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類抗腫瘤藥物制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止惡性腫瘤生長和復發的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絲裂霉素C(Mitomycin C,MMC),Mr334.37,氮丙啶類衍生物,是一種從放線菌Streptomyces caespitosus的培養液中分離得到的抗腫瘤抗生素,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抗瘤譜廣。MMC為藍紫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在安瓿中呈針狀或柱狀,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對酸、堿、光、熱皆不穩定,在PH為6?9時較穩定;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亞砜(DMSO)等強極性溶劑;微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丁酯;略溶于苯、四氯化碳、乙醚;不溶于石油醚。結晶粉末很穩定,100°C加熱4h不降低效價。
[0003]絲裂霉素的作用機制:MMC分子中具有烷化功能的氨甲酰基與氮丙啶官能團在一定情況下被激活后,成為不同的解離狀態。激活態的MMC的主要作用為使互補的DNA雙鍵之間形成交聯,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DNA的復制與合成,而不是直接影響RNA。絲裂霉素C和DNA結合時,大部分只和其中的一條鏈結合,一部分形成交聯而阻礙了 DNA雙鏈的拆開,同時也引起單鏈斷裂。
[0004]該藥臨床用于治療消化道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其中MMC-C是該類抗生素中研究得較深入和臨床最常用的一種。但其具有全身毒性,特別是持久的骨髓抑制,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瀉、胃炎、皮炎發熱和不適等亦有發生,并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綜合癥(HUS)。據文獻報道,在接受MMC治療5-12個月后,約10%的腺癌患者發生HUS,引起腎功能減退,當累計劑量超過60mg后,更易發生HUS,且停藥后癥狀持續加重。MMC對心、肺等臟器的毒性也有報道,這些毒副作用極大的限制了它的應用。目前市場使用的MMC制劑有粉針劑、片劑、微膠囊劑等。徐英宏等還將絲裂霉素制成栓劑用于治療直腸癌和結腸癌,但是這些傳統劑型常常因為毒副作用大,或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藥。
[0005]近幾年國內外出現的絲裂霉素C的新劑型包括毫微粒、納米粒粉針劑、乳劑等。毫微粒(nanoparticles)通常包括毫微囊(nanocapsules)和毫微球(nanospheres),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粒徑約在I?100nm的固態膠體顆粒。Sansozena等作了絲裂霉素毫微粒劑的研究,實驗過程利用聚己內酯裝載藥物絲裂霉素C,很大程度上提高了MMC的包封率(從7.93%到13.2%),并且保證了 79%?80%的藥物在Ih內釋放,且6h后的剩余含藥量僅為10%?20% ;Bilensoy等認為小于400nm的毫微粒制劑在膀胱的腫瘤組織滲透能力較強,可達到一定的靶向作用,提高療效;乳劑是粒徑為I?1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形成的膠體分散系統;KaradeniZ等利用原料泛影葡胺、碘油、絲裂霉素、司盤-80、表面活性劑異丙醇制備了 MMC乳劑,并用電化學的方法檢測了這一新型藥物輸送系統。制備過程:用泛影葡胺溶解絲裂霉素,加入2倍量的碘化油,按每毫升碘化油加入2滴滅菌的司盤-80,充分振搖成為均勻灰白色的乳劑,制成的乳劑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靜置24h后仍能呈均勻狀態;周紅玲等制備利用乳化聚合法結合微射流技術制備MMC-PBCA-NP粉針劑,生物相容性實驗證明,mmc-pbca-np沒有溶血性。
[0006]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1045049A),涉及供注射用的一種絲裂霉素C多泡脂質體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將絲裂霉素C溶于緩沖鹽溶液中作為水相與油相(含脂質體成分)形成油包水初乳,然后再形成水包油包水的復乳多泡脂質體。盡快該脂質體有較高的包封率和一定的緩釋效果,但制劑穩定性差,沒有靶向性。
[0007]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1327190),涉及一種供注射用的抗腫瘤長循環靶向脂質體,其特征在于將抗血管藥物與抗腫瘤藥物聯合,采用具有腫瘤部位靶向功能的多肽和親水性聚乙二醇(PEG)同時修飾的脂質體進行裝載,將二種藥物輸送到腫瘤部位,通過兩種藥物不同的釋放速率和作用機理,增強腫瘤治療效果。但該制劑同樣涉及穩定性差等特點。
【發明內容】
[0008]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及其制備方法。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包括原料藥絲裂霉素C、載體材料和靶向分子,所述載體材料包括卵磷脂和DSPE-PEG,所述靶向分子為葉酸,所述絲裂霉素C與卵磷脂的摩爾比為:1:1?4 ;所述DSPE-PEG和葉酸的總質量占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總質量的5-40%。
