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轉運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轉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1895年德國的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 X線,不久即被用于人體的疾病檢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近30年來,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電子發身寸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1ntomography,PET)的發展,極大的推進了醫學影像學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各種影像學檢查技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迄今為止尚無一種影像學技術能提供全面的診斷信息,通常必須聯合應用多種成像技術才能對病變進行綜合評價。
[0003]為了既能早期發現病灶,又能準確提供定位、定量、定性診斷和疾病分期等信息,將兩種有互補作用的影像學技術融為一體的設備應運而生,PET/CT,PET/MRI,DSA/CT等逐漸應用于臨床,檢查技術和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影像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發展成為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為一體的綜合診斷體系。不僅能夠單純顯示病變的形態異常,而且能夠提供病變的血流、代謝等病理生理改變信息,為臨床疾病的診治提供更加客觀詳盡的影像資料,而且能夠使大家進一步認識疾病的本質及其演變規律。
[0004]PET/CT大大促進了核醫學的發展,以其高效準確獲得很大臨床優勢,然而,CT與PET的結合也暴露了許多局限性,如軟組織分辨率和圖像質量差,無法實現功能成像,高劑量的X線輻射等。PET/MR能實現完整的結構、功能與分子一體化影像,同時可排除CT輻射和改善軟組織圖像質量,且實驗證實,利用PET/MRI對癲癇病灶進行定位,PET/MRI優于其他方法。Ledezma等更是報道了 PET/MRI在神經膠質瘤診斷中的作用,結果表明PET/MRI可提高腦部腫瘤的檢出率。但它卻丟失了 CT精確的解剖學信息。設計一種集各種醫療設備優點于一身,而又能夠互補彼此缺點的醫療影像設備迫在眉睫。
[0005]介于各種設備外形構造、檢測原理以及對環境的技術要求各不相同,參考PET/MRI系統結構構建,目前可考慮的結合模式主要有三種,即插入式、整合式及串聯式。以PET/MRI為例,插入式結構中PET探測器置于MRI設備內,但存在PET探頭與MRI磁場間干擾較大的問題,同時PET占據MRI腔體的空間也需進一步降低,才可得到準確可靠的數據。而整合式結構目前主要依賴于三種技術,①建立兩個單獨、動態可控磁體,分別激發質子和接收MR信號,交叉采集;@PET探測環位于分裂超導磁場,由光纖運輸閃爍光子于磁場外進一步處理;③閃爍晶體與光電倍增管組件位于MRI發送與接收線圈之間。但截至目前,此技術只能運用于低磁場且有專門的磁場梯度設置,缺乏實用性和推廣價值。僅此兩項技術的融合,這兩種方法就已經暴露出了極大的不可實現性,對于更多設備之間的運轉等更是問題重重。況且,插入式和整合式所存在的共同的、不可忽視的問題是設備的更新成本問題。不論是以上兩種方案中的哪一種,都是需要購進全新的設備,而醫院原有的MR1、PET都無法得到后續的利用,成為了高價的“高科技垃圾”。這樣所帶來的革新成本,是大多數醫院所難以承受的。然而串聯式結構即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方法只需將原有設備順序排列,采用分步采集數據的方法,不僅可以消除設備間的干擾,更是具備了科技產品的傳承性,大大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是可考慮實施的醫療解決方案。但是這又帶來一個新的難題,怎樣實現不同設備間的運轉呢?
[0006]目前醫院多采用人工方式實現病人從護理床到CT、PET和MRI間的搬運,實現無體位變化的圖像融合。另外,由CT所帶來的輻射傷害,也成為了醫護人員的極大困擾。所以,亟待一種實現病人從護理床到CT、PET和MRI間的轉運的自動控制設備。
【發明內容】
[0007]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病人從護理床到影像檢查設備間的靠人工搬運帶來的輻射危害大、搬運過程中操作麻煩和定位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轉運設備。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轉運設備,包括:
[0010]加持機構,用于加持床板;
[0011]承載機構,用于承載所述加持機構,所述承載機構與所述加持機構連接;
[0012]運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承載機構運動,所述運動機構與所述承載機構連接;
[0013]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運動機構沿預設路線運動。
[0014]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自動轉運設備包括兩個相對立設置的左側部分和右側部分,所述左側部分和所述右側部分之間間隔一用于容納床板的容納空間,所述左側部分的頂部和所述右側部分的頂部由一個拱形連接罩相連接;所述左側部分和所述右側部分均包括:一承載機構,所述承載機構的上部安裝有加持機構,所述加持機構伸向所述容納空間,所述承載機構下部安裝有多個所述運動機構。
[0015]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每個所述運動機構包括于所述承載機構下部安裝的車輪,所述車輪上安裝有離合器;所述車輪連接并受控于控制所述車輪行進的行進電機和控制所述車輪轉向的轉向電機。
[0016]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每個所述承載機構包括:
[0017]與所述加持機構連接的連接梁;
[0018]用于帶動所述連接梁上下運動的升降模塊,所述升降模塊安裝于所述連接梁的下部;
[0019]其中一所述升降模塊的下部安裝有用于測量所述升降模塊升降高度的量尺;
[0020]所述左側部分和所述右側部分端面和側面上分別安裝有多個用于測量障礙物距離的聲納傳感器和多個用于根據既定路線上金屬反光條調整行進路線的紅外傳感器。
[0021]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控制機構包括:
[0022]用于采集所述聲納傳感器獲取的信號、所述紅外傳感器獲取的信號和所述量尺獲取的電子尺寸信號的采集模塊,所述采集模塊分別與所述聲納傳感器、所述紅外傳感器和所述量尺連接;所述采集模塊還與所述升降模塊連接,并向所述升降模塊傳遞升降控制信號;
[0023]所述行進電機和所述轉向電機與連接的電機驅動板;
[0024]上位機,與所述采集模塊和所述電機驅動板通信連接。
[0025]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自動轉運設備還包括用于與所述上位機通訊的控制臺,所述控制臺包括工控機和罩設于所述工控機上的機箱,所述工控機頂部設置操作面板和顯示器。
[0026]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加持機構包括:
[0027]與所述連接梁連接的連接座;
[0028]用于確定床板距離的床板接觸開關,所述床板接觸開關設置于所述連接梁的端部;
[0029]上加持指,與所述連接座鉸接;
[0030]下加持指,與所述連接座連接,所述下加持指于所述上加持指的下部對應設置。
[0031]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自動轉運設備包括置于所述左側部分或所述右側部分上安裝的電源面板,所述電源面板包括與蓄電池連接的電源保險和電源開關,所述電源面板還包括用于為所述蓄電池充電的充電接口,所述充電接口與所述蓄電池連接。
[0032]進一步來說,所述的自動轉運設備中,所述自動轉運設備還包括用于調試所述自動轉運設備的調試接口,所述調試接口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