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褲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短褲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已知一種短褲型一次性尿布,外裝體被分為配置在穿著者的腹側的腹側外裝體和配置在穿著者的背側的背側外裝體,吸收性主體以架設的方式固定在腹側外裝體和背側外裝體上,并且腹側外裝體的左右的兩側緣部和背側外裝體的左右兩側緣部相接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和2)。根據該尿布,在尿布的制造工序中不需要從外裝體的坯料去除飛邊,或能夠減少應去除的飛邊的量,所以經濟方面有利,而且從降低環境負荷的觀點出發也優選。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JP2008 - 194161A
[0006]專利文獻2:US2012/302985A1
【發明內容】
[0007]但是,在具有所述的構成的尿布中,穿著尿布時或因穿著期間的動作,尿布和穿著者的身體互相摩擦,有時引起外裝體無意中從吸收性主體剝離的情況。尤其是在尿布的穿著者的大腿根付近,因穿著者的動作而施加的外力容易集中,因此有時外裝體更容易從吸收性主體剝離。雖然通過提高外裝體和吸收性主體之間的接合力,可以防止這樣的剝離,但是因提高了接合力,有時會損害尿布的柔軟性,或損害通氣性。
[0008]本發明提供一種短褲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環狀外裝部,上述環狀外裝部包括:配置在穿著者的腹側的腹側外裝體、配置在穿著者的背側的背側外裝體、以架設在該腹側外裝體和該背側外裝體之間的方式固定在這些外裝體上的吸收性主體、和配置在該吸收性主體的外表面側的襠部片,在沿著該腹側外裝體和該背側外裝體的縱向的兩側緣部具有將該腹側外裝體和該背側外裝體接合而形成的側封部。
[0009]短褲型吸收性物品具有沿著吸收性主體延伸的方向的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
[0010]吸收性主體具有位于與穿著者的肌膚較近的一側的正面片、位于與穿著者的肌膚較遠的一側的背面片和位于兩片間的吸收芯。
[0011]吸收芯具有沿著長度方向的一條或多條變形引導區域。
[0012]腹側外裝體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在沿著寬度方向延伸在長度方向存在間隔的多條腹側接合部進行。
[0013]背側外裝體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在沿著寬度方向延伸在長度方向存在間隔的多條背側接合部進行。
[0014]襠部片與背面片的接合在沿著長度方向延伸在寬度方向存在間隔的多條襠部接合部進行。
[0015]腹側外裝體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區域KSf和襠部片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區域MS重疊的區域SGf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為接合區域KS F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的50 %以下。
[0016]背側外裝體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區域KSb和襠部片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區域MS重疊的區域SGb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為接合區域KS B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的50 %以下。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短褲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方式的短褲型一次性尿布的立體圖。
[0018]圖2是從正面片側觀察使圖1所示的尿布伸長展開的狀態的展開平面圖。
[0019]圖3是圖1中的III — III線剖面圖。
[0020]圖4(a)是圖2所示的尿布的吸收芯的平面圖,圖4(b)是圖4(a)中的b — b線剖面圖。
[0021]圖5是從背面片側觀察圖2所示的尿布的平面圖,是表示腹側和背側外裝體、吸收性主體、襠部片的配置關系的圖。
