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凍瘡常見于冬季,由于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復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 出現水皰、潰瘍,病程緩慢,氣候轉暖后自愈,易復發。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其發病 原因是凍瘡患者的皮膚在遇到寒冷(〇~l〇°C )、潮濕或冷暖急變時,局部小動脈發生收縮, 久之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靜脈淤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膚濕 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 缺乏運動、手足多汗潮濕、鞋襪過緊及長期戶外低溫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凍瘡的發生。
[0003] 凍瘡好發于初冬、早春季節,以兒童、婦女和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多見,這些患者 常伴有肢體末端皮膚發涼、肢端發紺、多汗等表現。皮損好發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 趾、足緣、足跟等處,常兩側分布。常見損害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紅色隆起的水腫性紅斑,境 界不清,邊緣呈鮮紅色,表面緊張有光澤,質柔軟。局部按壓可褪色,去壓后紅色逐漸恢復。 嚴重者可發生水皰,破裂形成糜爛或潰瘍,愈后存留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瘢痕。癢感明顯,遇 熱后加劇,潰爛后疼痛。通常伴瘙癢或燒灼感,好發部位為手指、足趾、足跟、大腿、鼻子和耳 朵。
[0004] 目前,治凍瘡的方法很多,現有的治療凍瘡的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起效較慢,治 療效果差,局部刺激較大,使用后不能在短時間內消腫,大都存在著療程長、療效慢的不足, 而且沒有顯著的滅菌效果和作用,尤其對于潰爛的凍瘡和頑固性的凍瘡不能徹底根治,治 愈率較低,療效更不理想。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乳膏具有清 熱拔毒、祛瘀消腫、活血通絡、殺蟲滅菌、消腐生肌的功效,諸藥相互協調,諸藥能迅速被皮 膚吸收,附著力強,性質穩定,作用持久。
[0006]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制成所述中藥乳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質量份數 為:馬齒莧20-40份、蓖麻葉20-40份、敗醬草15-35份、膿見愁10-30份、鋸齒草8-20份、 莢蓮8-20份、大薊6-18份、蛇蛻6-12份、白蘞10-20份、辣椒葉10-20份、百靈草8-14份、 地龍6-12份、白屈菜6-10份、老虎姜6-12份、蛇床子8-16份、酸藤木6-10份、地膚子4-10 份、筠醬葉8-12份、虎尾蘭6-12份、續斷6-14份、桂花8-18份、茉莉花8-18份、蘆薈8-16 份、甘草10-20份、羊毛脂50-70份、蜂蠟60-80份。
[0008] 進一步的,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制成所述中藥乳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 其質量份數為:馬齒莧25-35份、蓖麻葉25-35份、敗醬草20-30份、膿見愁15-25份、鋸齒草 10-18份、莢蓮12-16份、大薊10-14份、蛇蛻8-10份、白蘞12-18份、辣椒葉12-18份、百靈 草10-12份、地龍8-10份、白屈菜7-9份、老虎姜8-10份、蛇床子10-14份、酸藤木7-9份、 地膚子6-8份、筠醬葉9-11份、虎尾蘭8-10份、續斷8-12份、桂花10-16份、茉莉花10-16 份、蘆薈10-14份、甘草12-18份、羊毛脂55-65份、蜂蠟65-75份。
[0009] 進一步的,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制成所述中藥乳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 其質量份數為:馬齒莧30份、蓖麻葉30份、敗醬草25份、膿見愁20份、鋸齒草14份、莢蓮 14份、大薊12份、蛇蛻9份、白蘞15份、辣椒葉15份、百靈草11份、地龍9份、白屈菜8份、 老虎姜9份、蛇床子12份、酸藤木8份、地膚子7份、筠醬葉10份、虎尾蘭9份、續斷10份、 桂花13份、茉莉花13份、蘆薈12份、甘草15份、羊毛脂60份、蜂蠟70份。
[0010] 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的治療凍瘡的中藥乳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1] (1)將馬齒莧、蓖麻葉、大薊、白蘞、地龍、白屈菜、老虎姜、地膚子、筠醬葉、虎尾蘭、 續斷、甘草進行研磨粉碎,過80目篩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質量分數為75 %的乙醇, 加入乙醇的量以沒過混合粉末為準,裝入密閉容器浸泡并攪拌3-5天,攪拌速率為IOOr/ min,在浸泡過程中添加超聲,每隔Ih超聲lOmin,超聲功率250w,超聲頻率50KHz,然后將其 藥液濾過,收集濾渣,回收濾液中的乙醇,得到浸提膏I ;
