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高血脂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脂癥的中藥組合物,屬于醫藥制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為8%,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人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死 亡。心腦血管疾病而有來源于動脈稠硬化,而80%的動脈稠硬化由高血脂癥造成。高血脂 癥的存有率是已確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3-4倍。大量研宄表明,高血脂癥是腦卒中、冠心 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險因素。此外高血脂癥也是促進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一個 重要危險因素。高血脂癥還可以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癥、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高尿 酸血癥等。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高血脂癥的危害,積極治療和預防。目前,對于高血脂癥的患 者主要是口服西藥,其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導致動脈血管壁彈性下降,脆性增高,致使血 栓發生的可能性高,若長期服用西藥,還會才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有損害肝腎等功能。然 而,中醫藥對此類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具有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臨床 應用安全的特點。
[0003]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脂肪代謝紊亂,血液中的脂肪成份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 受阻,或血脂沉積而致動脈硬化,最終發展為高血脂癥。中醫學認為,高血脂癥屬"眩暈"、 "胸痹"、"中風"、"血瘀"、"痰濕"等范疇,與飲食不節有關,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食辛辣,飲酒 過度,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司,水液停聚而為痰濕,阻塞脈道;或七情過極,肝氣郁結,疏泄 失職,氣郁日久,氣滯血瘀,阻塞脈道;氣郁化火,火灼津為痰,痰火內盛,痰滯瘀阻而為病; 病久損傷肝腎而為虛證,或年老體衰,肝腎精血虧虛,膏脂不藏化入血中,而使血脂增高。本 病的發病機制與肝脾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痰濕、痰熱、痰瘀內生,氣滯瘀積,阻塞脈道,清 陽不升,濁陰不降是其主要病理基礎,瘀滯型多為實證,發病較多見;以氣虛血瘀,肝腎陰虛 型者較少,實證易治,虛證難調,故配以健脾理氣,化濕祛痰,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的藥物進 行治療。中醫采用辨證論治進行治療,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臨床應用安全的治療高血脂 癥的中藥組合物。
[0005] 本發明的治療高血脂的處方是發明人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摸索總結出來療效顯 著的處方。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的高血脂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組成:馬蹬草27~33份、山萵苣27~33份、蝤蛑7~13份、矮地茶17~23份、順 地紅12~18份、白花莧12~18份、鬼箭羽18~24份、廊茵18~24份、大桫欏6~12 份、腫節風6~10份、寬筋藤6~12份、大伸筋草4~8份、黃桷皮4~8份、龍角草9~ 15份、金雀根6~12份、竹節參6~10份、刺竹茹4~8份、血風藤12~18份、山礬花 6~10份、鹿仙草4~8份、牡荊子6~10份、面根藤10~16份、牛尾參6~10份、海帶 根4~8份、水紅花子9~15份。
[0006]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具體原料組方配比為:馬蹬草30份、山 萵苣30份、蝤蛑10份、矮地茶20份、順地紅15份、白花莧15份、鬼箭羽21份、廊茵21份、 大桫欏9份、腫節風8份、寬筋藤9份、大伸筋草6份、黃桷皮6份、龍角草12份、金雀根9 份、竹節參8份、刺竹茹6份、血風藤15份、山礬花8份、鹿仙草6份、牡荊子8份、面根藤13 份、牛尾參8份、海帶根6份、水紅花子12份。
[0007] 本方在臨床上長期應用治療高血脂癥,取得良好的療效。方中馬蹬草、山萵苣、蝤 蛑、矮地茶可活血化瘀;配以順地紅、白花莧、鬼箭羽、廊茵、大桫欏能散瘀止痛;腫節風、寬 筋藤、大伸筋草、黃桷皮、龍角草、金雀根六藥合用,可舒筋活絡,以通行血脈;再配以竹節 參,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刺竹茹,滌痰開郁;血風藤,補益氣血,祛風活絡;山礬 花,理氣化痰;鹿仙草,壯陽補腎,健脾理氣,止血;最后,方中再配以牡荊子,化濕祛痰,止 咳平喘,理氣止痛;面根藤,健脾利濕,調經;牛尾參,健脾祛濕,補肺益腎;海帶根,清熱化 痰,止咳,平肝;水紅花子,活血消積,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明目。諸藥相配,標本兼顧,使得 元氣大振,血脈流暢。也使得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化瘀通絡、補益肝腎、健脾理氣,化濕 祛痰之功效。
[0008]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
[0009] 取馬蹬草、山萵苣、蝤蛑、矮地茶、順地紅、白花莧、鬼箭羽、廊茵、大桫欏、腫節風、 寬筋藤、大伸筋草、黃桷皮、龍角草、金雀根、竹節參、刺竹苑、血風藤、山鞏花、鹿仙草、牡荊 子、面根藤、牛尾參、海帶根、水紅花子藥材,凈選后,混合,于65°C烘干3h,并粉碎成100目 細粉,充分混合均勻,滅菌裝入膠囊,即得。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治療的高血脂癥的中藥組 合物,最終可以制成硬膠囊劑。硬膠囊劑:將所得中藥混合物,加入適宜的輔料,制粒,裝膠 囊,制成硬膠囊劑。
[0010] 本發明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經辯證配伍,精選出各原料藥組分 及其配比。其各藥材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以適應復雜病情的治療要 求,并提高了全方的療效。方中藥物相輔相成,使得本方具有化瘀通絡,補益肝腎的功效,還 兼能健脾理氣,又可化濕祛痰。經過臨床試驗驗證,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臨床總有效率達 97. 2%,且具有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顯著降低血脂水平,且患者在服藥過程中,無任何不良 反應,并對肝腎功能無影響,臨床值得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是本
【發明內容】
的具體實施例,用于闡述本申請文件中所要解決技術問題的技 術方案,有助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
【發明內容】
,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現并不限于這些 實施例。
[0012] 實施例1
[0013] 取馬蹬草30g、山萵苣30g、蝤蛑10g、矮地茶20g、順地紅15g、白花莧15g、鬼箭羽 21g、廊茵21g、大桫稷9g、腫節風8g、寬筋藤9g、大伸筋草6g、黃桷皮6g、龍角草12g、金雀根 9g、竹節參8g、刺竹苑6g、血風藤15g、山鞏花8g、鹿仙草6g、牡荊子8g、面根藤13g、牛尾參 8g、海帶根6g、水紅花子12g,凈選后,混合,于65°C烘干3h,并粉碎成100目細粉,充分混合 均勻,滅菌裝入膠囊,即得。
[0014] 實施例2
[0015] 取馬蹬草27g、山萵苣33g、蝤蛑13g、矮地茶23g、順地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