[0022]圖6是表示圖2所示的尿布中的吸收性主體與襠部片的接合狀態的平面圖。
[0023]圖7是表示圖2所示的尿布中的腹側和背側外裝體與吸收性主體的接合狀態的平面圖。
[0024]圖8是表示圖2所示的尿布中的腹側和背側外裝體、吸收性主體、襠部片的接合狀態的平面圖。
[0025]圖9是表示圖2所示的尿布中的腹側及背側部端部片、腹側及背側外裝體和吸收性主體的配置關系的平面圖。
[0026]圖10是圖2中的X — X線剖面圖。
[0027]圖11是表示圖2所示的尿布中的腹側及背側部端部片、腹側及背側外裝體和吸收性主體的接合狀態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基于優選的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圖1和圖2中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短褲型一次性尿布I(以下也稱為“尿布I”)。尿布I包括:在穿著狀態配置于穿著者的腹側的長方形的片狀的腹側外裝體2A、配置于穿著者的背側的長方形的片狀的背側外裝體2B和架設固定于腹側外裝體2A和背側外裝體2B上的吸收性主體3。腹側外裝體2A的兩側緣部2a、2a和背側外裝體2B的兩側緣部2b、2b相接合,由此形成一對側封部4、4。其結果是,形成由腹側外裝體2A和背側外裝體2B構成的環狀外裝部10。
[0029]尿布I在如圖1和圖2所示的穿著狀態下,具有配置在穿著者的腹側的腹側部A、配置在穿著者的背側的背側部B和位于腹側部A與背側部B之間且配置在穿著者的胯襠部的襠部C。尿布長度方向是從腹側部A經過襠部C到背側部B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圖2中Y方向),該方向與吸收性主體3延伸的方向為同方向。尿布寬度方向為沿著穿著者的腰身方向的方向,是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圖2中,X方向)。下面,也將尿布長度方向簡稱為Y方向,也將尿布寬度方向簡稱為X方向。
[0030]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外表面(外表面側)”是在尿布穿著時朝向穿著者的肌膚側的相反側的面(表面側)。所謂“內表面(內表面側)”是在尿布穿著時朝向穿著者的肌膚側的面(表面側)。
[0031]如圖2和該圖的II1-1II線剖面圖即圖3所示,尿布I的吸收性主體3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31、不透液性或撥水性的背面片32和配置在兩片31、32之間的液保持性的吸收芯33。吸收性主體3形成為長度方向Y上較長的長方形。在尿布I的穿著狀態下,正面片31位于與穿著者的肌膚較近的一側。另一方面,背面片32位于與穿著者的肌膚較遠的一側。
[0032]吸收性主體3具有從吸收芯33的左右兩側緣或其附近朝向寬度方向X的中心側立起的第一立體褶皺34。另外,吸收性主體3具有從吸收芯33的左右兩側緣或其附近朝向寬度方向X的外側側立起的第二立體褶皺35。第一立體褶皺34和第二立體褶皺35,它們的基端部36位于相同的位置。基端部36如上所述位于吸收芯33的左右兩側緣或其附近。基端部36在長度方向Y延伸。第一立體褶皺34和第二立體褶皺35優選形成于吸收性主體3的至少襠部C,且越過襠部C延伸到腹側部A和背側部B。
[0033]第一立體褶皺34具有位于其自由端34a和其附近的絲狀彈性部件34b、34c。絲狀彈性部件34b、34c均在長度方向Y延伸。絲狀彈性部件34b、34c以伸長狀態固定于褶皺形成用片37上。與第一立體褶皺34同樣,第二立體褶皺也具有位于其自由端35a和其附近的絲狀彈性部件35b、35c。絲狀彈性部件35b、35c均在長度方向Y延伸。絲狀彈性部件35b,35c以伸長狀態固定于褶皺形成用片37上。
[0034]第一立體褶皺34和第二立體褶皺35由一個褶皺形成用片37形成。詳細而言,褶皺形成用片37為在長度方向延伸的長方形的片,具有在長度方向延伸的左右的第一側緣部37a和第二側緣部37b。使該長方形的片中的第一側緣部37a位于基端部36。而且,在從第一側緣部37a向寬度方向中心側隔開規定的距離的位置,沿著在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彎線37c將褶皺形成用片37對折。該第一折彎線37c的位置成為第一立體褶皺34的自由端34a。然后,在對折后的第一折彎線37c的位置和其附近的位置,以伸長狀態配置絲狀彈性部件34b、34c,將該絲狀彈性部件34b、34c接合固定于重疊為兩層的褶皺形成用片37間。另外,褶皺形成用片37之中通過對折而被折回的部位的與基端部36相對應的位置,與該褶皺形成用片37的第一側緣部37a接合。