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咳嗽和哮喘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發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咳嗽和哮喘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咳嗽和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人的本身遺傳素質、免疫狀態、精神心理 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態等主觀因素外,變應原、病毒感染、職業因素、氣候、藥物、運動和飲 食等環境因素也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近十余年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 蘭等國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全世界約有一億哮喘患者,已成為嚴重威脅公 眾健康的一種主要慢性疾病,我國哮喘的患病率約為1%,兒童可達3%,據測算全國約有 一千萬以上哮喘患者。典型的哮喘,發作前有先兆癥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如不 及時處理,可因支氣管阻塞加重而出現哮喘,嚴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 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藥物等治療后緩解, 某些患者在緩解數小時后可再次發作,甚至導致哮喘持續狀態。咳嗽和哮喘嚴重危害著人 們的身體健康,長期以來,西醫的治療方法是一直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來治療咳嗽和哮喘。 但是,有些病人使用抗菌素治療一個月也不見效,使得病人非常痛苦,病情說不定還會因為 西藥加重。因此,根據中醫療法,研發治療咳嗽和哮喘的中成藥是非常有意義的。
[0003] 中醫認為是正氣虛,表衛不固,肺脾胃功能失調,不能適應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天 人合一,而引起的哮喘咳嗽,目前的治療藥物繁多,但效果不理想,各個方劑的針對性不同, 而且中藥湯劑的煎煮和服用都十分不便,煎煮時間和服用不當會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影響, 不能令人滿意。
[0004] 中國專利CN201410249863. 2公開了一種治療感冒后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 藥顆粒混懸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包括藥物有效成分和藥學上適宜的藥用輔料,制備所述有 效成分的中藥原料為:炙麻黃4-6重量份、紫蘇葉4-6重量份、地龍4-6重量份、炙枇杷葉 4_6重量份、蘇子2_4重量份、蝴蛻3_5重量份、前胡3_5重量份、牛蒡子4_6重量份和五味 子3-5重量份;按常規方法制成藥物有效成分;藥學上適宜的藥用輔料包括填充劑、稀釋 劑、粘合劑、增溶劑、助溶劑、吸附劑、矯味劑。該發明所制得的顆粒混懸劑兼有液體制劑和 固體制劑的優點,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攜帶運輸方便。但是該方法制備的 藥品氣味難聞,口感很差,難以服用下咽。
[0005] 因此急需一種處方科學、制備方法簡單、療效顯著、方便服用的治療咳嗽和哮喘的 藥物。
【發明內容】
[0006] 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治療咳嗽和哮喘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從祖 國醫學寶庫中,按照中醫組方理論,提取精華,重新組合,使其藥物特定針對哮喘癥狀起作 用,發揮治療咳嗽和哮喘的功效,采用現代生物制藥手段,具有處方科學、制備方法簡單、加 工成本低、療效顯著的特點。
[0007]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8] 一種治療咳嗽和哮喘的藥物組合物,藥物組合物包括中藥組合物和西藥組合物, 藥物組合物為中藥組合物提取制備后與西藥組合物混合制成,中藥組合物包括:蘇子、萊菔 子、白芥子、靈芝、蒲頹葉、半夏、杏仁、桃仁、枇杷葉、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陳皮、 青皮、黃苓、白芍、橘紅、石膏,西藥組合物包括:氨茶堿、馬來酸氯苯那敏,中藥組合物由下 述重量份組成:蘇子10份~12份、萊菔子10份~12份、白芥子6份~8份、靈芝15份~ 20份、蒲頹葉10份~15份、半夏10份~12份、杏仁5份~10份、桃仁5份~10份、枇杷 葉3份~6份、甘草1份~3份、阜角1份~3份、干姜3份~6份、白果2份~6份、桑白 皮3份~6份、陳皮10份~12份、青皮3份~6份、黃苳6份~8份、白茍3份~6份、橘 紅5份~10份、石膏0. 1份~0. 3份。
[0009] 進一步的,西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組成:氨茶堿0. 1份~0. 3份、馬來酸氯苯那 敏〇. 1份~〇. 3份。
[0010] 進一步的,藥物組合物還包括:苦參1~3份、茯苓3~6份。
[0011] 更進一步的,中藥組合物重量份組成為:蘇子12份、萊菔子11份、白芥子8份、靈 芝19份、蒲頹葉12份、半夏10份、杏仁8份、桃仁9份、枇杷葉5份、甘草2份、皂角1份、 干姜3份、白果5份、桑白皮4份、陳皮10份、青皮3份、黃苳7份、白茍4份、橘紅8份、石 膏0.2份、苦參3份、茯苓5份。
[0012] 其中,上述中草藥成分的主要作用為:
[0013] 萊菔子味辛、甘,性平,歸肺、脾、胃經,能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 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0014] 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0015] 靈芝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 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濕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
[0016] 白芥子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 注;陰疽腫毒。治乳癰、乳癌、乳腺疼痛、結核、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 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0017] 蒲頹葉味酸、性平,無毒,主治咳嗽氣喘,咳血,癰疽,外傷出血。桃仁,味苦能瀉血 熱,體潤能滋腸燥、清肺氣。
[0018] 杏仁,味甘、苦,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專入太陰肺經;乃利下之劑,除胸中氣 逆喘促,止咳嗽,墜痰,潤大腸,氣閉便難,逐痹散結。
[0019] 干姜性味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能,治脾胃虛 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0020] 甘草,味甘、氣平,性溫,可升可降,陽中陽也,無毒;入太陰、少陰、厥陰之經。能調 和攻補之藥,尤善止諸痛,除陰虛火熱,止渴生津;但其性又緩,凡急病最宜用之,能補上中 下三焦元氣,和諸藥解諸急,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補陽不足,大有奇功;養血 補胃,身實良方;可除邪熱、利咽痛、理中氣、堅筋骨、長肌肉、通經脈、利血氣、止咳嗽、潤肺 道。
[0021] 皂角味辛、性溫,微毒,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 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0022] 半夏入肝、脾、肺三經,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 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 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0023] 枇杷葉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 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
[0024] 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能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消 毒殺蟲。主治哮喘,痰嗽,夢遺,白帶,白濁,小兒腹瀉,蟲積,腸風臟毒,淋病,小便頻數,以及 疥癬、漆瘡、白瘤風等病癥。
[0025]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經;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 利等癥。
[0026] 陳皮性溫,味辛、味苦,入脾經、胃經、肺經;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 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27] 青皮味苦、辛,性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脅脹痛,疝氣,乳 核,乳癰,食積腹痛。
[0028]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 胎動不安。
[0029] 白芍性涼,味苦酸,微寒,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等功效,適用于陰虛 發熱、月經不調、胸腹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瀉痢腹痛、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癥。
[0030] 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膀胱、小腸、肺、脾、大腸、胃經;能散寒燥濕、理氣化痰、寬 中健胃。主風寒咳嗽;痰多氣逆;惡心嘔吐;胸脘痞脹。
[0031] 石膏味甘、辛,大寒,歸肺、胃經;用于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 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癥。
[0032] 上述添加的中草藥成分的主要作用為:
[0033] 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大腸經,清熱,燥濕,殺蟲。治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 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疥癩惡瘡,陰瘡濕癢, 瘰疬,燙傷。在本發明中,苦參用以泄肺臟之邪氣,配合諸藥其治療作用。
[0034]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