[0012] (2)將步驟(1)所得濾渣加入3-5倍水煎煮1-2h,濾過,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 50°C時L 20-1. 25的浸提膏II ;
[0013] (3)將蛇蛻用酒炙法炒干后,與蛇床子、百靈草混合于氣流式超微粉碎機進行粉 碎,所述氣流式超微粉碎機的工作壓力為〇. 8MPa、系統風量為3m3/min,轉速為3000r/min, 加料速度為l〇kg/h,并過325目篩,得到中藥超微粉;
[0014] (4)將新鮮、無損壞的敗醬草、膿見愁、鋸齒草、莢蓮、辣椒葉、酸藤木、桂花、茉莉 花、蘆薈洗凈后,共同送入磨衆機進行磨衆,轉速為3000r/min,磨衆時間為60min,所得混 合汁液過100目篩網,收集濾液;
[0015] (5)將羊毛脂、蜂蠟加熱至50-55?,攪拌條件下依次加入步驟(1)制得的浸提膏 I、步驟(2)制得的浸提膏II、步驟(3)制備的中藥超微粉、步驟(4)制備的濾液,攪拌均勻 冷卻至室溫,包裝備用,即得所述的中藥乳膏。
[0016] 使用方法:將本發明的中藥軟膏涂搽于患處,涂搽厚度為0.5mm,每日2次,早晚各 一次。
[0017] 藥理作用:
[0018] 馬齒莧:入藥部位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干燥地上部分。酸,寒。歸肝、大腸經。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瘆,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 血。《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馬齒莧的乙醇 浸液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蓖麻 葉:含山柰酚-3-蕓香糖甙、異槲皮甙、蕓香甙、山柰酚、槲皮素、黃耆甙、瑞諾甙。尚含蓖麻 堿、維生素 C 275mg%。味苦、辛,性平,小毒。祛風除濕,拔毒消腫。主腳氣,風濕痹痛,癰瘡 腫毒,疥癬瘙癢,子宮下垂,脫肛,詠嗽痰喘;敗醬草:苦,平。入肝、胃、大腸經。清熱解毒, 排膿破瘀。治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產后瘀滯腹痛,目赤腫痛,癰腫疥癬。《藥性論》:治毒風 頑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后諸病。止腹痛余瘆、煩渴。《本草匯言》:久病胃虛 牌弱,泄瀉不食之癥,一切虛寒下脫之疾,咸忌之;膿見愁:味微酸澀,性涼,無毒。歸心經。 清熱拔毒,解毒消腫。主濕熱瀉痢,黃疸,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毒蜂螫傷;鋸齒草:以全草入 藥。夏秋采集,多鮮用。淡,平。清熱解毒,祛瘀消腫,止痛。用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產 后瘀血腹痛;外用治瘡癤腫痛;莢蓮:味酸,性微寒。根:辛、濕,涼。祛瘀消腫。用于瘰疬, 跌打損傷。枝、葉:酸,涼。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疔瘡發熱,暑熱感冒;外用于過敏性 皮炎。疏風解毒,清熱解毒,活血。主風熱感冒,疔瘡發熱,產后傷風,跌打骨折。本品煎劑 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乙型鏈球菌、朋腸桿菌、傷寒 桿菌和痢疾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薊:入藥部位為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甘、 苦,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 腫瘡毒;蛇蛻:為動物蛻下的干燥表皮膜。味咸、甘,性平。歸肝經。有祛風,定驚,退翳,解 毒的作用。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痹,療腫,皮膚瘙癢;白蘞:入藥部位為葡萄科 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苦,微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用于癰疽發 背,疔瘡,瘰疬,燒燙傷;辣椒葉:味苦,性溫。消腫滌絡,殺蟲止癢。主水腫,頑癬,疥瘡,凍 瘡,癰腫;百靈草:以根或全株入藥。甘、微苦、濕,溫。有毒。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 打損傷,風濕痛,內出血,支氣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舒筋活絡,補虛平喘;地 龍:咸,寒。歸肝、脾、膀胱經。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 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外用涂丹毒、漆瘡等癥;白屈菜: 性涼,味苦;有小毒。歸肺、心、腎經。《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 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 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老虎姜:甘辛,平。潤肺養陰,健脾益氣,祛痰止血,消腫解毒。治 虛癆咳嗽,頭昏,食少,遺精,盜汗,崩漏帶下,產后體虧,吐血,衄血,外傷出血,咽喉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