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神經修復術后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為專利申請《一種神經修復術后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申請號】 2013103591263)的分案申請。涉及藥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神經修復術后用的外用藥 物。
【背景技術】
[0002]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在腕部較表淺,易被銳器傷及。而肱骨髁上骨折與月骨 脫位,常合并正中神經傷,多為挫傷或擠壓傷。此外,正中神經可因腕部骨質增生腕橫韌帶 肥厚或旋前圓肌的肥大,而產生慢性神經壓迫癥狀。正中神經在臂部損傷時可累及全部分 支,表現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無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對掌,魚際肌萎縮,手掌平 坦,稱為"猿手"。感覺障礙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節為明顯。亦可見明顯的血管收縮和營 養障礙。
[0003] 正中神經損傷后的修復是神經外科領域的難題之一。神經再生的實質是受損神經 元形成新的軸突,能與靶器官重建突觸聯系,并恢復正常功能。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都將影響正中神經損傷后的功能恢復。
[0004] 目前臨床使用的正中神經損傷藥物有外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腺苷酸環氧化酶激活 劑和環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炎性因子、維生素B族等。其中外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中的神經 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療效最為可靠,但是應用NGF也存在副作用:未受損 的正常神經軸突的出芽,可導致慢性疼痛和異常神經反射等不良反應出現。故目前尚需探 索一類既能促進神經快速生長、又能保證再生神經纖維功能的廉價藥物。
[0005] 而正中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的中醫藥治療則多在于益氣補血的基礎上行氣活血通 絡,但實際臨床效果并不明顯。針灸效果明顯優于中藥,但是患者難以堅持。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 神經修復術后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7]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神經修復術后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將鬼目草10~30份、六月寒6~12份、七葉蓮3~10份、丁公藤6~12份、一葉萩 3~10份、桑葚子6~12份、女貞子6~12份、白術6~12份、對葉豆6~12份、冷飯果葉1~5份、 柳葉蘚3~10份、九層風10~25份混合加水煎煮,30分鐘后取濾液,藥渣加水繼續煎煮20分 鐘后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濃縮干燥粉碎后即得。
[0008] 其中所述的:鬼目草,為前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味甘; 苦;性寒。歸肝;膽;腎經。功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0009] 六月寒,為馬鞭草科蕕屬植物三花蕕Caryopteris ternifIora Maxim.,以全草入 藥。性味辛微苦;平。歸肺經。功可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0010] 七葉蓮,為五加科鶴掌柴屬植物鶴掌藤Scheffleva arboricola Hayata和密脈 鶴掌柴3.¥611111〇83(1丨81^6丨41'11.)!^1'1118,以莖及葉入藥。性味苦、甘,溫。功可止痛散 瘀,消腫。
[0011] 丁公藤,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莖。味辛,溫。歸肝、脾、胃經。功可祛風除濕,消腫止 痛。
[0012] 一葉萩,為大戟科植物葉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 Pall. ) Rehd.的嫩枝 葉或根。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脾經。功可祛風活血;益腎強筋。
[0013] 桑葚子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性味甘、酸,寒。歸心、肝、腎 經。功可補血滋陰,生津潤燥。
[0014] 女貞子,為木庫科植物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甘、 苦,涼。歸肝、腎經。功可滋補肝腎,明目烏發。
[0015]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 甘,溫。歸脾、胃經。功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0016] 對葉豆,為豆科對葉豆Cassia alata L.,以葉入藥。性味辛,溫。功可殺蟲,止癢。
[0017] 冷飯果葉,為忍冬處植物莢蓮Viburnum foetidrm Wall.的葉。味濕;性平。功可 解毒;續骨。
[0018] 柳葉蘚,為柳葉蘚科植物柳葉蘚Amblystegium serpens (Hedw. ) B. S. G.的植物 體。性味澀;平。功可收斂止血。
[0019] 九層風,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性味苦、 甘,溫。歸肝、腎經。功可補血,活血,通絡。
[0020] 組方原理:正中神經損傷一般多伴有外傷出現,目前正中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的中 醫藥治療多在于益氣補血的基礎上行氣活血通絡,但實際臨床效果并不明顯。發明人多年 的臨床研宄發現,正中神經損傷除氣滯血瘀外,正中神經損傷術后肢體絡脈不通,與津液留 聚不散相關,當屬中醫所稱之"痰阻經絡",痰積阻滯,絡中氣血不行,亦可引致血瘀,而"血 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血證論》卷五)。如此,因痰致瘀,積瘀化痰,痰瘀互結,膠著為患, 遂經脈為止不通,四末不達而產生神經分布區域的營養障礙。因此,正中神經損傷術后主要 病理基礎乃為痰積夾瘀。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既為病之標,亦是病之本,其 中尤以痰積為主要病理因素。故其治療,應活血、祛痰、散結、通絡并進,方可促進正中神經 損傷術后局部恢復。
[0021]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0022] 1、鬼目草和六月寒配合為君藥,其中:鬼目草功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發明人細 胞培養實驗證明:鬼目草水煎液用于正中神經損傷修復術后具有獨特的通滯作用,其作 用機制可能在于鬼目草可以促進局部生長相關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的合成,而特異性蛋白GAP-43在神經纖維的生長、發育、軸突再生以及突觸功能 的維持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并參與神經遞質釋放的調節,在神經系統的再發育或再生中 能夠決定和誘導神經突起沿正確方向生長,而且沒有NGF那種未受損的正常神經軸突的出 芽的副作用;而六月寒發散力強,可以加強鬼目草的通滯作用,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