[0010]優選,上述卵磷脂為蛋黃卵磷脂或大豆卵磷脂。
[0011]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2](I)將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溶于有機溶劑A中,所述有機溶劑A為二甲基亞砜,四氫呋喃或二甲基甲酰胺,40-60°C水浴反應2-6h,減壓除去反應溶劑有機溶劑A,加入有機溶劑B洗滌,所述有機溶劑B為二氯甲烷,丙酮或三氯甲烷,過濾收集溶液,旋蒸干燥得紫色的粘稠狀物質即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
[0013](2)將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溶解于有機溶劑B中,作為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去除有機溶劑B,用微孔濾膜過濾,得到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溶液;
[0014](3)將絲裂霉素C脂質體溶液和DSPE-PEG-FA在40_6(TC下混合水浴0.5_lh,使用3500分子量的透析袋進行透析去除未反應的DSPE-PEG-FA,再通過微孔濾膜過濾,得到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溶液,凍干得到其凍干制品。
[0015]優選的,上述的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中,所述的DSPE-PEG-FA制備方法如下:首先葉酸用N,N’ - 二環己基碳二亞胺和N-羥基琥珀酰亞胺活化,活化后的葉酸與DSPE-PEG-Nh2在氮氣存在的情況下反應制得。
[0016]優選的,上述的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中,所述絲裂霉素C與卵磷脂的摩爾比為:1:1?4。
[0017]優選的,上述的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中,所述DSPE-PEG-FA占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質量的5-40%。
[0018]優選的,上述的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驟:
[0019]( I)將絲裂霉素C和大豆卵磷脂溶于四氫呋喃中,所述絲裂霉素C與大豆卵磷脂的摩爾比為:1:3 ;40°C水浴反應4h,減壓除去反應溶劑四氫呋喃,加入二氯甲烷洗滌,過濾收集溶液,旋蒸干燥得紫色的粘稠狀物質即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
[0020](2)將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作為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去除二氯甲烷,用I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得到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溶液;
[0021](3)將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溶液和DSPE-PEG-FA在50°C條件下混合水浴0.5h,所述DSPE-PEG-FA占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質量的20%,使用3500分子量的透析袋進行透析去除未反應的DSPE-PEG-FA,再通過I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得到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溶液,凍干得到其凍干制品。
[0022]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其載體材料為卵磷脂和DSPE-PEG ;靶向分子為葉酸,其為球形,粒徑在100-500nm之間分布,穩定性好,具有較好的靶向及緩釋特性,具有裸藥所不具備的低毒性,長效性和高效性等特點。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荷瘤小鼠尾靜脈注射器官分布熒光圖;
[0024]圖2為釋藥曲線;
[0025]其中:
[0026]A組為MMC純藥;B組為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C組為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a為MMC純藥;b為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c為PEG修飾的絲裂霉素類脂質體;d為腫瘤靶向絲裂霉素C類脂質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詳予說明。
[0028]實例1:秤取大豆卵磷脂、絲裂霉素(摩爾比為:4:1),置于圓底燒杯中,加入適量四氫呋喃溶解,40°C水浴反應4h,減壓除去反應溶劑四氫呋喃,再加入適量的三氯甲烷洗滌,過濾收集溶液,旋蒸干燥得紫色的粘稠狀物質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
[0029]將絲裂霉素C和卵磷脂復合物溶解于三氯甲烷中,作為油相緩慢加入到水相中,攪拌去除有機溶劑后用I微米的微孔濾膜過濾,得到絲裂霉素C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