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良性陣發性眩暈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良性陣發性眩暈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 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神經 科門診常見病種,占所有眩暈癥的20%~40%。其發病原因在于附著在內耳半規管膨大部 位"壺腹"的微小顆粒,其病理機制在于:各種原因導致上述的含鈣顆粒脫落集聚于半規管 近壺腹處,當頭位移至激發位時,管石受到重力作用,離壺腹方向移動而形成離壺腹內淋巴 流,使嵴頂產生移位而引起眩暈及眼震。
[0003] BPPV并沒有行之有效的神經內科保守治療手段,多通過"手法復位",即通過手法 使患者變換5個位置,從而使后半規管和上半規管的管石碎片通過總腳進入橢圓囊。但臨 床實踐中,水平半規管耳石復位效果差于后半規管;其中水平半規管嵴頂結石復位效果則 更差,其原因在于,后半規管內的含鈣顆粒流動性好,因此手法復位時效果好,而嵴頂位置 沉積的含鈣顆粒與前述的管石并不相同:①嵴頂沉積的含鈣顆粒為一種嗜堿性炎性顆粒 團,而并非半規管結石中單純的碳酸鈣顆粒,因此聚集性強,粘著堅固,不易流動;②半規管 結石癥患者處于激發頭位后眩暈的出現有3~40s的潛伏期,而壺腹嵴頂結石激發體位眩 暈立即出現,無潛伏期,因此手法復位治療操作時,后者的眩暈感受強烈,導致手法復位失 敗。因此,文獻報道手法復位治療治療"半規管結石"和"壺腹嵴頂結石"的有效率分別為 92%和63%,并且有41%的"壺腹嵴頂結石"患者由于無法對抗手法復位治療治療中的頭位 變化,而導致治療終止。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的治療良性陣 發性眩暈的藥物。
[0005]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良性陣發性眩暈的藥物,其特征 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螻蛄1~3份、臭蒿子3~12份、地蠶2~5份、山稗子 3~12份、羽箭12~20份、隔山消10~15份、倒扎龍12~20份、皂柳12~20份、文竹12~20份、 麥斛3~12份、石松子1~2份、雞頭米10~25份。
[0006] 其中所述的:螻蛄,為螻蛄科昆蟲螻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rois或大螻蛄G. unispina Saussure的成蟲全體。性味咸,寒。歸膀胱、大腸、小腸 經。功能主治:利水消腫。
[0007] 臭蒿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Rabdosia sculponeata (Vaniot) Hara的全 草。味辛;性溫。功能主治:理氣;利濕;解毒。
[0008] 地蠶,為金龜甲科昆蟲朝鮮金龜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銅綠金龜甲 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以幼蟲體入藥。咸,微溫。功能主治:破瘀血,消腫止痛,明 目。
[0009] 山稗子,為莎草科苔屬植物山稗子CarexbaccansNees種子。甘、辛,平。功能主 治:透瘆止咳,補中利水。
[0010] 羽箭,為玄參科植物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s Hamilt.的全草。味淡;微苦;性 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11] 隔山消,為蘿摩科植物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的塊 根。性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胃;腎經。功可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
[0012] 倒扎龍,為薔薇科倒扎龍Rubus wilsonii Duthie,以根入藥。苦、濕,涼。功能主 治:止痛,消炎,調經。
[0013] 阜柳,為楊柳科阜柳Salix wallichiana Anders?,以根入藥。辛、酸、濕,涼。功能 主治:驅風解熱,除濕。主治風濕關節痛。并可治頭風疼痛。
[0014] 文竹,為百合科文竹 Asparagus setaceus (Kunth)Jessop [A. plumosus Baker] 塊根。性味甘、微苦,平。功可潤肺止咳。
[0015] 麥斛,為蘭科石豆蘭屬植物麥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以全草入 藥。甘、淡,涼。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化痰止咳。
[0016] 石松子,為石松科植物石松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玉柏石松Lycopodium centro-chinense Ching、高山扁枝石松 Palhinhaea cernua (L. )Franco et Vase.及單糖 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的孢子。性味苦;溫。歸肝;脾經。功可收濕;斂瘡;止咳。
[0017] 雞頭米,為睡蓮科植物突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種仁。性味甘、濕, 平。歸經歸脾、腎經。功能主治: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
[0018] 現有技術中,對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治療主要是從"眩暈"入手,針 對"痰濁"。但是BPPV的眩暈在于鈣性顆粒的聚集,該種聚集在平衡的關鍵位置,所以引發 位置性眩暈。因此,手法復位使之脫離該位置為治療核心。而治療的難點就在于:①聚集 性強,粘著堅固,不易流動;②手法治療過程中,如果聚集在壺腹嵴頂部,則由于該位置過于 敏感,而導致副作用過強,手法被迫中止。而現有技術中,無論是"清濕熱的化石排石"還是 "通竅活絡抗眩暈"都解決不了問題。
[0019]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 組方中取螻蛄、臭蒿子為君藥:螻蛄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力,走竄力強,且對于粘膜 刺激性較其他的蟲類藥小,實驗室研宄表明螻蛄水浸劑(1 :4)在試管內可以使炎性顆粒團 松解,其作用機制與酶解有關。臭蒿子水提物12. 5mg/kg局部應用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 急性滲出性炎癥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作用強度高于醋酸潑尼松龍,對棉球所致小鼠皮下肉 芽組織增生也有顯著抑制作用。螻蛄、臭蒿子二者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嗜堿性炎性顆粒團 的附著性,使已有的"團聚"更容易的解散、消除已有的纖維沉積; 2、 取地蠶、山稗子臣佐螻蛄,增加藥物的穿透能力,使其更容易作用到半規管基底部, 以緩解半規管粘膜炎癥改變,拮抗半規管炎細胞浸潤及纖維化,使其更容易的從半規管的 壺腹嵴頂上滑落到半規管內,減輕手法復位治療的不適癥狀,增加手法復位治療的有效 率; 3、 取羽箭、倒扎龍、皂柳臣佐臭蒿子清熱解毒;羽箭煎劑中提得的草乙酸鈉有調節細胞 外環境異常代謝的作用;且其止血能力對抗防止蟲類藥物動血太過; 4、 文竹、隔山消的水提物可以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進一步增加淋巴流,便于變性耳石 通過總腳進入橢圓囊; 5、 石松子、皂柳根提取物可以減少滲出和增生,有助于防止炎性顆粒進一步集聚,降低 治療后復發幾率; 6、 雞頭米、麥斛水煎劑可以減少蟲類藥物對耳道的局部刺激; 7、 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 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