由此,形成第一立體褶皺34。另外,使褶皺形成用片37之中位于比在基端部36被接合的部位靠第二側緣部37側的部位延伸到寬度方向X的外側。而且,在延伸出的該部位之中從基端部36向寬度方向外側隔開規定距離的位置,沿著在長度方向Y延伸的第二折彎線37d將褶皺形成用片37再次對折。該第二折彎線37d的位置成為第二立體褶皺35的自由端35a。然后,在對折后的第二折彎線37d的位置和其附近的位置,以伸長狀態配置絲狀彈性部件35b、35c,將該絲狀彈性部件35b、35c接合固定于重疊為兩層的褶皺形成用片37間。另外,褶皺形成用片37之中通過在第二折彎線37d的對折而折回的部位中的與基端部36相對應的位置,與該褶皺形成用片37的第一側緣部37a接合。由此,形成第二立體褶皺35。另外,將褶皺形成用片37之中位于比在基端部36被接合的部位靠第二側緣部37b側的部位配置于吸收芯33的下表面側即肌膚非相對面側。因此,褶皺形成用片37之中位于第二側緣部37b側的部位,如圖3所示,位于吸收芯33與后述的襠部片6之間。
[0035]作為吸收性主體3的吸收芯33,例如能夠使用通過棉紙或親水性無紡布等親水性包芯片33b覆蓋短纖槳等親水性纖維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積纖體33a而形成的部件。作為親水性無紡布,例如能夠使用進行了親水化的紡粘-熔噴-紡粘無紡布等。另外,作為吸收性主體3的正面片31、背面片32和褶皺形成用片37,沒有特別限制,能夠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目前所使用的各種材料等。例如,作為正面片31,能夠使用單層或多層構造的無紡布、開孔薄膜等。作為背面片32,能夠使用樹脂薄膜或樹脂薄膜與無紡布的層疊體等。作為褶皺形成用片37,能夠使用疏水性的無紡布等。
[0036]如圖3和圖4(a)、(b)所示,吸收芯33具有沿著長度方向Y延伸的多條變形引導區域33c。變形引導區域33c優選形成于吸收性主體3的至少襠部C,且越過襠部C延伸到腹側部A和背側部B。變形引導區域33c是成為使吸收芯33沿著該變形引導區域33c變形的撓性軸的部位。為了該目的,如圖4(a)和(b)所示,能夠采用將吸收芯33在其厚度方向貫通的開口部作為變形引導區域33c。另外,能夠采用克重比吸收芯33中的其它區域低的低克重部作為變形引導區域33c。或者,能夠采用厚度比吸收芯33中的其它區域薄的低厚度部作為變形引導區域33c。通過在吸收芯33中形成變形引導區域33c,能夠降低該吸收芯33的剛性,能夠將尿布I制成其整體具有柔軟的手感。如后述,通過將吸收性主體3和襠部片6的接合圖案設定為在沿著長度方向Y延伸在寬度方向X存在間隔的多條接合圖案,使得柔軟的手感更加明顯。此外,在圖3和圖4(a)、(b)中表示了形成有多條變形引導區域33c的狀態,但根據尿布I所要求的柔軟度的程度,也可以只形成一條變形引導區域33c。
[0037]如圖3所示,在吸收性主體3的背面片32的外表面配置有襠部片6。如圖5所示,優選襠部片6在長度方向Y上配置于吸收性主體3的至少襠部C,且越過襠部C延伸到腹側部A和背側部B。襠部片6之中位于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部位配置于吸收性主體3與腹側外裝體2A和背側外裝體2B之間。因此,在腹側部A和背側部B,襠部片6不露出到尿布I的外表面。襠部片6僅在襠部C露出到尿布I的外表面。襠部片6是為了通過覆蓋有可能機械強度低的背面片32來保護該背面片32而使用的。另外,是為了提高尿布I的外觀的印象和肌膚觸感而使用的。
[0038]優選襠部片6的寬度與之前敘述的左右的第二立體褶皺35的自由端35A間的距離相同或比其窄。通過這樣設計,不會阻礙第二立體褶皺35的伸縮性,能夠提高尿布I的外觀的印象和肌膚觸感,所以優選。另外,襠部片6的寬度優選與吸收芯33的寬度相同。這樣設計,在提高尿布I的外觀和肌膚觸感方面最具效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吸收芯33平面看為大致長方形的形狀,因此沿著長度方向Y觀察時,該吸收芯33的寬度是一定的,但是根據因情況而不同的吸收芯33的形狀,在沿著長度方向Y觀察時其寬度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襠部片6的寬度與吸收芯33的最大寬度相同。
[0039]如圖3和圖6所示,關于吸收性主體3和襠部片6,吸收性主體3的背面片32和襠部片6在沿著長度方向Y延伸在寬度方向X上存在間隔的多條襠部接合部6a相接合。各襠部接合部6a例如通過粘接劑的涂敷而形成。各襠部接合部6a形成為具有規定寬度的條紋狀。但是,各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