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用耦合劑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直腸內的超聲需求越來越大,在直腸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判斷,直腸癌術后治療后隨訪都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直腸內疾病的治療方式進展較快,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其中直腸癌的治療就包括手術治療、術前術后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對早期局部腫瘤患者可只行外科手術治療或加行術后放化療,而晚期腫瘤則需要系統長期的綜合治療,因此直腸癌術前準確分期對于臨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經直腸超聲是目前評估腫瘤浸潤深度最準確的影像學方法之一,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及直腸癌放化療等綜合治療療效的觀察中發揮重要作用。直腸癌術后的隨診中包括局部并發癥的觀察及吻合口局部腫瘤是否復發的觀察中,腔內超聲也有重要的價值。直腸腫瘤其它腫瘤如直腸間質瘤除了手術治療外,還可以進行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因此術前明確診斷意義重大。不同直腸腫瘤起源不同生長方式不同,腔內超聲表現也不同,而腔內超聲觀察直腸腫瘤及局部腸管情況,關鍵在于局部腸管和腫瘤的顯示。
[0003]目前國內經直腸腔內超聲常選用雙平面探頭及端掃式單平面探頭,觀察直腸腫瘤多采用直接觀察法和水囊擴張法兩種。直接觀察法操作簡單,但檢查時直腸腸壁不能充分充盈擴張,不利于病變的顯示;且由于腫瘤不均勻浸潤腸壁,顯示最深浸潤處腸壁結構是準確判斷浸潤深度的關鍵,而腸壁皺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對浸潤最深處的觀察;當腫瘤環形生長造成腸壁狹窄時,雙平面探頭無法完整探測到腫瘤全貌。水囊法觀察僅可充盈擴張腫瘤下段腸壁,不能充盈狹窄的上段腸腔。國內有學者以直接向直腸內注水法觀察腸壁結構及腫瘤浸潤深度,操作簡單,也能獲得高質量圖像;但發明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水的流動性過大,患者側臥時,水易向上段腸腔流動,影響腸腔充盈時間,同時也有可能從肛門口流出,污染檢查床以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等。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影響到直腸癌術前分期的準確性、直腸腫瘤的診斷及術后治療后的隨訪。
[0004]但到目前為止,未曾有將醫用耦合劑直接灌入患者直腸內的報道。
【發明內容】
[0005]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及其制備方法,該耦合劑以凝膠的形態作為灌注劑直接灌入直腸,對評估直腸癌浸潤深度、直腸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及直腸癌治療后隨診,以及防止交叉感染等都有顯著效果。
[000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按照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白芷0.25?0.85%、紫蘇葉0.1?0.3%、連翹0.3?0.9%、黃芩0.3?0.9%、黃連0.3?0.9%、石葦0.4?0.6%、瞿麥0.4?0.6%、川芎0.25?0.65%、丹參0.25?0.65%、當歸0.1?0.3%、麥冬0.2?0.5%、萊服子0.2?0.5%、甘油5?15%,黃原膠5?8%、羧甲基纖維素鈉3?6%、乙醇10?15%,余量為去離子水。
[0007]其中,優選方案如下:
[0008]按照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白芷0.25%、紫蘇葉0.1 %、連翹0.3%、黃芩0.3%、黃連0.3%、石葦0.4%、瞿麥0.4%、川芎0.25%、丹參0.25%、當歸0.1%、麥冬0.2%、萊服子0.2%、甘油5%、黃原膠5%、羧甲基纖維素鈉3%、乙醇10%,余量為去尚子水。
[0009]按照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白芷0.85%、紫蘇葉0.3%、連翹0.9%、黃芩0.9%、黃連0.9%、石葦0.6%、瞿麥0.6%、川芎0.65%、丹參0.65%、當歸0.3%、麥冬0.5%、萊服子0.5%、甘油15 %、黃原膠8 %、羧甲基纖維素鈉6 %、乙醇15 %,余量為去尚子水。
[0010]按照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白芷0.6%、紫蘇葉0.2%、連翹0.5%,黃芩0.5%、黃連0.5%、石葦0.5%、瞿麥0.5%、川芎0.45%、丹參0.45%、當歸0.2%、麥冬0.35%、萊服子0.35%、甘油10%、黃原膠7%、羧甲基纖維素鈉4%、乙醇12%,余量為去離子水。
[0011]本發明所述的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的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0012](I)將白J£、紫蘇葉、連翹、黃芩、黃連、石_、瞿麥、川;、丹參、當歸、麥冬、萊服子分別研磨為細粉,過150目篩,混合得混合物;
[0013](2)將步驟(I)所得混合物加入去離子水中,攪拌,得溶液;
[0014](3)將羥甲纖維素納加入乙醇中,攪拌,得溶液;
[0015](4)將步驟(3)產物溶液加入步驟(2)產物溶液中,并倒入甘油和黃原膠,攪拌均勻靜置得到凝膠,即應用于直腸超聲的醫用耦合劑。
[0016]本發明耦合劑中含有多種中藥成分,可以有效的抗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具體藥理分析如下:
[0017]白芷:辛,溫。入肺、脾、胃經。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白芷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體外試驗對11種菌株有抗菌作用;歐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對人型結核桿菌H37RV的MIC為100米cg/ml。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0018]紫蘇葉:辛,微溫,無毒。歸脾經、肺經二經。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長。紫蘇葉浸膏對6種真菌瓊脂培養物最低抑菌濃度(MIC)為200-1600mg/ml ;浸膏中的紫蘇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0019]連翹:苦,涼。入心、肝、膽經。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瘆,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連翹在體外的抑菌作用與金銀花大體相似;為銀翹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金銀花對沙門氏菌屬,特別是傷寒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過連翹,而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則以連翹似較好。二者聯合使用,在試管中并無協同作用,與黃連,黃芩組成的復方,體外抑菌作用比單用連翹時更強。
[0020]黃芩: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0021]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瘆,濕瘡,耳道流膿。
[0022]石葦:苦甘,涼。利水通淋,清肺泄熱。治淋痛,尿血,尿路結石,腎炎,崩漏,痢疾,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金瘡,癰疽。體外實驗表明,石葦對痢疾桿菌、尤其是福氏桿菌以及腸傷寒桿菌、副傷寒甲、乙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23]瞿麥: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功效。瞿麥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副傷寒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和變形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0024]川芎: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劑(I: 3)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0025]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丹參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0026]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當歸對體外痢疾、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白喉桿菌、霍亂弧菌及a、B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Po該品可減少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外用能加速兔耳創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細胞和纖維浸潤,新生上皮再生,對局部組織有止血和加強末梢循環作用。說明當歸有抗菌、消炎作用。臨床可用于化膿性上頒竇炎、急性腎炎、骼靜脈炎、硬皮病及牛皮癬等病癥。當歸熱水提取物對慢性風濕性病實驗動物模型在其佐劑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0027]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0028]萊服子:辛、甘,平。歸肺、脾、胃經。消食除脹,降氣化痰。萊菔子含抗菌物質,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I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芽。后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