g。
[0006]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
蜘蛛4g、車前子7g、茵陳9g、蕤仁15g、布澄葉6g、赤豆10g、短穗鐵莧菜8g、金銀花8g、松花粉9g、白:E 6g、地膽草7g、地膚子7g、桑葉8g、番石植葉5g、酢楽草6g、劍花6g、鳳眼草7g、瓜子金6g、蓮房8g、沒食子8g、夢花7g、墓頭回9g、排草7g、瓦松7g、月見草7g、鹽夸包藤果7g、埃蕾5g、桔梗蘆頭7g、藎草7g、桄榔子7g。
[0007]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半個(gè)月為一療程。
[0008]下面為本發(fā)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蜘蛛的功效主治:祛風(fēng)鎮(zhèn)驚,破瘀散結(jié),解毒消腫。
[0009]車前子:性味:味甘,性寒。歸經(jīng):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功效: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主治:用于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0010]茵陳:性味:味苦、辛,性微寒。歸經(jīng):歸脾、胃、肝、膽經(jīng)。功能: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主治:用于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0011]蕤仁,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蕤核或齒葉扁核木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間采摘成熟果實(shí),除去果肉,洗凈,曬干。性味甘寒,有祛風(fēng),散熱,養(yǎng)肝,明目之功效。用于目赤腫痛,昏暗羞陰,眥爛多淚,鼻衄。亦治心腹邪熱,結(jié)氣痰痞。今人惟用療眼。(陳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0012]布渣葉:性味:味酸,性涼。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功效:消食化滯,清熱利濕。主治:用于飲食積滯,感冒發(fā)熱,濕熱黃疸等。
[0013]赤豆: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質(zhì)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紅色赤豆入藥治水腫腳氣、瀉痢、癰腫,并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藥;浸水后搗爛外敷,治各種腫毒。赤豆主要含蛋白質(zhì)、糖類等營養(yǎng)成分。1.營養(yǎng)成分:每10g赤豆中含蛋白質(zhì)21.7g,脂肪0.8g,糖類60.7g,粗纖維4.Qg,!1? 76mg,磷386mg,鐵45mg,硫胺素
0.43mg,核黃素0.16mg,尼克酸2.1mg0 2.賴氨酸:氨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3.其他:赤豆尚含三種結(jié)晶性皂苷??咕饔?赤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I)治療各種水腫病證。如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以及營養(yǎng)性水腫等。2)外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3)治療痛風(fēng)紅腫。
[0014]短穗鐵莧菜: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短穗鐵莧菜的全草。功效:清熱利濕。主治:用于腹瀉,痢疾。性味歸經(jīng):苦,涼。入胃、大腸二經(jīng)。
[0015]金銀花自古被譽(yù)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dá)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fēng)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fā)瘆、發(fā)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癥,均效果顯著。
[0016]松花粉的功效:祛風(fēng)益氣,收濕,止血。治頭旋眩暈,中虛胃疼,久痢,諸瘡濕爛,創(chuàng)傷出血。松花粉包含多種蛋白質(zhì)、氨基酸、礦物質(zhì)、酶與輔酶、核酸、單糖、多糖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總含量達(dá)200余種。松花粉性溫,味甘,具有益氣養(yǎng)血、平肝祛風(fēng)等功效。
[0017]白芷,中藥名。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莖基部徑2-5厘米,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果實(shí)長圓形至卵圓形。主要變種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變種)、臺(tái)灣獨(dú)活。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癥,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區(qū)有栽培,多自產(chǎn)自銷,少數(shù)調(diào)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谷草地。
[0018]地膽草Elephantopus scaber L.(菊科)。別名:草鞋根、草鞋底、磨地膽、地苦膽、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鐵燈盞、毛刷子、地膽頭、地?cái)仡^。生長習(xí)性:生于山谷、村邊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叢中。分布: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藥用部分:為菊科地膽草屬植物地膽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以全草入藥。采集時(shí)間:夏秋采收,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或鮮用。性能:性寒,味苦辛;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咳利尿。性味歸經(jīng):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百日咳,急性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炎,癤腫,濕瘆。
[0019]地膚子: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性味:味辛、苦,性寒。歸經(jīng):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利濕,祛風(fēng)止癢。主治: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fēng)瘆,濕瘆,皮膚瘙癢。
[0020]桑葉:性味:味苦、甘,性寒。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疏散風(fēng)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fēng)熱感冒,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尤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
[0021]酢漿草:多年生草本。莖葉含多量草酸鹽。另有謂葉含檸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莖含蘋果酸.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則無效;此植物據(jù)云對羊有毒。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能傷害家畜腎臟,使血中非蛋白氮明顯升高。性味:酸,寒。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陽明、太陽經(jīng)。功用主治-酢漿草的功效: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灣,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瘆,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損傷,湯火傷。
[0022]鳳眼草,別名椿莢、樗莢、鳳眼子、樗樹凸凸、樗樹子、臭椿子、春鈴子等。英文名為FruitofTree-of-heavenAilanthus,拉丁名為 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實(shí)。味苦、澀,性涼,清熱燥濕、止痢、止血。主治痢疾、白濁、帶下、便血、尿血、崩漏。能耐旱、耐堿,常栽培為行道樹。
[0023]瓜子金:性味:味苦;微辛;性平。歸經(jīng):肺;胃;心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痰鎮(zhèn)咳,解毒止痛。用于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咳嗽,小兒肺炎,小兒疳積,泌尿系結(jié)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癤腫。
[0024]短穗鐵莧菜:功效:清熱利濕。主治:用于腹瀉,痢疾。性味歸經(jīng):苦,涼。入胃、大腸二經(jīng)。
[0025]劍花:性味:《廣東中藥》I1:甘,微寒。主治用法:花:肺熱咳嗽,肺癆,瘰疬。莖:跌打骨折,瘡腫,燒燙傷。花:內(nèi)服:煎湯,9-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莖: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氣痛,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